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聯繫、溝通了生產者與消費者,是現代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好比一面鏡子,能反映工商業的榮枯。
我國廣告業的發展,也與經濟成長比肩齊步:民國48年工商業萌芽時,國內第一家廣告公司成立;民國63年,經濟發展漸由「生產導向」轉為「市場導向」,廣告界也開始進行市場調查,作業走向精確化、科學化。
在我國工商業致力朝國際化發展的今天,最近陸續有多家廣告公司與外商進行技術合作或吸收外資加入。這些合作,可望為我國廣告業的發展開創新紀元。
現在是個廣告時代——這可不是一句廣告用語。
現代經濟型態是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產品問世後,要迅速、廣泛地介紹給大眾,並吸引其購買,就有賴大量的廣告。
廣告在今日社會可謂「無孔不入」: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體,各種張貼、傳單、看板,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編織成一張廣告網,籠罩住現代人。
而它也成為現代人得到訊息的主要管道之一——肥皂粉要用軟性的,幼兒奶粉要買不含糖的,最近有些什麼新產品與新流行,……都可由廣告得知。
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付了廣告費。
去年我國在廣告上的花費共達新臺幣143億元,這些費用,透過商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平均每人負擔762元。
圖1.2:公益廣告喚起大眾關切社會問題;圖1.2.分別為喚起關心智能不足兒與老人的公益廣告。(本刊攝影小組)
與經濟成長比肩齊步
廣告聯繫了生產與消費,是現代工商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好比一面鏡子,能充分反映工商業的榮枯。
我國廣告業的發展,也與經濟成長比肩齊步。
民國48年國內工商業萌芽時,東方廣告社成立,它也是我國廣告代理業的濫觴。
民國60年代後,世界經濟潮流都由「生產導向」轉為「消費導向」——商品必須針對消費者需求設計、生產;廣告也需更深入瞭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方式、地點,及對各類產品的偏好……,才能「對症下藥」。
因此,聯廣公司在民國63年率先投下鉅資,進行市場調查。
此後我國廣告業漸脫離以往媒介版面的掮客型態,走向科學化、專業化。
圖1.2:公益廣告喚起大眾關切社會問題;圖1.2.分別為喚起關心智能不足兒與老人的公益廣告。(本刊攝影小組)
情勢所逼,廣告業非進步不可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廣告代理業也一片蓬勃。然與美國的130年、日本的110年歷史相比,我國發展僅20多年的廣告業,仍屬於初創的渾沌階段,形之於外的局面是:百家爭鳴、良莠不齊。
目前國內的綜合廣告代理商有200多家,但較具規模、真正能以專業技能服務客戶的,僅佔約十分之一。
但外在情勢已推著廣告業非向前走不可。「早年市場求過於供,廣告隨便打打,產品也可賣得出去,代理商靠應酬、公關招攬業務;現在各類產品的市場已趨飽和,沒那麼容易掌握,廣告成為行銷的一柄利刃,必須好好利用。因此企業界挑廣告代理時,也已逐漸轉為重實力,而非重關係。」華得廣告經理沈呂百說。
圖3:食品廣告通常要拍商品的特寫鏡頭,以引起人們的食慾。(本刊攝影小組)
從比稿,到介入行銷系統
四、五年前,企業界流行以「比稿」方式選擇廣告代理。
比稿會上,各廣告公司的AE必須根據消費者動向、客戶商品的銷售情形、競爭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等分析研判,擬出廣告策略,及設計文案、繪製草圖。然後真槍實彈、短兵相接,優勝劣敗立見分曉。
