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攝影棚慢工細活的分鏡剪接,更能展現布袋戲仔一身出神入化的蓋世武功。(卜華志)
說起布袋戲裡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萬惡的罪魁藏鏡人,或是命運坎坷的苦海女神龍與逗趣的二齒,曾經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無人不知,誰人不曉。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足足在電視上演了五百八十三集,成為今天四十歲上下一代的共同記憶。
冷漠孤獨的悲劇英雄出場詩:愛落黃泉心已死,持刀抱劍了一生。(卜華志)
布袋戲風雲再起,創造當年電視布袋戲高潮的黃俊雄家族,如今第四代推出的「霹靂布袋戲」系列,不僅擁有自己的衛星頻道,劇中的主角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等人,更成為青少年的新新「偶」像,各自擁有後援會,還分身無數,出現在漫畫、小說、電腦遊戲、小劇場裡,電腦網路上甚至有四十多個討論霹靂布袋戲的網站。
奸巧睿智,是梟雄也是英雄出場詩: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卜華志)
緊張、緊張!刺激、刺激!究竟霹靂公司是以什麼武林絕招讓痴迷布袋戲的「老道友」重出江湖?又如何吸引新新人類成為傳統偶戲的死忠戲迷?
去年六月,由霹靂衛星電視公司製作的「霹靂布袋戲」裡,人氣最旺的葉小釵登上了「People」國際雜誌中文版的封面。在這個雜誌社與霹靂衛星電視公司合辦的票選活動中,一萬兩千多張選票如雪花般湧進,表達戲迷們心目中理想偶像的代言人──雲州大儒俠由溫文儒雅、斯文俊秀的掃黑英雄馬英九高票當選;而習慣以力借力贏得最後勝利,似真似假、滿腔憂國憂民的素還真,其化身是省長宋楚瑜。此外多情坎坷的葉小釵是曾經演過多部「古惑仔」電影的俊美小生鄭伊健;女暴君由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文茜獲選。當紅布袋戲偶像與高度敏感的政治人物對號入座的古今配對,引起廣泛的討論與報導。
史豔文的後代
跟著票選活動,霹靂布袋戲接著又在前衛的皇冠小劇場登台,讓電視畫面、真人、布袋戲偶同台演出。傳統偶戲竟然登上另類的小劇場?霹靂衛星公司節目部經理黃文姬不以為怪地表示:「我們的布袋戲原本就很另類啊!」
的確,在傳統戲曲大多得靠政府補助的今天,霹靂布袋戲真是個另類異數,他們不僅掀起布袋戲的新浪潮,且話題不斷、動作頻頻的造勢活動,即使不是布袋戲迷的觀眾也不禁想一探其掌中玄機。
霹靂布袋戲的備受矚目不過在近一兩年,然而要說起霹靂的淵源可得上溯四代。霹靂衛星電視公司董事長黃強華及總經理黃文擇是電視布袋戲的宗師黃俊雄的兒子;也是國寶級藝人、九十七歲的「洲派」布袋戲開山鼻祖黃海岱的孫子,而黃海岱的父親黃馬則是清末布袋戲名師施阿俊的傳人。由黃馬到黃強華兄弟,這一家四代不曾斷絕地投注在布袋戲的天地裡。
霹靂衛星電視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在新建的攝影棚內,檢視即將開拍的布袋戲電影道具模型。(卜華志)
