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的夏天,全台家庭都在歡慶父親節的周末,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連續下了3天2夜的豪雨,許多地方兩日的降雨量,相當於一整年份的量,也引發了中南部地區的土石流大爆發,造成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近500人登記失蹤;新聞畫面裡一再重播台東金帥飯店摔進知本溪的滔滔洪水中,我們方警覺面對大自然的反撲,人類真的無力抵抗。
《光華》記者深入當地,災區仿如電影《明天過後》的景象,讓人不忍卒睹,更使台灣社會痛定思痛地反省國土計畫不只要考慮「成長」,更應該重視「永續」。11月號《光華》以「國境巡守──打造安全新夢土」為題,深入探討西海岸地層下陷與廬山溫泉區濫建等議題:2010年,《光華》記者報導災後一年高雄縣布農族那瑪夏鄉與屏東縣魯凱族霧台鄉的遷村與重建情形;災後第3年(2012),記者再次重返災區,看到居民已找到目標,在政府與NGO的協助下,重新站起來,如自岩縫中奮力冒出頭、追尋陽光的小草,生命力讓人動容。
莫拉克颱風敲響了台灣面對全球極端氣候的警鐘,當年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一語道出最重要的癥結點:「該治的不是水和河流,而是人們對於土地和河川的不當利用。」「人定勝天」不該是我們與環境的關係,尊重自然秩序才是永續之道,也才能讓令人心碎的輓歌永不再響起。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舉目所見,盡是待救援的景象。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舉目所見,盡是待救援的景象。

莫拉克重創南台灣,舉目所見,盡是待救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