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種植,二級加工
歸來牛蒡田,除了面積狹小,也因為要輪作,所以無法大量生產。陳建行解釋,若長期耕作牛蒡,土地會產生「連作障礙」(連續耕作),因此當地農民輪流種植青蔥、豆薯、牛蒡,而這三種作物也被稱為「歸來三寶」。
既然無法與中國大量生產的美白牛蒡抗衡,陳建行採取「市場區隔」的策略,以注重品質的消費者為目標客群,推出取得認證標章的牛蒡。他所帶領的產銷班,幾乎所有農民都取得「三章一Q」──「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及「台灣農產生產溯源QR Code」,更在2011年,榮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這樣的榮耀得來不易,「剛開始做有機,田裡都是蟲,數量多到隔壁的田也遭殃,我還要背著農藥桶去幫人灑藥。」陳建行笑著回憶,當初的辛酸如今成為趣話。過去,為了找出病蟲害的禍源,他多次從台北直奔高雄區農改場,尋求專家的協助。一大早,廠長還未踏入辦公室,他已經坐在裡面等待。
「這個阿憨啊,本來白肉底,在冷氣機下辦公,現在回來做事,曬得跟我一樣黑。」蔣家煌談起擁有流傳病學碩士學歷的陳建行,總是稱讚他不畏困苦的精神。在台北上班時,經常天還未亮,他就動身前往果菜批發市場,觀察農產品拍賣流程,製作數據分析,深入了解牛蒡產業。在屏東鄉下時,他也觀察到老農的牛蒡良率只有七成,其他被蟲咬的、斷裂留在土壤裡的,成本全化為烏有。
為了提升良率,陳建行運用台灣農林OEM、 ODM的思維,購入多台加工機器,將外表有瑕疵的二、三級牛蒡做成產品,第一級的則送往生鮮超市。在這樣的產業轉型策略下,農夫可以對加工產品自主訂價,不受市場供需變動的影響。
許多知名食品大廠也指名使用歸來牛蒡當原料,「當廠商要客製化時我能馬上做樣品給他。」陳建行自信地說,靠著過去豐富的代工經驗,現在他接到各種客製化要求時,總是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