布袋戲成為電視寵兒,開始於民國五十九年。當時的黃俊雄以洲派優異的口白,加上燈光、特效及流行音樂推出《雲州大儒俠》,創下百分之九十的電視收視率。觀眾們應該都還記得伴隨著「出埃及記」音樂出場的史豔文,及至今還在卡拉OK傳唱不已的「苦海女神龍」。好景不長的是,在三台布袋戲輾轉抄襲、日漸缺乏新意,再加上輿論認為劇情荒誕,播出四年後,便在「妨害農工正常作息,動搖國本」的「罪名」下遭停播的命運。布袋戲新浪潮
民國七十一年,電視布袋戲准予復播。黃俊雄帶著第四代重回電視螢光幕。然而面對聲光娛樂選擇眾多的競爭,加上以國語發音的演出無法滿足布袋戲的班底觀眾,因此收視率只能維持在三、四十左右,無法再創當年史艷文萬人空巷的傳奇。
經過七年的播播停停,電視布袋戲在廣告業務不佳等因素下,再次退出電視台。然而對於一輩子演戲的戲班而言,不演戲又能做什麼?於是嗅覺靈敏的黃強華與黃文擇在雲林縣虎尾鎮老家蓋起千坪的攝影棚,決定往演出空間更自由的錄影帶與衛星電視台發展。
今年四十三歲的黃強華表示,當時是出租錄影帶的黃金時代,霹靂本著老觀眾基礎及時加入市場,在當時形成港劇、餐廳秀與布袋戲三足鼎立的局面,錄影帶的好風光替霹靂布袋戲賺進了雄厚的資金。至於成立衛星電視公司則是機緣巧合。
民國八十三年與霹靂布袋戲簽約播放的一家衛星電視倒閉,由於該家公司積欠霹靂公司數千萬元債務,於是黃強華兄弟便四處貸款湊足餘額,於八十四年成立霹靂衛星電視台。當時果決買下電視台的黃強華表示:「單靠錄影帶觀眾是不夠的,在這個媒體的時代,還有什麼比衛星電視更強勢的?」黃文擇也補充:「在媒體不發達的年代,阿公花了二十年才打出南北名號;然而爸爸卻是靠著電視一夜成名,掌握媒體絕對重要。」
徐克式武俠新風格
由傳統木雕戲台轉戰到攝影棚,最明顯的改變是由鏡頭剪接來完成出神入化的武功招式,也就是加入電視製作的專業分工。
畫面上,葉小釵孤傲地獨行在風沙滾滾的曠野中,身後隱然傳來一陣殺氣,葉小釵低頭垂目,一聲嘆息、一個甩頭,驟然將寶劍插入地層,深厚的劍氣貫穿地面、砂石爆裂。敵人現身,兩人在空中翻騰交手,一個回身,踏踩在樹枝上再彈出,接著「金光閃閃、瑞氣千條」,敵人終於遭葉小釵的神功擊退。
專研傳統偶戲的民俗學者江武昌覺得,滴水不漏的武打絕技,加上風格強烈的音樂配合,霹靂布袋戲呈現出香港導演徐克一般的新武俠風格。
畫面上看來性格唯美,走進拍攝現場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將近二十人的攝影小組,在將近三萬燭光的攝影棚內工作。導播透過電視螢幕觀看預先以電腦動畫設計出的金光神功,然後指導現場的攝影師及偶戲操作師們使動作與金光神功疊在一起。其他負責燈光、道具、戲偶化妝及學徒們則在一旁各司其職。
英雄事蹟眾多,卻始終心願難成出場詩:風塵情勢揮不盡,觀世不笑是癡人!(卜華志)
電視上看到的一套對打,在現場完全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分開拍攝再連貫起來的。像是方才葉小釵與敵人的打鬥,雙手的接掌是一個畫面,空中的翻騰是一個畫面,踏踩在樹枝上也是一個畫面,剪接之後,就會變成一氣呵成的連續出招。如何使木偶的武功看起來傳神逼真、充滿力道,霹靂下的功夫是許多人十分讚許的。江武昌記得在現場觀看錄影時,霹靂經常為了一個動作來回拍上三、四十次。布袋戲的好萊塢
資深導播王順寵表示,霹靂布袋戲是以電影一般的單機作業拍攝,要比傳統電視的三機作業來得細膩,但是所花費的時間卻多上三倍。此外和真人錄影不同,電視布袋戲是先錄口白,操作師揣摩口白與劇情再做出力道十足的片段動作來。因此新一代的偶戲操作師學的是如何適應攝影機,在螢幕範圍及精準的時間內,做出導播需要的一個個動作,至於一般戲台的整場演出已經不懂了。
