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不可思議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地方創生才起步,國發會卻已根據過往經驗作出許多突破性的革新。如今,民間單位想爭取經費作地方創生,不再像過去採取提計畫、拿經費、核銷結案的傳統流程。
「你說,台灣要到什麼時候才活絡起來,競爭力提高?所以,作創生應該是永續的。」陳美伶說。為了確保經營的永續性,國發會改由媒合民間企業投資,或者由國發基金投資的方式,「你成立公司,我投資成為股東,我們才是同一個呼吸。」陳美伶說。
另外,也為了彌補地方單位的動能不足,國發會鼓勵中央公務員下鄉,由國發會率先啟動,目前已有109位表示願意派往各地。
從各方面來看,都是「以人為本」的地方創生,除了召喚出在地居民對於地方的榮譽,尤其可貴的是,因著發展脈絡上與日本的淵源匪淺,令民間第一線投入的人們,在密集的交流過程中,發展出超越國族的友好情誼,並自發性地持續相互援引,醞釀出更廣大的效益。
這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比在台灣塾活動期間赴台兩次的池田康正、池田真央夫妻,深受台灣吸引的他們,最後竟選擇攜家帶眷遷到台灣,如今,他們持續以品牌行銷、活動企劃、刊物編輯等工作,活躍於台灣、宮崎之間。
甚至在去年1月,他們向華航、一同舉辦過台灣塾的好友們募資,舉辦「宮崎台灣文化祭」,短短2日的活動,竟吸引到2萬人次前往,對於僅有100萬人口的宮崎,堪稱是一樁盛事。
「在宮崎那樣的鄉下,有很多老人家是從來沒有出過國的,或許因為這個活動,很多人第一次出國選擇的國家,就會是台灣。」林承毅思考著。
雖然,由官方發起的台灣塾早已告終,人的鏈結卻不會說斷就斷。超越了語言、族群的隔閡,以厚實的人情作為基礎,為訴諸於恢復在地榮光的使命感所驅動,並本於捨我其誰的自發心,最後所成就的共榮共好,這大概是最高形式的地方創生了吧。而在這一場雙贏之局的背後,也讓長居此地的你我,重新看見台灣島國的熱情與魅力所在。
因著台灣塾的因緣,池田康正、池田真央夫婦舉家遷居到台灣, 在生活中展開對台灣的深度探索。
由Omijika團隊籌辦的宮崎台灣文化祭,展現台灣活力四射的文化魅力。(Omijika提供)
文化祭上,高雄市農業局吉祥物高通通遠赴重洋, 與宮崎犬尬舞交流。(Omijik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