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跨世代室友
除了致力於提升租屋服務的水平,隨著團隊逐漸茁壯,玖樓也開始嘗試投入青銀共居的領域。
「台北有許多沒有電梯的老公寓,當長輩年紀大了,腳也不好,便會選擇搬走。」柯伯麟談到近幾年所承接到的私人住宅案件。
而這些大多是屋主的起家厝,貯存著一輩子生活的記憶與社群網絡,往往捨不得輕易賣掉,便淪為閒置空間,柯伯麟說:「我們鼓勵屋主把房子租出去,更鼓勵他們也為自己留一個房間,隨時可以回來。」於是,屋主也成為了社群的一份子。
三峽北大特區更是代表。透過新北市政府的邀請,他們將閒置的五十餘坪的空間大改造,成為10人同居的青銀住宅,「硬體的部分,像是無障礙設施、浴室的扶手,需要一一去加裝;沙發也需要夠硬,長輩才比較好起身。」兢兢業業的團隊,向主婦聯盟、銀髮族協會等組織請益,進一步了解高齡者的需求。
而為了幫助跨世代的室友破冰,藉由舉辦活動的方式凝聚起共識,同時達到「懂老知青」的效果,「讓長輩知道年輕人都在想些什麼,也告訴年輕人長輩有什麼地方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柯伯麟說。
因此,可以說,當今的共生住宅,雖與傳統的客家土樓、大宅門等共居模式有著若干雷同,但最大的不同,則在於毫無血緣的人,可以因著相同的語言、價值觀,形成更勝血親的緊密群體。
而當人口急速縮減,少子化、高齡化時代的來臨,共生宅意味的,是面對於老來無伴、膝下無子的情況,依舊可以幸福生活的可能,這彷彿也呼應著柯伯麟所說的,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成就感,便是,「看見大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