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交陪的Barber文化
在1號店裡,郭玉秀剛服務完客人,一坐下來,加入採訪就說:「Auntie’s今天的成果,大家都說我是Willy的貴人,其實不對,我們是雙方的貴人。」
郭玉秀成長於理髮世家,傳統的「理髮廳」只服務男性,「髮廊」則是女性專屬,可說是涇渭分明。郭玉秀曾經離開理髮界一段時間,再回來時,卻發現昔日門庭若市的理髮廳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不踏進理髮店了。
重拾剪刀,她觀察時下年輕人的喜好,並自己超越突破,將鬢角稍加修飾,讓臉看起來立體、精神,為造型加分,阿姨還保留修容、按摩的傳統,工序一點都不馬虎。認識Willy後,阿姨的人生更有大轉變,還是從事理髮這一行,只是她一手精湛的手藝更有了傳人,2號店的年輕師傅幾乎是她一手教出來的。
不只技術,大家從阿姨身上更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踏入Auntie’s,除了音樂、吹風機的聲響外,更多的是談話的笑語聲,空間環繞著愉快的氛圍。Willy說,阿姨有特異功能,她記得每一位客人來自哪裡,從事的工作,上回聊天的內容,這回可以再繼續;曾碰過客人出車禍或是生娃兒的喜事,阿姨還會包紅包給客人,這份體貼的心意與溫暖,讓收到紅包的客人很多都把它當作護身符。
阿姨從小勤練的一手好手藝,她反而感謝大家,「如果不是那麼多的帥哥給我加持,給我練習,我今天不會剪得那麼好。」說完她哈哈大笑。理髮店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她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阿姨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大家。Willy在訪問中,總是不斷地提到夥伴們的努力與幫忙,把成就歸功於團隊,把舞台讓給大家。來學技藝兩年的汪志誠提到,Auntie’s的團隊像個大家庭,「有阿姨在就是很溫暖的地方。」
David(顏峻誠)是Willy的高中同學,除了一起給阿姨理髮外,更被邀請為Auntie’s的合夥人,負責技術以外的管理事務。David當初也沒預料到會投入這行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客人,看著阿姨對客人的用心,他也學著把客人像朋友一樣交往,像是每月定期會碰面的朋友,分享著工作上的高峰低潮,一支菸,一席對談,Auntie’s是可以讓男士自在卸下心防的地方。他喜歡看著男士一個人到店裡來,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有父親帶著兒子一起來體驗Barber,像個傳統儀式般,打造父子的專屬回憶。David總是像朋友般惦記著顧客,常常他腦中想著誰許久沒出現了,隔週人就出現。這樣以真心交陪的情感,是踏進Auntie’s就能感受到的氣氛。
阿姨的信念,這群年輕人也都聽進去了,這也成了Auntie’s 的文化,延續在日常中。「我們都算是阿姨的翻譯,講白一點,阿姨把她的所知與信念日復一日的跟我們講,我們理解後,再把它傳下去。」Willy說。
這樣的心意,成就了Auntie’s的成功。Barber雖是外國傳來的文化,天母是外國人聚居的商圈,但阿姨的服務能打破語言的隔閡,讓外國友人體驗到台灣特有的服務,「even better」David轉述外國友人的回饋。
曾經,年輕的一代不願踏入男子理髮店,以為那是過時的老派時尚,但卻有年輕的後進者,守住了文化,有傳承、有突破。「相信這件事情無論是對我們、或是對文化都是件好事。」Willy說。當初的起心動念,造就了Barber文化的百花齊放, 讓Barber不只是讓男性打理自己門面的地方,也有男孩陪父親上理髮廳的記憶,亦是分享男人心事的歇腳處。
在Auntie’s,男士放鬆地把「髮事」交給理髮師處理,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Willy、阿姨和David三人合作,真心與客人交陪, 傳承Barber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