以傳統精緻見長的小西園布袋戲團執行長許國良覺得,電視布袋戲所有的動作倚賴剪接,視覺的感官刺激很大,但是戲偶的操弄技巧卻顯得簡單而粗糙。這也可以看出電視布袋戲與傳統的布袋戲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表演方式了。對於自己的屬性,霹靂總經理黃文擇笑著說:「現代最新的布袋戲,應該叫做科技布袋戲吧!」而實際上,霹靂布袋戲的目標也不是成為布袋戲圈子內的國寶戲班,「我們期待自己能成為布袋戲的史蒂芬•史匹柏,拍出高娛樂價值的好萊塢影片,」黃強華如此自許。
儘管電視布袋戲與傳統布袋戲已經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然而堅持不變的是一人扮演全部角色的「口白」。人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認為口白是布袋戲的靈魂,也是無法以配音替代的特色。不過霹靂在口白的呈現方式上,一如融入電子合成樂器的配樂,同樣有他們自己的一套。
由野台草創進入衛星電視,雲林虎尾的黃氏家族創建了一個布袋戲的現代王國。(卜華志)
流行音樂、流行語彙
過去黃俊雄為了上電視,曾經混合台灣的南腔北調,組合出沒有地域溝通障礙的黃俊雄式台語。現在黃文擇則是試圖打破年輕一代對台語的障礙。
關於傳統與創新,九十七歲的國寶級藝人黃海岱說:「傳統的不能滅,創新的要跑給觀眾追。」。(卜華志)
傳統的布袋戲口白講的是半國語半台語的京白,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模式。然而黃文擇在口白上則是配合角色有文有白。善具謀略的大俠出口成章、引句成詩;至於秦假仙等插科打諢的小角色,青少年的流行語彙、當前最紅的話題無所不可。甚至連語法也創造出一些「國語式的台語」,例如將原有特殊說法的「裝蒜」、「也許」等辭彙,直接照字面說成台語,或以國語來稱呼「老大」為「大仔」。儘管這是被許多傳統布袋戲班批評的地方,但是卻成了青少年朗朗上口的流行語彙。例如在酷斃了、太炫了之外,目前你可能還會聽到青少年們說「這真是太霹靂了」。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去年六月,中國時報舉行「我最喜歡的布袋戲人物」徵文活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收到了兩千多件投稿。有心的戲迷,將布袋戲人物看成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對於角色的鑽研,有時甚至比原創編劇還要深入。
比起一般的傳統劇本、史豔文時代的角色性格,負責創造角色的黃強華覺得,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天馬行空的時空觀念和亦邪亦正的角色個性。
霹靂故事的時空是一個有別於現代的「集境」,在那樣一個沒有定義的時空裡,什麼事都是可能的。比如做了阿公的葉小釵依然俊美如少年;已經死亡的角色,可能是詐死、可能是旁人頂死,更可能藉著附身、轉世甚或把頭接回去或靈石復活。
「在霹靂布袋戲裡英雄的定義,是懂得如何生存下去的角色。」黃強華繼續說明。例如劇中主角素還真,經常詐死或詐降,在鬼王關戰役中,還犧牲了好友崎路人。他還經常藉著小人物的傳話,引發敵人互相殘殺。這樣既高IQ、超EQ的特色,聰明、圓滑,甚至有些奸詐的個性,在過去黑白兩道、好人壞人絕對兩分的時代並不存在,黃強華覺得這些角色的備受喜愛是因為他們不過是「現代社會的反映」。對編劇而言,「在情劍恩仇的江湖裡,每一個角色既非好人也非壞人,不過就是一個充滿血肉的人吧!」編劇莊雅婷表示。
