部落大家族
隔代教養的情況,在山地原住民部落十分顯著。
嘉義縣的樂野國小位於海拔一千二百公尺的阿里山區,全校含幼稚園共有九十五個學生,其中百分之八十五屬於鄒族,百分之二十九是由阿公阿嬤隔代教養。
在樂野國小擔任教學主任的鄭佩茜,是當地土生土長的鄒族人,在她眼中,山地原住民部落的隔代教養問題不大。「原住民部落以大家族為單位,孩子生出來本來就是大家一起養,」她表示,即便父母因在外地工作、離婚或過世不在身旁,在大家族合力照顧的情況下,孩子仍舊能快樂、健康的長大。
山地鄉原住民部落隔代教養唯一的問題,可能是在課業方面無人教導。鄭佩茜指出,山區沒有補習班,一旦遇到課業上的問題,阿公阿嬤通常會直接帶著孩子到學校宿舍來找老師求救。此外,山地及離島各鄉鎮的學校被教育局列為「教育優先區」後,會額外增加一節課後輔導,針對課業能力較差的孩子作補強,也有助於情況的改善。
雖然山上是孩子的快樂天堂,但鄭佩茜坦承,孩子離鄉出外上國中後會是一個大關卡。親族不在身邊,乏人照顧、文化差異,再加上生活形態不同、課業趕不上等諸多問題,讓國中階段的原住民孩子們輟學問題嚴重。
他不是故意的
在都會地區,經濟問題通常是隔代教養家庭問題的根源。
台北縣家扶中心主任尤清梅指出,目前北縣家扶所協助的七百個家庭中,百分之七十二是單親(媽媽)家庭,百分之十五為隔代教養的家庭。近年來,因為離婚率、失業率飆漲,原本應為家庭支柱的中壯年一代飽受重擊,許多人甚至棄守家庭責任,使得老幼相依為命的隔代教養家庭有增多的趨勢。
尤清梅表示,這類家庭本就有低社經地位、低教育程度的傾向,因此多數阿公阿嬤僅能提供孩子溫飽,有些家境困窘的阿公阿嬤,還得出去賺錢養活孩子。
目前接受家扶中心扶助、住在泰山的陳家阿公、阿嬤就是這樣的情況。
陳家阿公、阿嬤今年分別只有五十、四十七歲,算是非常年輕的阿公、阿嬤。兩年前,離婚不久的兒子因車禍過世,留下一對現在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一年級的姊弟。無獨有偶地,離婚的女兒也帶著兩個孩子回來依靠娘家,卻在不久前不知去向,只留下孩子給兩老。就這樣,陳家阿公、阿嬤,便無可退卻地成了四個孫兒們的「監護人」。
原本從事沖床工作的阿公,幾年前因工廠倒閉而失業,靠打零工賺錢,現無業在家幫忙帶孩子;阿嬤則因乳癌開刀,至今身體情況仍不佳。一家人現在僅靠育有兩子的二兒子在貨運公司跑夜車,一個月二萬多元的薪水,要養活一大家子十餘口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陳家的房子被勘查出是海砂屋,九二一地震後,天花板的水泥開始掉落,嚇得他們只好舉家搬遷,租房子住,但房租又是一筆難以承擔的負荷。
照顧兒孫的重擔意外地落在身上,陳家兩老並不埋怨。「他們都是陳家的骨肉,再苦再累也要照顧,」陳阿嬤說,兒子不是故意撒手不管孩子,到這個地步,自己只能盡力來幫他養孩子,但對於開車撞死兒子的肇事者至今不願理賠、逍遙法外一事,他們一直耿耿於懷。
在阿公、阿嬤的庇護下,陳家的孩子們似乎無憂無慮,因年紀尚小,課業上的問題也還不大,只是未來日子要怎麼過下去,令人擔憂。
經濟問題外,部分隔代家庭更容易出現教養方面的問題。北縣家扶中心主任尤清梅指出,無奈成為「代理父母」的老人家,難免會在孩子面前數落其父母的不是,甚至以「你爸媽不要你了」、「都是你們拖累我」等情緒性的語言譏諷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與自暴自棄。
一位住在三重、撫養三個孫兒的阿公,不但經濟困頓,也無力教導或管教孩子,孫兒出現偏差行為更讓他傷透腦筋。在兩個孫兒數度離家出走後,老阿公只得無奈地向家扶中心提出寄養申請,希望寄養家庭能伸出援手,助他一臂之力。
尤清梅指出,祖孫兩代生活作息原本差距就大、「代溝」問題嚴重,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越發難以管教,加上祖父母體力差,很多事情有心無力,因此更需要學校輔導體系的關注與支援。
溫馨祖孫情
事實上,若能排除經濟上的不利因素,對高社經地位的家庭而言,隔代教養可以發揮「補救」的正面功能。
今年六十多歲的薛阿嬤,兒子離婚後出國工作,她便義不容辭地接手孫女的教養工作。
本身學幼教的薛阿嬤曾教書二十幾年,教養工作對她而言不是難事,「我和孫女的爸爸、媽媽都事先溝通過,大人的教養觀念要一致,才能教好小孩,」薛阿嬤說,自己經常看報章雜誌吸收新知,避免和社會脫節,變成「老古板」。
今年小學五年級的薛小妹,在奶奶的教養下,快樂長大。「大人即使離婚,也應該要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薛阿嬤說,大人的問題和孩子無關,應儘量避免傷害到孩子。
薛阿嬤以自家為例,雖然薛小妹的父母在她三歲時因個性不合分手,但兩家人並未因此反目成仇,反而是更加緊密配合、合力撫養孩子,這或許是隔代教養能順利運作的主要原因。
雖然爸爸每半年才回來一次,但薛小妹每星期都會與媽媽相聚,和外婆、舅舅的感情也很好。學校運動會時,還出現婆婆媽媽──阿嬤、外婆、媽媽──聯袂出席的場面。
「隔代教養」是社會變遷的產物,有辛酸、有無奈,也有溫馨。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指出,近年西方國家也出現這種中生代出走、第三代「回流」老家的現象。她認為,除非家庭本身有經濟、恩怨等其他問題,否則,孩子只要能被真心愛他的人照顧,隔代教養不是問題。
看著薛阿嬤與孫女快樂相處的畫面,我們也只能如此誠摯期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