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業新創

台灣新創服務東南亞

台灣新創服務東南亞

移工金流.東聯互動

文‧曾蘭淑  圖‧林旻萱

2024 9月

東聯互動利用印尼國慶日活動,開拓客戶。(EUI IndoMoney提供)

隨著台灣政府推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業者東聯互動設計的數位智能平台,移工只要下載app,即可以較銀行優惠的手續費、匯率,將錢匯回家鄉,讓他們在台灣工作更安心。

隨著疫情趨緩國境開放,台灣2024年移工人數攀至77萬的歷史高峰。

目前擁有22.3萬會員的東聯互動公司,服務範圍包括印尼、菲律賓、越南及泰國等國,2023年年營收達新台幣3.38億元,提供移工app進行跨國匯兌, 2023年總交易金額近新台幣300億元、交易超過300萬次,可見受到移工的歡迎。

東聯互動舉辦抽獎活動與客戶互動。(EUI IndoMoney提供)

 

又要創新,又要法遵

「我們的客戶全部都是東南亞的移工。」東聯互動創辦人兼總經理吳侑勳說:「移工來到台灣,已經有語言、文化等問題要適應,匯款的金融服務值得有更好的對待。」他所說的就是普惠金融──普羅大眾均有平等機會,得到負責任、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曾在遠傳電信工作11年的吳侑勳,在電信業務中發現,東南亞移工為了將賺的錢匯回母國,總是利用地下匯兌的雜貨店,雖然提供服務的是老鄉,但是燈光昏暗,又有洗錢、匯兌損失等風險。

「如果可以打造一個平台,讓移工可以很安全、快速、便捷、低成本的匯款。」36歲自行創業的他認為,移工的金融匯兌將是一處niche(利基)市場。

「只是我當初創業時沒有想過有多艱辛。」所以走得很坎坷,吳侑勳解釋,因為移工不習慣到台灣的銀行開戶,加上銀行有營業時間的限制,開發出可以24小時、簡易匯款的管道,可因應移工需求,但同時又要符合主管機關對洗錢防制、KYC(確認客戶身分)的規範。

「這其實很兩難,」他指出,金融服務講究的是穩定金融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所以銀行業者才沒有辦法立即開放新態樣的金融服務。

東聯互動創辦人吳侑勳認為,普惠金融有助產業的互動、人才的移動。

法遵科技化,智能系統化

「但新創業者就是要在創新中,做出法遵(法令遵循制度)內涵的系統來,這就是法遵科技化。」吳侑勳說道,法遵科技化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做到智能系統化。

到銀行開戶曠日費時,因為必須審查文件、照片,系統登錄後,再由人工查核。東聯互動將這些流程做成一個平台,全部都用數位與智能完成,運用AI來簡化程序,包括檢查與驗證、審查客戶身分,至少減少60~70%人工介入的成本。

對移工來說,不用到銀行開戶,只要下載app,上傳證件、大頭照、自拍照等,經過全球黑名單資料庫篩選,完成KYC程序,再完成指定匯款人的設定,移工即可進行跨國匯兌。

2017~2019年東聯互動嫁接台灣與東南亞各國銀行的資訊系統,並且皆與東南亞各國的前五大銀行合作,例如印尼的人民銀行、菲律賓的首都銀行、越南的SCB銀行等。這些都是移工耳熟能詳的銀行,以三年時間打好基礎之後,就很容易進入到菲律賓、越南、泰國的市場。

東聯互動對移工的服務,是由到台灣念書的東南亞籍畢業生,以原生語言服務外籍移工。

由外籍配偶以原生語言服務外籍移工。

普惠金融理想,彌平資訊落差

吳侑勳指出,「科技金融要能做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一般而言,移工匯款回母國,銀行手續費一筆約500~600元(15美元),東聯手續費只收150元(5美元);還有匯率優惠,速度又快,受款人一天之內可以拿到錢,匯款人更安心。

但外界較難想像的是數位落差與資訊落差。他舉例,例如2019年時,有移工來自印尼不知名的小島,到台灣才開始使用手機,或才剛接觸智慧型手機,服務人員教如何下載app前,得先教手機怎麼用;越南移工相對年輕,使用3C產品比較上手。

但是近年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愈來愈高,加上客人的風評與回饋,大大增加了客戶的黏著度。吳侑勳說,開發前期,有次系統對接東南亞銀行時當機,服務中斷,接到許多客訴與抱怨的電話。「但是東南亞的客人真的很可愛,一旦系統恢復後,馬上回來繼續用。」

東聯互動的客服人員都是外籍配偶,或是來台灣讀書的東南亞畢業生。用原生的語言,了解彼此的文化,用同理心來提供服務。吳侑勳說:「如果我們沒有刻意去強調我們是台灣的公司,客戶可能會認為我們是印尼的公司。」

目前台灣移工中,以印尼與越南的人數最多,也是東聯客戶的主力,約佔六成五;菲律賓排名第三;泰國最少。台灣未來計劃開放印度移工市場,東聯互動也計劃展開對印度的服務。

東聯互動2022年取得金管會核可,成為第二家可進行跨國匯兌的廠商。2023年業績開始跳躍式成長,合併營收3.41億元,年增108%,2024年1~4月累計自結營業收入1.3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29%,每股盈餘達3.02元,已超過2023全年度的3.01元,成長可期。

「這些都是紙上富貴,對我來說,最大的成就感是個人創業目標的實現。」吳侑勳說,七年前創業時,他從零開始,做了一個商業計畫書,這個試算表中的參數,包括毛利、匯率、手續費等財務數字的預估,皆是他對市場的想像,但七年後,這個商業計畫書完全的體現,也代表了實現對投資人與創業團隊的承諾。

他自勉要繼續前進,作為一家新創、金融科技公司,「政府、移工與新創公司三方都得利,這是一個蠻難得的model」。吳侑勳微笑著說。

東聯互動越南語版的app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