「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黃強華引用了這一段他仰慕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談話。他覺得教忠教孝劇本太過簡單了,真實的人生往往要複雜得多,他喜歡的是對角色人性的捉摸。例如國劇經典《四郎探母》之所以引人一看三嘆,重要的應該是四郎面對親情家國、愛妻老母選擇兩難的矛盾掙扎。
喜恕形於色,身跨黑白兩道口頭禪: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卜華志)
鹹魚翻身
由一個傳統戲班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衛星電視台,除了製作上轉換為科技新型態,在行銷通路上也不再是靠戲班班主和寺廟之間的良好關係便可以生意滾滾。「若說霹靂布袋戲在製作上不斷改革,我覺得對一個傳統戲班而言,更重要的是經營改革。」節目部經理黃文姬指出。
布袋戲的屬性一向草根性相當濃厚,廣告幾乎都是成藥。在中南部地區,衛星電視播映的系統公司市場佔有率是百分之百,出了中南部,在大多是中南部上來打天下而移居的台北縣,霹靂衛星也一樣風光,然而都會型的台北市卻是一個霹靂布袋戲打進不去的地域。為了改變形象,讓霹靂橫掃全台、雅俗共賞,霹靂衛星電視台在去年展開了一連串的造勢活動。
首先登場的是聯合兩大布袋戲國寶級人物李天祿與黃海岱共同揭幕的「布袋戲全國巡迴展」。活動內容包括傳統精緻的戲偶展演,以及霹靂新型態的電視布袋戲展演,由於霹靂找來民俗界人緣極佳的民俗學者策畫活動,因此幾乎北中南的重要布袋戲世家全都匯聚一堂、共襄盛舉,這在講門派之別的布袋戲圈子裡可真是史無前例的盛事一樁。為新人類包裝舊傳統
有意接觸另外一個層面的觀眾,霹靂的造勢活動大多是選擇人潮最多的百貨公司,或是文化指標性的誠品書局、皇冠藝術節等,藉此慢慢改變菁英份子對電視布袋戲的看法。而藉著與國際流行雜誌合辦的布袋戲與政治人物配對的票選活動,與中國時報合辦的徵文比賽,都在媒體上造成一時的喧騰。
果然,在一連串的造勢活動下,霹靂衛星頻道已經在去年打入台北市,百分之九十的收視戶可以在家中觀賞霹靂布袋戲了。
除了重新包裝布袋戲形象,在流通網路上,霹靂的觸角更往外無限擴充。藉著電視螢光幕、錄影帶與網路三條通路培養觀眾之外,更與電腦軟體公司合作發行「霹靂幽靈箭」的電腦遊戲,吸引更多年輕的電腦族。而在東立出版社「寶島少年」漫畫週刊連載的「霹靂狂刀」走的也是青少年的最愛路線。「青少年觀眾是延續布袋戲生命的新生代,大學生更是未來的菁英份子,因此年輕的觀眾是我們亟欲吸收的重點,」黃強華表示。
無論走進霹靂衛星台北分公司或是虎尾的總公司,可以發現負責文宣公關的節目部員工都是新新人類,即使主管級的經理黃文姬也不到三十歲,與觀眾連接最密的霹靂會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大約只有二十歲,霹靂月刊總編輯魏培賢不過是五十七年次的少年家。
對一個由老戲班轉到講流行的電視頻道,這批年輕的企劃宣傳人才很清楚現代新人類的喜好。藉著電視本尊,分身到電腦網路、到電腦遊戲,再由漫畫到武俠小說,一口氣打進了所有新新人類最感興趣的通路,也讓布袋戲王國越來越可觀。
傳統與創新的大和解
在過去,霹靂的前身金光電視布袋戲經常遭學者或傳統戲班的圍攻,批評金光布袋戲不若傳統布袋戲那樣操作細膩、木偶造型典雅;而且唱作念白太過現代白話,劇情太過玄奇誇張,一味地以傳統來非議改革派的金光布袋戲。
