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就是行銷
對於一般的民眾來說,可以參觀平時不易接近的板金工廠,很有新鮮感。透過實地解說,又能進一步了解板金的流程、不鏽鋼等金屬的特性,與各種金屬在生活的應用。
至於是「板」金?還是「鈑」金?台灣金屬創意館館長吳致亘指出,很多人以為板金是金屬,所以寫成「鈑」,但業界與學校板金科都用「板」,因為所謂的板金是將「板狀金屬」加工成形,所以應是「板」金。
為了更拉近民眾與板金的距離,將「板金」產品轉化為體驗,台創金推出銲接工體驗營、金屬文創商品DIY,用仙女棒代替銲棒、以雙手當成折床機,可以將金屬作彎曲與成形,做成機器人、手機座或是音樂盒,進一步體驗何為「板金」。
尤其是機器人與劍獅的文創商品,經台南警局永康分局訂了小金剛當成模範警察的贈品後,引發迴響;市議員又訂了小金剛送給模範爸爸,意外開發出客製化金屬獎牌與獎盃、金屬裝置藝術的生意,也讓發展創新的體驗,進一步成為引導轉型、設計新產品的基礎。
郭治華透露,特別是有一位教授來參觀台灣金屬創意館後,認為台灣板金業愈做愈好,還上電視大加讚揚,又介紹給從大陸回流、正在尋找板金工廠的台商,為台創金帶來鮭魚返鄉的訂單,觀光工廠成了對外行銷的最佳介質。
以往鐵工廠俗稱「3K」(危險、辛苦、骯髒)產業,台創金開放工廠現場的參觀,讓民眾一改以往對鐵工廠髒髒的、醜醜的刻板印象,也成為板金相關科系「校外教學」的現場。
「過去資深的板金師父很少有十根手指健在的。」解說老師強調,現在的電腦折床機有紅外線感應,一旦感應異樣,機器一定會嘎然停止,並且還有省力油壓裝置,女性也可以操作;新一代的機器還可以「坐著」操作。
郭治華指著工廠的生產線說,現在工廠有許多年輕的技工與建教生,就是實際在現場,看到操作精密機械的師父,以精巧熟稔、膽大心細的技術,製作醫療儀器箱的外殼,這樣需要高級技術能量的工作,自然薪水也不低,因而吸引年輕人加入板金的行列,台創金不但沒有業界普遍缺工的現象,工廠也從過去只有100人的規模,增加至300人。
特別的是,台南高工後來不僅沒有將板金科裁撤,現今又增加了一班,而且取名為「金屬創意班」!這樣的成果正是呼應了體驗經濟的意義,透過體驗的設計,傳承企業價值、行銷企業品牌。
志鋼金屬總經理郭治華成立「台灣金屬創意館」觀光工廠,是因為在缺工困境下,困而搏之的想法。
以雙手當成折床機,可以將一塊板狀金屬折成劍獅機器人。
「銲接工體驗營」讓小朋友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地體驗「板金」技術。(台灣金屬創意館提供)
「台灣金屬創意館」是國內第一家以板金為主題的觀光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