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鮑魚一直是中國人的席上珍饈,一般人既把它視作可口的美食,又把它視作營養的補品。
事實上,鮑魚所含的高蛋白與低脂肪,確實使牠鮮美味腴,也利於人體的吸收。據說,鮑魚中還含有賀爾蒙與珍珠粉成分,可以使人明目,美容,保持青春。
中國人一向是美食主義者,又加上近年來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對於美酒佳饌的需求量不免跟著大增。由於大家對鮑魚的喜愛,而台灣近海又不產鮑魚,故每年在進口鮑魚罐頭與鮑魚乾上,都要化費為數可觀的大筆外匯。
張耀亮心裡想:這真是不划算!台灣四面環海,每年卻得花那麼多錢進口海產,實在沒道理。現在什麼都可試行人工養殖了,如果我們自己來養鮑魚,不僅供應國內市場所需,以節省外匯,更可進一步發展外銷賺取外匯,豈非一舉數得?
張耀亮是個有心人。他首先考察市場,發現香港、新加坡對鮑魚的需求量很大,而韓國、日本等產鮑魚的地方,也屬供不應求,這些都是可以發展的外銷市場。其次,他研究鮑魚的習性,發現鮑魚的生命力頗強,通常在孵化二周以後,即可穩定,不易因外來的刺激而發生病變或死亡。再其次,是估算成本,鮑魚的食料是龍鬚菜和馬尾草,龍鬚菜在台灣垂手可得,價錢便宜,一斤僅新台幣三元左右,差不多十六斤的龍鬚菜可以養成一斤的鮑魚,而一斤鮑魚售價達四百多元,由此看來,養殖鮑魚確屬有利可圖。
再接著,要選擇一處合適的養殖場。張耀亮經過數度環島勘察,發現福隆馬崗沿海,碧海藍天,波濤穩定,海床又多為岩石,不挾泥沙,很適合鮑魚的生長,即決定在當地建置各種養殖設備。
張耀亮在當地一口氣買下了七甲土地,經過三年的時間,整地,挖掘,並建築各種工程,三年來所投下的各種費用,已達新台幣二千八百萬之鉅。
為了習得養殖上的各種知識與技術,張耀亮不僅在國內的水產試驗所與專家們一起學習、研究,並且費盡了苦心到日本去研習。他在日本待了半年,這半年間,他在日人的試驗室裡當一名練習生,做的是近乎小工的工作,甚至被他們呼來喝去。他全不在意,只管埋頭苦幹,默默地觀察、學習,直到把人家的那一套都學到了手。
張耀亮今年五十歲,他原來是學工程的,多年來所從事的一直是工程工作,所經營的世界工程無限公司在國內也赫赫有名,承包了不少國內的重要建設,當然,也賺了不少的錢。但是,他突然對這種南來北往四處奔波的建築生涯起了倦意,卻很嚮往安定、恬靜的田園生涯。他已在淡水經營了一個養鹿場,在梨山則有個果園;又在萬里的五指山上養了一批孔雀,種了許多的花草樹木,打算經營成一個大公園;以及,他投資最多的這個鮑魚養殖場。
張耀亮從小服膺中國人的一句老話:「男兒當自強」。幾十年來,他無論做什麼,一定放上全心全力,要設法把它做得最好!就是他口中的「養魚」—養鮑魚—也是一樣。他率領著僅十二名的工作人員,晝夜不停的做,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無論是那一項工作,張董事長都內行,都自己捲起袖子來領頭幹。
當我們到達馬崗的養殖場時,張耀亮正坐在挖土機上操作,他預備把那一塊坡地剷平,好種植龍鬚菜。身上穿的,是破舊的工作服;腳上登的,是沾滿泥土的舊皮鞋;伸出與我們握手的手,也滿是機油—看起來,怎麼也不像一個坐擁數千萬資金,經營多項企業的大實業家,但他確實就是!也就是這種苦幹、實幹的精神,堆出了他今日的成功。
養殖池是所有工程中最艱鉅的一項,佔地五百多坪,深入海底六公尺,分為二層,以非常結實的鋼筋水泥建成。這個飼養池在建築初時需要在海岸外圍堵海水,碰到颱風和漲潮,工程往往會受到破壞;待風平浪靜,一切就得從頭再來。
張耀亮的工程背景,使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從設計、繪圖到建築施工,一切都由他一手包辦。許多到現場參觀的人,對這項工程都讚佩不已。
養殖池的工程,前後費時十三個月。分為兩層並敷設不鏽鋼網,其用意是為了便於清理場中鮑魚所排洩的廢物,要使池中的酸鹼保持適度的平衡,以利鮑魚的發育。張耀亮說,這是他獨特的設計,日本的鮑魚養殖池因為僅有一層,底部經常堆積廢物,清理起來很傷腦筋。
