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會向農村推廣種植
省農會為了鼓勵農友種植,曾於民國六十七年時辦理無息貸款,每公頃可貸資金為五萬元,鄉鎮農會推廣費每公頃一萬五千元,菊苗補助款則為每株零點三元。
推廣中,產生了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農戶所種的甜菊,都長得比改良場的要快、要好。或許是甜菊過去為野生植物,較不適應改良場內的人工氣候室。不過,農民的細心管理照料,亦功不可沒。省農會推廣組技師何茂熔表示:「照料的妥善與否,與甜菊產量息息相關。管理良好的甜菊田,最多每年可採收七次,反之若是疏於管理,一年就只能採收三次。而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除草。」
由於目前尚沒有適合甜菊使用的除草劑,所以除草全賴人工。廖世江說:「好不容易將後面田圃的草除完,前面的草又長了。每當大雨過後,雜草往往會長得比甜菊還高。除草工作真是一點怠忽不得。」
另一較為辛苦的工作是曬乾。甜菊採收後,要將葉子曬乾儲藏,以待收購。處理方法是一面在太陽下曝曬,一面用鐵剷不斷翻動,使得乾葉從枝梗上脫落。早上葉子未乾,下午日落時葉子已經曬老,都不易脫落。所以這項工作必須頂著正午的大太陽進行。廖世江說:「每回採收,都要這樣累上一、兩天。」
可望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
曬乾的甜菊葉蒐集起來後,大量外銷到日本,這不免令人感到遺憾。這是因為目前我國抽取甜菊葉中的甜分以製糖的設備與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因此只是將乾葉輸出,自己尚未從事加工製造。
目前,這種情況已有突破性的進展。除了品系研究及栽培技術都漸趨成熟外,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也在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補助下,成功地研究出甜菊糖的加工製造方法,而且國內已有工廠開始試行加工。匯集無數人的心血灌溉,甜菊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並大量提供國人理想的天然甘味,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