而近年來廣告公司的服務,已不只是設計、製作廣告稿或CF(廣告影片),還介入客戶的行銷系統;甚至參與整體作業,包括產品的樣式、售價、命名、包裝、定位等,協助它以最有利的姿態出現市場,然後在廣告的烘托下,攻城掠地。
因此,廣告公司的作業有前後期之分。前期屬戰略性質,有AE、企劃、市場、藝術指導等人員參與;後期則屬戰術執行部分,除保留AE、企劃、藝術指導外,還加入文案、設計、媒體人員。
圖4.5:好廣告背景單純,標題簡短、引人。
一著錯,全盤皆輸
廣告的目的是促銷商品(無論物品、服務或觀念),戰略製定得針對以下三點:商品要賣給誰(銷售對象特質)?他為什麼要買(產品特色)?怎麼賣(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這段過程,行話稱為「產品概念設定」。
影響概念設定的三要素:產品特性、銷售對象與市場定位,交互影響,某一項判斷錯誤,就會「一步錯,全盤輸」。
四年前歐洲機車普克50進軍臺灣時,因其馬力僅50CC,所以將銷售對象定為女性,由影星恬妞拍了一部「淑女騎車」的CF,在電視上大肆宣傳,但銷路始終不理想。
經研究後發現,原來它的馬力雖不大,卻相當笨重,且車輪大、外型不夠秀氣,得不到女性的喜愛。後來改將銷售對象轉為交通不便的鄉鎮地區,打出「全家人的機械腳踏車」形象,銷路才好轉。不過,後來普克50還是撤離了臺灣市場。
產品概念設定的方式,「以前憑企業主或廣告代理的經驗、直覺、主觀判斷,現在則有賴事前周密的調查研究。」聯廣企劃處處長楊憲次說。
圖4.5:好廣告背景單純,標題簡短、引人。(本刊攝影小組)
找出商品的特色與獨佔鰲頭之處
廣告公司的研究部門於是愈來愈受重視,也有愈來愈多的企管人才投入。
周密的市場調查,從對整個產業的分析開始,接下來是商品的特點、競爭品牌的優缺點及行銷策略、消費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分佈地區、宗教信仰、職業、購買力等)……,所蒐集的資訊愈詳盡、正確,對概念設定愈有利。
目前國內研究工作做得最好的,是聯廣公司。他們除客戶要求做的調查外,每年還進行二項大型研究:一為訪問、統計消費者接觸媒體、使用商品、品牌偏好等習慣;二為調查、分析廣告次數與知名度的建立、消費者態度與行為的相關程度。
調查、研究工作,多由客戶與廣告代理共同進行。通常前者較瞭解產品特性,後者則熟悉市場狀況及消費對象的基本資料。
商品特性雖應是客戶較瞭解,但有時客戶也不太能明確地指出來,或他舉出來的不夠有力,就必須雙方共同研究,為產品「設計」特色。
所謂特色,如:為同類產品中最便宜、最高級、某一方面最好、最適合那種人或那種狀況使用……,「特色,應是在同類產品中居『第一』之處。」國際工商傳播公司總經理陳和協說。
圖1:廣告是種團隊工作,工作人員需不斷溝通。圖為國泰建業協理莊淑芬與同事討論產品特性。(本刊攝影小組)
把弱點變成優點
他強調,人們通常只記得「第一」的東西。例如一般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第一位登陸月球者、金牌得主……,但知道第二、第三者,就十分有限。因此,為商品設計的特色,最好別蹈其他品牌的覆轍(除非能超越),而應另闢蹊徑。
但每項產品都能找出或設計出在業界獨佔鰲頭之處嗎?「是的」,陳和協說:「產品是固定的,但產品概念可以轉化、塑造。」
舉例來說,金車飲料公司的產品伯朗咖啡及咖啡巴士,二者配方所差有限,但前者以上班族為訴求對象,強調消除工作疲勞;後者則請最近走紅的「蚱蜢歌星」李恕權,拍了一個動態十足的CF,就塑造成年輕人飲料的形象。
因預定銷售對象的改變,即使產品未變,也可藉廣告為它改變用途。
又如沙威隆消毒藥水,原來強調適合婦女在生理期使用,後來逐漸改變消費者印象,並訴求擴展用途,譬如:全家人洗頭、止癢、洗澡,市場為之大增。
蘭麗綿羊油也是一例。它原以女性為訴求對象,強調擦拭以滋潤皮膚;為了擴大市場,又設計出「擦了再走」的廣告,果然打進機車騎士市場。