時至今日,即使沒有金光布袋戲,傳統布袋戲一樣岌岌可危,學者或是藝人大多不再以一種標準來看金光布袋戲,而所謂的傳統與創新也實在是相同的一家族。布袋戲藝師李天祿表示,沒有傳統布袋戲哪來金光布袋戲,過去的創新就是今天的傳統,就如布袋戲由南管改為北管,由金光走向電視科幻,這都是階段性的,互相並不衝突。
小西園布袋戲團執行長許國良也覺得,天下至廣,非一人獨致。今天傳統偶戲要面對的競爭是所有的表演藝術,而非金光布袋戲。他樂於見到布袋戲有精緻傳統、有兒童教育、有金光娛樂各種多元演出。然而對於今天電視布袋戲藉著電視無遠弗屆的傳送,造成觀眾只吃一種菜色的狀況,他還是覺得可惜。
此外他也對電視布袋戲玄之又玄、奇之又奇,部份討觀眾喜好的劇情也有所質疑。「我不反對通俗,但是媚俗則太過了!」這樣的劇情看了五百多集也會疲乏,也不是靠包裝或是宣傳就能解決的。創新就是我們的傳統
的確,對於霹靂布袋戲而言,如何在演了五百多集之後,還能突破既有格局,時時再生,正是目前待突破的困境。不過,對於黃氏家族而言,「創新」原本就是他們最大的「傳統」。
打從阿公黃海岱就一改布袋戲以歷史公案劇為主的演出,根據民間的章回小說,發展出膾炙人口的劍俠戲。爸爸黃俊雄則是金光戲的開山宗師,至於黃強華兄弟則將布袋戲的經營變成一種全新的企業。
一個下午,九十七歲的黃海岱自己坐公車來到孫子的攝影棚,身體硬朗的他,拿起兩個戲偶就唱作起來,阿公說;「男步粗、女步細」,大家閨秀的小旦就在婀娜細緻的身段中、緩步優雅地欠身坐下。隨意一出口,從周文王到三國時代每一個故事都說得有情有義,引人入勝。
「傳統不能滅,現代的要跑給觀眾追,」黃海岱對傳統與創新都衷心讚賞。阿公覺得傳統偶戲的意味深長,可惜今天是沒人願意學了;至於藉著科技使戲偶手射金光的特效,很醒目、很進步。「活在核子時代,科技要會運用,」九十七歲的阿公這麼表示。
關於布袋戲的未來,阿公覺得「兩分古典、八分現代」最好。只要腹內藏有上下五千年的古文詩詞經典,形式上不拘泥於任何格局,那布袋戲的變化就是「放去則往六合,退之則藏秘密,其味無窮矣!」
邁向國際影壇
在虎尾鎮一片蔥蒜田野間,黃強華兄弟又蓋起了另外一座攝影棚,棚內細緻的亭台樓閣正在趕工之中,這是霹靂新的電影製片場。霹靂第一部耗資六千萬的布袋戲電影預計將在今年十月上片。
近日來,黃強華忙著與行銷過電影《戲夢人生》的文化人詹宏志開會討論,商議如何將布袋戲電影送入國際影展。「國際影展我們是志在參加不在得獎,重要的是藉著影展中的電影商展,將布袋戲推向國際市場,」黃強華表示。
還記得小時候,搬張板凳到廟口去看野台戲的童年,對於布袋戲的觀眾而言,看似日落西山的傳統木偶戲,竟然能躍上大銀幕,而布袋戲木偶也將成為電影明星,這恐怕是史豔文也料想不到的吧!
|
|
|
|
|
錄影帶製作 Video production 衛星電視頻道 Satellite TV station 電腦網站 Computer websites 電腦遊戲卡帶 Computer game cartridges 出版:漫畫、小說 Publications (comic books, novels) 音樂唱片製作 Musical recordings 精品開發製作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電影製作 Film making |
製表:蔡文婷
Chart: Tsai W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