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是早年緬甸族群移居台 灣的聚集地,其中興南路巷弄內一棟3層樓 的老建築在2015年4月開了一家店,店舖經整修 後帶著濃厚的文青與手作氣息,主題與這個區域 有深厚淵源,它是創辦人張正繼《四方報》、唱 四方、外婆橋計畫、移工文學獎後,又開的東南 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
為什麼是書店?長期關注且投身東南亞移民 移工議題的張正,憶起他在越南學語言時鎮日泡 在書店裡那種安全與沉靜的感受。回國後,他因 緣際會投身東南亞移工權益的社會實踐,張正未 必精通東南亞各國的語言,卻始終在東南亞文字 中打轉,因為舉辦移工文學獎的機緣,他遇見了 來自印尼的Erin Cipta,全年無休的看護工作讓 她如同被禁錮了行動的自由,但藉由閱讀,Erin說:「Reading makes me happy, writing makes me free.」這讓張正開始思考如何滿足東南亞移工的 閱讀渴望。
他從行動書店的概念開始實踐,在一班書店朋 友的慫恿下,張正建立了自己的「基地」─燦爛 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不只是書店,更是東南亞文化交流空間
張正笑說,開書店的念頭一起,就先跟臉書大 神許願想要找合適的地點。果然隔天有朋友行經中和社大附近就瞥見現址出租的訊息。老建築百 廢待興,靠著志工與朋友的幫忙,「燦爛時光」 風光開幕了。
目前「燦爛時光」一樓空間做為書店之用,右 方的牆面是張正母親畫的東南亞雨林,希望讀者 能在一片綠意環抱中閱讀。左方的牆壁是專繪神 像的志工Alex與女兒合力完成的,書店開幕時, 適逢泰國的潑水節,水藍色的牆面襯著噴水的大 象,噴出的水滴一顆顆變成東南亞各國的國旗, 一進門就吸引人的目光。這兒也是定期舉辦「真人圖書館」的場地,邀請各界的達人交流分享東 南亞經驗。
2樓是「燦爛夜光電影專題講座」的播映場 所,未來也將規劃作為小劇場排練及演出的空 間。3樓為語言課程教室,除了鼓勵新住民站上 講台當講師,建立自信,也滿足台灣社會日漸風 行的東南亞語學習需求;目前已開設了越南、印 尼、緬甸、菲律賓、泰語等課程。

書店成為附近孩童課後光顧的新據點。

「燦爛時光」書店的創辦人張正。
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書店裡的書一部分是與東南亞相關的中文書 籍,一部分是熱心的帶書者(Carrier)從東南亞 國家帶回的書籍。
2015年年初,為了讓台灣的東南亞移民移工有 書可讀,張正發起了「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 台灣」的活動,希望大家不管旅遊、經商、當志 工或出差之餘,經過東南亞,在能力所及的範圍 內帶一本當地的書籍回台灣,新書或二手都好。 這個活動獲得廣大的迴響,書店不時有帶書來訪 的旅人,書架上陳列的越語版的《哆啦A夢》、 《柯南》、泰文版幾米的《月亮忘記了》,還有 泰文、越語、柬埔寨語的《小王子》,都是熱心 的台灣民眾從東南亞扛回來的,希望能夠滿足東 南亞移工對閱讀的渴望。
此外,書店也不時收到各地寄來的書籍,曾有 一件寄自駐柬埔寨的國際NGO組織的包裹,因從 日前來台灣的夥伴得知募書的消息,特地送來一 箱柬埔寨語的教科書共襄盛舉;台灣與世界的緣 分就這樣藉著書籍巧妙的連繫起來了。

外表不甚起眼的 「燦爛時光」,卻內藏豐富的東南亞書籍。

書店二樓一隅,展示著越南移工陳氏桃以張正和東南亞各國人物為題繪製的作品。
只借不賣,為二手書抱不平
「燦爛時光」還有特殊的店規,櫃台前貼著 「三不一堅持」:不同於書店,這裡只借不賣。 不同於圖書館,這裡借期無限。不同於租書店, 這裡全額退還押金。
為了讓前後讀者透過書籍交流,感受彼此的溫 度,堅持讀者有權在白淨的書籍上畫線畫記號、 寫眉批寫心得。
「燦爛時光」的書只借不賣,讀者可以原價借 書,借期不限,還書時則全額退還書款。這是張 正想出的書籍流通方式。
之所以這麼做,除了是不希望造成東南亞移 民、移工太大的經濟負擔外,二來是張正為二手 書抱不平的心情。他認為,書不比一般商品會折 舊,一本書被讀過後,其價值不會減損,更可能 因讀者的註記與分享更形珍貴。他鼓勵大家在白 淨的書籍上畫線畫記號、寫眉批、寫心得,藉由 眾人的知識分享形成對話,把網路上的虛擬互動 搬上實體書中上演,讓前後讀者透過書籍交流, 感受彼此的溫度,也希望藉著書籍流通,讓讀者 回訪書店。