「廣告不但能塑造產品特性,甚至可把弱點變成優點。」華威廣告總經理郭辰豐說。
為了加強效果,拍廣告片時往往需要做些手腳。圖中為營造咖啡廣告熱氣騰騰、輕煙裊繞的氣氛,有人在背後「造煙。(本刊攝影小組)
好廣告需做一種高明的轉換
例如:國人不習慣喝酸性咖啡,原本「酸」是產品的弱點,但廣告可以強調「酸咖啡才是好咖啡」、塑造「喝酸性咖啡是高格調、符合潮流的享受」印象,「酸」反而變成特色、優點。
以售價來說,雖然成本固定,也能找出較有利銷售的數字。
作家、也是傑出廣告人的廖輝英舉例說:「假設商品成本加上應有利潤應賣10元,屬同類產品較便宜的;但這類商品低價位市場競爭品牌多、已呈飽和,高價位市場則還有一些空間,就不如以較精美的包裝、與其他產品一起銷售,或數個一包裝方式銷售等,改成高價位商品。」
總之,就是要從同類產品交錯的市場中,找出功能、價位、銷售對象等競爭較小的間隙,據以設計商品形象,才能事半功倍地攻入市場。
雖然概念設定須設計出居同類產品之冠的特點,但訴求方式則不宜太直接,免遭消費者反感。
國泰建業公司創意指導王念慈說:「好的廣告是一種轉換——將所欲傳播的概念,轉化成:含蓄、幽默、有趣、恰如其分、能令人心領神會的方式表達出來。」
以一種強調純黃豆製成的醬油來說,不見得要大張旗鼓地說明黃豆的使用量(可在內文說明),如果改用純種雞、雜種雞的對比影射,再轉移至「醬油也是一樣……」,效果即頗突出。
圖4:廣告是種壓搾腦力的工作,從業員需不斷進修。圖為聯廣公司員工的在職進修,請專家前來演講。(本刊攝影小組)
與消費者經驗重疊的廣告收效大
轉換形式的高下,取決於當事人的創意,「最好能與消費者的經驗重疊,才易引起共鳴。因此廣告人得站在銷售對象立場,『將心比心』設想他們的興趣、需要與心態。」精湛廣告企劃部經理鄭美玫說。
例如:做洗碗精廣告,根據生活經驗,最難洗的是便當盒,則策略便可朝「把便當盒洗得乾乾淨淨」的方向設定。
今年母親節時,精湛廣告為愛迪達一種黏合式、適合母親穿的運動鞋打廣告,產品強調的特點是「方便」。
鄭美玫說:「我穿運動鞋,最討厭綁鞋帶。然後我想到媽媽的身材多半已發福,彎下身來綁鞋帶,一定更吃力,所以我們打出『媽媽不要再彎腰』的標題。」這項廣告效果極佳,產品在母親節前二天銷售一空,還得到今年時報廣告金像獎運動品類的第一名。
要使訴求內容符合消費者的經驗,廣告人通常得先把自己變成消費者——試食、試用商品,體會使用的感覺及產品的特點,「先說服自己,才做得出能說服別人的廣告。」華得廣告總經理梁開明說。
廣告人其實心頭雪亮,對各種品牌的產品自有評斷,而客戶不見得就是自己最喜歡、評價最高的品牌。「這時就得自我催眠一番」,梁開明說:「即使不是十分或永遠喜歡這項產品,但在製作廣告的過程中,仍須是熱誠的。」
圖2:設計人員正在安排版面。(本刊攝影小組)
砲口要對準,心不要太大
雖然要自我催眠,找出產品的特點,但亦不能過火。幾乎所有廣告人都指出:「過去的廣告比較誇張;現在消費者的知識水準高,且資訊來源多,較有能力判斷真偽,所以廣告必須誠實。特點可以強化,但不能無中生有。」
此外,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個人風格」,且物質愈來愈豐裕,選擇的機會增多,因此消費者的區隔愈來愈複雜。
「打廣告,砲口一定要對準」,華得廣告的沈呂百說:「廣告主都希望把所有人一網打盡,其實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許多企業喜歡在電視熱門節目中打廣告,寧願付較高的費用,又得搭配上其他冷門節目,就是看中其觀眾多。
「事實上,可能十個觀眾中,只有一個是商品的消費者,效果只有所付代價的十分之一。還不如針對商品特色選節目,例如以知識份子、經理人為銷售對象的商品,就上新聞性節目或收播新聞,廣告費才會用得有價值。」
幫助客戶把錢用在刀口上,也是廣告公司的任務之一。甚至當打廣告不見得有用,或投下的廣告費用與增加的收益不成正比時,還會建議客戶省下這筆錢。
但目前廣告公司的收入,是每播出、刊出一個廣告,收取一定比率的代理費,如果客戶少做廣告,收入不就少了嗎?
