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玉器中,以「鰲魚」為題的器物很多,大都雕成一尾奮力向上跳躍的魚形。由於魚在跳躍時,口一定向上張開,因此恰可做為瓶口,用來插花。
由魚的造形看來,應屬鯉魚無疑。中國人素有「鯉魚躍龍門」之說,相傳黃河之水經過山西省時,穿龍門山峭壁,此地恰如門闕,江水過此則豁然奔放,聲如萬雷。江中鯉魚若能躍過,便成龍升天;跳不過,一切就完了。於是人們往往將士子趕考也比作魚躍龍門,並經常雕鐫此器相贈,預祝高中。雕刻時,還在魚腹另雕一隻小龍,表示將躍未躍,即將成龍。
「鰲」字原指海中巨鱉。既是鯉魚躍龍門,為何要稱作「鰲魚」呢?原來中國人另有「獨佔鰲頭」的說法。根據「洪北江詩話」記載:「……殿試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中陛石上,正中鐫升龍及巨鰲。……」這是說,在過去科舉制度中,皇上親自殿試完畢,由主考官引導考中第一名的狀元和第二名的榜眼到大殿晉見,而狀元所站的位置,恰是殿陛上雕著鰲頭的地方,所以說他「獨佔鰲頭」。
跳過龍門的鯉魚表示高中,獨佔鰲頭則更是狀元及第、喜上眉梢,兩者都是眾所欣羨的樂事。因此,喜歡祝吉祈福的中國人,遂產生了「鰲魚」的祥瑞圖案,表示金榜題名、喜上加喜。
「碧玉鰲魚花插」高十六.七公分,縱三.六公分,橫十一公分。兩條鯉魚作跳躍狀,玉質晶瑩、色呈深綠。口下還刻有篆書「乾隆年製」四字。
據說清宮玉器的來源有三:前朝遺留、臣民進貢、或由「玉器作」製造。這個碧玉鰲魚花插便來自後者。專家認為,這一類的玉器,雖是新玉,但雕琢之精,不下古玉。尤其乾隆一朝,玉雕精美,更達巔峰,因此西洋人還特別將這種精雕細琢的新玉,稱作「乾隆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玉器的座子。故宮所藏玉器多附有木座,由於清宮曾設「小器作」專門承製,因此成品的木料之好、雕刻之精,使它本身也成為極好的藝術品。鰲魚花插的座子,特別雕成海浪形:波濤洶湧、魚躍龍門,更見相得益彰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