駐柬埔寨的國際NGO組織寄來的教科書,蓋上店章,準備上架等候有緣人借出。
開枝散葉,東南亞閱讀大聯盟
「燦爛時光」這個基地,不時好奇的人就探頭 進來看看,志趣相投的人逐漸在此聚集了,周圍 有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資源。
書店志工Lily說,日前曾有移民署專勤隊的 小哥來書店,想幫收容所的移工找尋越南語的 讀物。小哥轉述收容所內被抓到的移工整日無 所事事且內心焦慮不安。他嘗試拿《四方報》 給移工閱讀,發現移工們原本茫然的眼神有了 生氣。這則故事貼上了臉書後,大家在留言區 熱烈討論,「如果每個移民署專勤隊收容所都 有個東南亞書櫃⋯⋯」這個點子得到南區專勤 隊的附和,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移民署收容所 都能設置東南亞書櫃,提供移工享受閱讀的快 樂。
只一個「燦爛時光」的基地不夠,除了持續 以行動書店的形式在各地活動外,更多秘密基 地正在各地開枝散葉,張正組織「東南亞閱讀 大聯盟」,從桃園的「望見書間」、嘉義市的 「島呼冊店」、台中中埔的「頂六紅燒牛肉麵 店」、東勢的「東隆五金行」、豐原的「移動 兒102」、新竹市的「阿然的吳屘小吃店」、 宜蘭南方澳漁工書屋等都已陸續開張,提供移 工或移民們閱讀的享受。不管是牛肉麵店、便 當店、或是五金行,都可以成為閱讀的基地; 書店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樣子,想像它如超人的 電話亭,只要人一鑽進去就能讓迅速栽入閱讀 的世界。
更酷的是,有些印尼移工受張正開設東南亞 主題書店的啟發,組織了「閱讀文化推廣協會」(GEMAS, Gerakan Masyarakat Sadar Baca Dan Sastra),他們約定在工作期限屆滿後,集眾人之 力,回各自的家鄉開設公益圖書館,讓知識在鄉 村扎根。
Erin是印尼籍的移工,也是GEMAS的會員, 曾在台灣擔任看護工作。今年,她再次因獲選 移工文學獎來台,除了領獎外,風塵僕僕的她 拖了一行李箱的印尼圖書到「燦爛時光」,被 書圍繞的她幸福的笑著分享她帶來的各書籍。 Erin在家鄉籌備的圖書館也開幕了,她說,「因 為學歷資格不符被拒在圖書館外,所以乾脆自 己蓋一間圖書館。」自各方募集到的60箱書, 已上架到家中一整片牆的書櫃上,隨時歡迎朋 友進入閱讀的世界。

一群志同道合的印尼移工組成了「閱讀文化推廣協會」,要回家鄉蓋公益圖書館。(燦爛時光提供)
期待社會認養,共享燦爛時光
目前書店來客的比例,東南亞籍的客人還不 到一成。因為多數的家庭看護的勞工少有休 假,且書店的地點不在工業區內,無地緣之 利,所以張正期望未來各地能有更多的駐點加 入東南亞閱讀大聯盟,提供各地的東南亞移工 閱讀的機會。
問起書店的營運,張正樂天的說,開書店不 是為了賺錢,他更期待的是能作為文化仲介的角 色,讓台灣社會與東南亞相互瞭解,多一點瞭 解,就能夠平等的對待他們。採訪當天,張正排 定去拜訪附近的一位長者,因為這位長者想了 解書店的理念,並有意願出資認養。這或許是獨 立書店可以永續經營的方式,類似當前盛行的小 額募資,每個人運用不同的方式關心社會不同面 向的議題,例如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或是 認養一間理念與你相同的書店,就像張正常引用 的印尼諺語:「每個人都有義務成為暗夜的火 光。」
書店名叫「燦爛時光」,是源自張正恩師成 露茜過世後,天下雜誌為她撰寫的書名《燦爛時 光》。張正說,「燦爛時光的存在,是希望提供 東南亞移工投入閱讀的懷抱,成為他們的燦爛時 光;對台灣人來說,踏入書店,看看這些不同 的文化,打開國人的眼界,讓台灣人也有燦爛時 光。」

甫獲第二屆移工文學獎的Erin來台領獎,她雀躍地展示著一行李箱的印尼書籍。

Erin在印尼的行動書車。(Erin Cipt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