「廣告代理與客戶,應是長期的夥伴,自需幫客戶省錢、賺錢;客戶有發展,廣告預算才會增加。幫助工商業合理發展,使商品多元化,所需廣告增多,廣告公司就能跟著成長。」國泰建業協理莊淑芬說。
圖5:去年轟動一時的麥斯威爾咖啡廣告。(本刊攝影小組)
各類媒體效果不同
各種媒體能產生的廣告效果,不盡相同。
電視具聲光效果,且可表現連續鏡頭,容易讓人留下印象。因此急於打開知名度的新產品,適宜使用。
但電視廣告按秒收費,不能用太長的時間,畫面往往一閃即逝,無法細說產品特色。所以若要進一步說明產品的特性、優點,則須借重平面廣告。
平面廣告又可分為報紙及雜誌二種,能容納的內容較多,且讀者可自行控制閱讀時間,適宜進行理性的訴求。但為吸引讀者,多配上感性的標題。
通常報紙稿與雜誌稿並無分別,唯有專業雜誌因讀者較固定,可針對特定階層設計。
除針對銷售商品設計的商品廣告外,廣告還有企業廣告和公益廣告。
企業廣告的目的在建立品牌形象,公益廣告則是為提昇形象,最終還是希望消費者記得品牌,購買其商品。
一般說來,企業與公益廣告由於商業氣氛較淡,所受限制較少,廣告人較能發揮,格調也較高。
企業形象非打一次廣告就能見效,需不斷累積。而雜誌一來費率較低,二來固定讀者多,是企業廣告的理想媒體。
公益廣告則多配合節慶或特殊事件而設計,以電視、報紙的傳播效果較大。
選擇媒體時,除考慮廣告性質及各媒體的傳播特性外,還應顧及客戶財力、銷售網路等因素。如果預算不多,銷售對象是特定的,就不須透過大眾媒介做廣告,不如採DM(廣告信函)、傳單、直接拜訪等方式。
圖1:好的廣告除宣傳商品外,也傳遞常識。圖中的奶粉廣告,就告訴消費者「高蛋白奶粉最適合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此為報紙稿,故可見透過來的字跡)(本刊攝影小組)
加強廣告效果有技巧
在廣告的後期作業——實際設計、製稿或拍CF中,除了媒體策略要運用得宜外,還有些技巧可使廣告訴求更有效果:
——以美女、名人、漂亮的畫面,吸引讀者、觀眾注意。
——用懸疑方式,一步步將消費者引入彀中。但此方式因開銷較大,價位較高的商品才適合採用。且近年來因大報廣告擁擠,不見得每天都有版面,甚難發揮連續效果,故已較少使用。
——利用客觀資料、統計數字、比較、名人說服等方式,加強受播人對產品的信心及好感。
——內容力求單純簡潔。輔大教授顏伯勤說:「廣告企劃工作就是將市場、同類商品、自己商品的產銷等資料,匯集、研究後,化繁為簡,打出最有力的一點,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透過促銷活動,如限時打折、附送贈品、抽獎等,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動。其中又以消費者能立即得到利益的方式,如打折及產品附帶贈品,效果較大;要將盒蓋寄回,才能收到小禮物或參加抽獎的,效果則小得多。
廣告雖能幫助產品塑造形象、定位,並利用媒體或其他方式向消費者推介,但並非萬能。
圖2:「國泰建業」創意指導王念慈說:「好的廣告是將所欲傳遞的概念,由較含蓄、優美,能打動人心的方式表達出來。」。
效果研究有雙向溝通的功能
就好比只能把牛牽到水邊,並不能強迫牛喝水。廣告只能讓消費者注意、瞭解商品,但不一定會產生購買行動。
格蘭廣告公司總經理秦凱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得有完善的配銷通路、合適的價錢,及產品確如廣告中所說的那麼好。」
廣告的效果究竟如何?則仍應以市調方式研究。
「這不但有助下一個廣告的製作,且能達到雙向溝通的功效——將消費者對廣告、產品、銷售通路等反應,回饋給廠商,做為行銷及生產的參考。」聯廣的楊憲次說。
但目前多數廣告未進行效果研究,原因是沒有經費——廣告代理與客戶均不願負擔。如果有客戶提出要求,多半的情形是雙方各出一半。
「花十元做廣告、花一元追蹤效果,使那十元、及下次的十元花得更有效,其實非常值得。」一位企業界人士指出。