養殖池內的海水是由池外入口閘處抽進來的,這個池子中所養的將是發育到相當程度的鮑魚,故可以直接以海水飼養。至於上面的孵育室與育苗池中所需的海水,就得經過一道過濾的手續,把過多的礦物質濾掉,以免傷害幼苗的發育。
把海水打上育苗池和孵育室的水塔也是重要工程之一。通海的管道長約一百多公尺,深及地下四公尺,由於曾遭過三次颱風,使得工程費時費事,光是管道就花了新台幣二百多萬元。這個水塔有一百馬力,將可完全承擔全場的抽水工作。
佔地一百多坪的育苗池是一個個的水槽設備,每槽都裝有風管,以打風來幫助水流循環,以增加海水的鮮度。
孵苗室則是一間屋頂裝著透明玻璃板的大房間,房內光線充足,內有八池,池內的海水均經過濾,室內的溫度亦需加以控制。除了水槽、打風管、海水過濾設備外,其內還有紫外線照射燈、顯微鏡與透明發苗箱等設備。
這些耗資龐大的養殖設備,除了從事鮑魚的人工養殖外,也附帶養殖同類的九孔。九孔與鮑魚的滋味近似,但外型上大小差得很多,鮑魚有九孔的十幾倍大,但由於他們是同類生物,習性相近,食料相同,故可一同飼養,不致增加管理的困難。
台灣沿海產九孔,多生長在海底岩縫中,採擷不易,近年來產量一直在減少中,售價因此不斷上漲,經濟效益也很高。
鮑魚和九孔的人工孵育方式大體是這樣的: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是鮑魚與九孔的排卵期,必須在這段期間選進發育良好,尚未排卵(精)的成熟個體。這也是一門學問,正待排卵的鮑魚,腹內飽滿,呈奶油色;正待排精的則呈淡青色,選時得仔細觀察。
在選進了成熟的個體後,要以日光或紫外線照射,以促進它們排卵(精)。照射的時間隨氣溫調整,通常以日光照射要比紫外線照射的時間短些。平均在照射六至八小時以後,可以開始採卵(精),再把它們分別放入稀薄的海水中。由於鮑魚與九孔都是體外受精,故只需把適量的精水與卵水混合,即可完成人工受精的手續。
受精後的卵細胞很快開始分裂,只要用顯微鏡即可觀察出是否已經受精。受精卵在十三個小時後,開始成為浮游生物,可以在水中自行游擺。再過五、六十個小時,又進化長出吸盤,已會附著生長。
養殖場中將已預先培植、長滿了細藻的塑膠板,置入孵苗池內,上述長出了吸盤的幼小鮑魚即會附著其上,牠將以食用塑膠板上的細藻為生。再過三天,就把這些附有小鮑魚與細藻的塑膠板移到室外,放入育苗池內,再過二周左右,所有的情況即可穩定下來,仍然存活者即可繼續生長、發育,直至成熟。這種人工孵育過程,說來簡單,其實得非常的精密準確,因為鮑魚每年雖排卵五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個,九孔排卵二十萬至七十萬個,但受精的不到千分之二。張耀亮觀察他的塑膠板,發現每張板子可以附著一萬多個體,而發育成功的卻不到六十個。因此,池內海水的濃度,溫度,打風的速度,以及紫外線照射的時間等,都需加以精密的控制,這種觀察、記錄、研究與分析的過程,是相當細微瑣碎的,學工程的張耀亮卻甘之如飴,並且應付裕如。
據張耀亮估計,目前他養殖成功的鮑魚幼苗得經過二年的時間方能發育成功,也就是說,得等二年以後才能有收成,而在這期間,他還打算繼續投資,擴大養殖規模。他說:不論經營什麼事業,多少總得冒一點風險,養殖鮑魚,自然也不例外。從我有打算養鮑魚這個念頭起,至今已有數年的時間,這幾年來,我花了不少工夫考察市場、學習養殖技術、籌劃養殖設備,由於事前經過相當周密的準備工作,故我對這項事業也抱著必然成功的信念。
因此他認為,他養殖場中鮑魚與九孔的孵化成功,也早在他的意料之內。他並且估計,在未來五年內將陸續收回成本,五年後則可有大量盈餘。他每天都不停歇地工作,一切也都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他看來是那麼勤奮、沈著,也是那麼充滿著自信,難怪大家都稱他做:鮑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