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周見信(左)與郭乃文均認為,因為繪本、漫畫,拓展了各自的生命歷程與觸角。
很多漫畫迷利用周五至周日開放日,造訪台南浮生圖像所,可以親見《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周見信在作畫,並且在現購的書上索取簽名。
一本漫畫,讓世界認識台灣
一共四冊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描繪因白色恐怖入獄的蔡焜霖,出獄後創辦了延續台灣漫畫香火的《王子》兒童雜誌,一生推廣人權教育的故事。
當時正在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讀的周見信,與老師游珮芸合作,花了兩年時間,進行文獻資料、圖片和場景形式的考究,2021年出版四集的歷史漫畫。
沒有想到這本書出版後就爆紅,不僅囊括國內各大獎項,2024年還得到法國的「愛彌爾.吉美亞洲文學獎」。目前已售出英、法、日、韓、德、阿拉伯與義大利文七種語言的國際版權,立陶宛的版本正在洽談。
其中,日文版由專門出版文學、哲學書籍的岩波書店發行,上市四個月即創下四刷的佳績。正如同岩波書店的編輯曾告訴腳本作者游珮芸,看了這套書終於了解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政治轉型,讓人更認識台灣。
2023年周見信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時,他特地一一探究讀者買書的動機。
第一是喜歡溫柔的畫風,這類的讀者下手速度快;第二是拜「台灣」所賜,因為俄烏戰爭,連帶台灣成為歐洲國家政論節目的焦點,這些外國讀者們一開頭總是帶著憂心忡忡的表情問著:「你們還好嗎?」還有許多讀者回饋「台灣我去過」、「我正準備要去」等熱絡的情誼。
最讓周見信印象深刻的是,三位在歐洲讀視覺設計的黎巴嫩女生,由於黎巴嫩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與情勢,《來自清水的孩子》激發她們,想為自己的國家畫一本像清水的孩子這樣的漫畫書,讓世界知道黎巴嫩的故事。
「哇!這本書可以觸動黎巴嫩的讀者。」讓周見信十分震撼。
-23.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浮生圖像所除了現場許多圖文創作書籍,還會不定期舉辦繪本等展演。
南漫漫畫節.重磅登場
《來自清水的孩子》其實是周見信第一本創作的漫畫,「一本漫畫的影響力與擴散力,超乎我的想像。」原本從事版畫、壓克力純藝術與繪本創作的周見信說。
從2013年創作《尋貓啟事》繪本,受到文化部的邀請,周見信與浮生圖像所負責人郭乃文風塵僕僕地從馬來西亞華文書市,到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日本東京的座談與簽書會、瑞士洛桑漫畫節。郭乃文說:「每到一個現場,大家都非常關注台灣,我都會遞出我的名片,歡迎讀者到台灣玩,也一定要造訪浮生圖像所。」
郭乃文與周見信兩人因為從事美術教育相識至今超過25年,為了想更多時間從事創作,十年前,郭乃文提案「版條線,花園」,獲選進駐台南市321巷的藝術聚落,兩人因此從台北搬到台南,並且創作以台南為主題的繪本。2019年遷至成功大學附近的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不定期舉辦繪本、油畫、漫畫展、講座與戲劇表演。
到各國參加許多有關漫畫的書展與活動,周見信許願台南也應有一場漫畫節。郭乃文因而向遊走海外漫畫節時認識的漫畫家發出邀請帖,結合全台唯一的台南應用科大多媒體動畫系,亦請來指標性人物小莊老師與金漫獎的重磅作者等,2023年舉辦第一屆南漫漫畫節創下口碑,引發今年要再舉辦第二屆的期待與壓力。
郭乃文透露,今年12月會再舉辦第二屆,但不論主題是歷史漫畫或是台南400,正如周見信創作《來自清水的孩子》的初心──這是送給台灣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