除具銷售力外,好的廣告還應有社教功能。國際工商總經理陳和協說:「在將商品、企業介紹給大眾的同時,廣告還能傳達一些生活常識,及運用一些『弦外之音』,使社會更和諧、美好。」
例如:鋼琴廣告以母親愛護子女、為子女選琴為訴求,除推銷鋼琴,也傳揚母愛;情人節為企業打形象廣告,提出「××企業,願天下眷屬都是有情人」、或「太太是永遠的情人」等口號,提醒夫妻要像情人般恩愛……。
許多有理想的廣告人,都期許廣告能為促使社會更美好發揮一份力量。
圖3:「國際工商」總經理陳和協指出:「廣告聯繫生產、消費雙方,不僅為廠商出力,也服務消費者。」。
如何約束不良廣告?
但好廣告並不一定有格調。
廣告必須具銷售力,所以往往受製於銷售對象的水準。例如成藥廣告的消費者多半是中下階層(知識份子知道找醫生,不會亂服成藥),他們接受的是直接贊好、服用後立即精神百倍的訴求方式。這類廣告不斷在電視上反覆出現,顯示都是具銷售力的廣告。
一般廣告如果格調不高、宣傳不實,大眾看了、信了,頂多是損失一點金錢;但不良的藥品廣告,可能使人服用後產生後遺症,或因誤信而耽延就醫時間,後果嚴重,如何才能適當地管理、約束?
政大教授徐佳士說:「政府機構如衛生署、新聞局,可對不良醫藥廣告加以管理;出版法、民法、刑法中,也應訂有做不實宣傳的刑責;新聞評議會則可約束媒體莫刊登不良廣告。但最重要的,還是得靠企業、媒體及廣告代理的同業公會,規範業者自律。」
先進國家約束不良廣告的主要力量,是消費者保護團體。
美國華納.藍伯特公司,曾花了一千萬美元宣傳其產品「李斯德靈」漱口水具防治感冒的功效,遭消費者團體控訴。經法院檢驗後,判決廣告不實,製造商須拿出一千萬美元做更正廣告——告訴消費大眾「李斯德靈」不能防治感冒。
「我們每個人都是廣告的消費者,不實廣告對社會的影響至鉅」,徐佳士呼籲:「國內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在檢驗各種商品之餘,也可檢驗廣告,以維護大眾知的權利。」
高價位、以知識分子或階級較高者為對象的廣告,常採理性訴求。(本刊攝影小組)
廣告世界,強者為王
廣告是項團隊工作,每一個廣告都是集體創作。所以廣告人每天花最多時間的就是開會,包括公司內同一部門及各部門人員一起激發創意的「動腦會」、與各客戶做溝通的會議等。
廣告公司都有很漂亮的會議室,隔音設備亦佳,裏面還有抽不完的煙、喝不完的咖啡,及討論不完的題目。
各家公司的組織型態不盡相同,有的以AE為主導,有的則以企劃部領導作業,但實際情況均是因「人」而異——最能想出好點子、提出好意見的人,自然而然成為會議的靈魂人物。
「廣告之前,人人平等」,是廣告界不成文的通則之一。動腦會時,每個人都可起而提議、質疑、爭辯,不論階層、年齡、地位,只比創意。這固然顯示在廣告業裡,有本事就可以出頭的公平性;但同時也說明瞭:在這個行業中,沒有累積的功勞與成果,若提不出好構想或失去客戶,不論以往對公司有多少貢獻、曾有多麼輝煌的記錄,都沒有用。
廣告工作刺激、富挑戰、憑本事出頭的性質,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投入。但它同時也是個淘汰率極高的行業,人來人往,能留下來的,都有幾個共同特質:感覺敏銳、反應快、想像力豐富、表達能力強,而且對廣告有一份狂熱與執著。
圖5:公益廣告幫助企業提昇形象。(本刊攝影小組)
孤獨、沉靜時,才能想出好點子
白天,廣告人忙著開會、接電話、溝通、向客戶報告……,像個打轉的陀螺;隨著夜幕低垂,喧譁漸止,客戶下班、電話也不響了,再無干擾,就漸漸把心沉下來,思考明天開會要討論的內容。加班於是在所難免。
以創意見長的華威廣告公司,總經理郭辰豐說:「討論過程中,許多人雜七雜八地談,只能激發幾個思考的引子;真正能想出點子,還是在孤獨、沉靜的時候。必須能調整、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心境,才能成為一個好廣告人。」
廣告是項壓搾腦力的工作,「有出也有進,不斷補充,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來源。」鄭美玫說。
補充些什麼呢?
