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舞藝,豐厚文化
印度文化不只有寶萊塢,創團16年的西瓦印度舞團,經常與國內外印度團體交流、演出,所傳授的印度傳統舞蹈卡薩克(Kathak),讓喜歡印度文化的學員得以更進一步認識,許多印度歌舞電影中的舞蹈,都是以印度傳統舞蹈為根基。
還有在印度習舞十年的舞者劉瑄臻,藉由她在台灣舉辦的工作坊,將學員認識重視柔美、圓融的印度Mohiniyattam古典舞,與古典舞中手印的意義,更深度了解印度文化。
劉瑄臻說,古典舞者就像說書人,把神明的故事、醒世哲學說給大眾聽,尤其是印度古典舞蹈Mohiniyattam,必須配合正確的手印(mudras)來演示。例如印度主神之一「毗濕奴神」的分身之一「奎師那神」(Krishna)、象頭神都有特殊的手印;花落花開、喜怒哀樂,都可以透過手印來表達,藉由輕慢優雅的舞姿,表現出一種強大的感染力,讓觀眾看見印度舞中神明的演繹。
劉瑄臻是台灣少數闖蕩孟買寶萊塢的舞者,她曾參與六部電影中寶萊塢舞的拍攝,包括電影《超級奶媽》中的Dhaani Chunariya、《夏爾馬的新娘》電影中的Lucky Tu Lucky Me等。
但她不想埋沒在滾滾紅塵的眾多舞者中,因此又到印度喀拉拉邦的舞蹈學院學習Mohiniyattam古典舞。她發現,喀拉拉與華人有很多的連結,例如當地有蛇舟比賽,就是台灣端午節的龍舟;還有很多中國式的建築,因此她曾在喀拉拉策劃「台灣電影節」,並希望以此為基礎,在未來發展為台灣藝術節。
她又與喀拉拉當地藝術工作者成立「Kala台灣」(Kala:印度語「藝術」之意),希望結合台灣白蛇傳等傳說故事與印度的古典舞,編寫融合舞劇,在台、印兩地演出。
正如前述《創意地理學》提到,藝術工作者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讓人、關係、觀念、以及才華,可以相互激撞、產生火花的地方,對來到台灣的何穆,與十年往返台印兩地的劉瑄臻而言,他們都已找到貢獻所長的地方。
印度舞蹈會運用臉部表情與手勢,表達開心、嫌惡等表情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