「廣告專業知識、國外優良作品、競爭品牌的廣告,一定要看;客戶行業有關的知識瞭解愈多,愈能與客戶溝通;廣告是種向大眾傳播訊息的工作,因此也需了解社會上的大事,各種書報雜誌都在涉獵之列;電影、流行歌曲也能幫助瞭解現代人的語言;……幾乎所有的資訊都要吸收。」一位資深廣告人感嘆說。
有廣告界「女強人」之稱的國泰建業協理莊淑芬則以為:「從事廣告業,不能把它視作一種工作,而應當它是生活的全部。在廣告界待久的人,會隨時隨地習慣性地汲取養分,幾乎失去休息的能力。但在源源不斷的創意中,也會極有成就感。」
圖2:動腦會中,大家討論得興起,都不自覺地站了起來,搶著說話。圖為精湛廣告開會的情形。(本刊攝影小組)
抄襲的廣告,銷售力多半有限
廣告人執著、沉迷的,通常就在於自己的點子多、點子好,但是,「今天做了一個廣告,心裡剛暗暗得意,明天又發覺別人做得更好,這時就又從雲端上掉下來了。」沈呂百說:「廣告人的得意往往很短暫,而挫折卻不斷。」
有人會說,做久了知道「勝負乃兵家常事」,就別再那麼計較不就得了?!其實怎麼可能?如果麻木了,不再在乎得失了,不再有心求新、求好了,這種廣告人也就要被淘汰了!
廣告人最大的挫折,還是來自客戶。
雖然近年來國人已能體認廣告業是種專業,但廣告公司的權威性仍未完全確立,不少企業主仍缺乏尊重專家的精神。
有的公司不將產品的優缺點詳細告訴廣告代理,甚至不做市場調查、不給任何資料,只是拿出一樣商品,就要求擬一套廣告策略。待廣告代理做了調查、擬了策略後,卻又會提出種種「直覺式」的意見。
「好構想常找不到好客戶來實現」,精湛廣告的鄭美玫不勝感概:「創意常被客戶『宰』得支離破碎。」
甚至也有的企業主看了外國的廣告影片,就要求「依樣畫葫蘆」。
陳和協說:「在廣告的戰略部分,先進國家有系統的調查、研究方法,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表現形式則須符合文化背景,才能打動人心。直接抄襲來的廣告,雖然意境夠高、畫面夠美,但銷售力多半有限。」
福特汽車系列廣告,先打出它是部夠「小」的車——車身小巧、省油;繼而打它是夠「大」的車——內部空間大。深具創意。(本刊攝影小組)
好的客戶能得到好的廣告
對客戶種種的要求與意見,「有道理的,或『破壞力』不大的,我們接受;不合理且又會傷及整個策略及精神的,就設法說服他。但如果雙方基本理念相差太遠,我們會考慮放棄這個客戶。因為它會斲傷工作人員的士氣,甚至使好的人才因而求去,這比少了一個客戶損失更大。」莊淑芬說。
很多較具規模且服務品質較高的公司,都主動過濾、挑選客戶。
華得總經理梁開明說:「與客戶溝通,是廣告代理一項主要的支出;雙方理念若太不相合,須不斷溝通,就使成本增加,公司利潤相對減少,又做得痛苦,不如捨棄。」
相較之下,外商公司就比國內企業尊重廣告公司,廣告部門也較健全,常自己做研究,能提供不少資料供廣告代理參考。而且,「有的外商客戶很懂得激勵廣告人員的士氣,最後還不是他自己受惠!」莊淑芬說:「好的廣告客戶,就較能得到好的廣告。」
「廣告人多半具藝術家的特質:敏感、有個性,而卻常受製於種種因素,不能使創意自由發揮,所以工作對他們來說,難免有痛苦的成分。」僑聯企劃公司總經理高偉說。
圖3.4:福特汽車系列廣告,先打出它是部夠「小」的車——車身小巧、省油;繼而打它是夠「大」的車——內部空間大。深具創意。(本刊攝影小組)
創意工作變化多,人員最難管理
他談起管理創意人員的原則:「創意人員很在意『感覺』,所以管理人也應特別注意他們的感受與情緒,並隨時表示關切;他們也喜歡自由,最好不要逼他們上班打卡、簽到;作品也讓他們自己發揮,完成後再表示意見。當然管理者本身也要有專業能力,要很『識貨』,不好的作品,能一針見血地指出缺失,好作品也能給予肯定。同時要提供他們成長的管道,如有充分的圖書,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當然,物質上的報酬也很重要。」
國際工商總經理陳和協強調要給屬下成就感。他是個「廣告癡」,腦中也有無數點子,因此許多其實不需他親自參與的會,屬下都喜歡他參加,他自己也興致勃勃。
「以前我開會時想到好點子,常一個人就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後來我發現這樣一來會造成同仁的依賴心理,二來他們享受不到成就感,就克制自己不說;但當場不說又難過,所以我現在都到會議中途、他們已討論出初步結果時才加入。」陳和協說。
國內目前沒有培養廣告人才的專業教育,廣告人都是從工作中摸索、學習。「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徐佳士教授建議:「大學中應設廣告系,培育專業人才。」
媒體資料不足,拖住廣告業進步的腳步
人才問題外,影響我國廣告業進步的另一要素是:缺乏媒體的可靠資料,很難以確實數字來預估、衡量廣告效果,拖住了廣告作業科學化的腳步。
先進國家有所謂的ABC(Audit Bureauof Circulation)制度,是由廣告客戶、代理商、報紙與雜誌界代表,共同組成委員會,以確認及公佈各媒體的發行資料,如份數、讀者階層、性別、年齡與分佈情形等。電視臺則自行調查、公佈臺內各節目的收視率及觀眾基本資料。這些都是我們目前亟需建立的。
也有企業認為,廣告代理作業不夠科學化、未能提供真正有用的專業服務,部分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敬業精神不夠,不值得信任與倚重。去年我國143億元的廣告費中,半數以上都沒有透過代理商,而由企業直接制稿、發稿給媒體。
面臨新契機,重整待今朝
近年來我國經濟致力走向國際化,政府不斷提出種種優惠,吸引外商前來投資。外商來臺,它的廣告公司也跟著在臺尋找合作對象,以服務原客戶。因此造成近年來廣告界跨洋合作的情況特別多。
信手拈來就有:國泰建業由美國奧美廣告公司加入投資、聯廣與全美第二大的泰培茲公司合作、華得受歐洲最大的廣告集團薩告公司青睞、聯中廣告則與全球分支機構最多的美商麥肯公司掛鉤……,為廣告界帶來一波波的震撼。
「服務外商客戶,需達到國際水準;且外商也是國內企業的對手,競爭壓力會促使國內企業提高對廣告的認識與重視程度,進而對廣告代理有更多的尊重與要求;廣告公司則能從此合作對象處得到技術支援;……在在都會促使廣告業步上一個新里程。」一位業界人士指出。
有壓力、也有助力,國內廣告界已面臨破繭而出、開創新局的時候。未來的成敗興衰,就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