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木都的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嘉美館」)位在嘉義市中山路、廣寧街、蘭井街交會的三角形街廓,步出嘉義火車站向南步行不用十分鐘,即可看見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的嘉美館。
基地上有三棟建築,分別是興建於1936年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現被列為市定古蹟(古蹟棟),1954年興建的酒類倉庫,以及1980年代重建的菸酒成品倉庫。承接此次嘉美館改修工程的是黃明威與王銘顯建築團隊,他們在三棟建築中巧妙置入一個三角形玻璃盒子,串聯起三棟不同年代的建築,讓老建築重現風采,繼續伴著嘉義人走向未來。
古蹟棟的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出身石川縣的梅澤,1911年渡海到台灣任職,1955年才離台,他從測量員、繪圖員一路成為建築師,人生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台灣,一生的作品都留在台灣,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今松山文創園區)、台南林百貨、台南警察署廳舍(今台南美術館一館)等。
「這棟建築(嘉義支局)算是折衷主義,從古典過渡到現代的混合期。」黃明威解釋。L型的建築,入口門廳卻非安置在轉角處,室內樓梯的位置也非對稱置中,與古典主義的設計截然不同,更多了一分趣味與讓人思量之處。「入口處懸挑近四米的『雨庇』,沒有一根柱子支撐,在古典時期是不會有這種水平的,而且經過台灣那麼多次地震,都安然無恙,這很厲害。」黃明威讚嘆。
留學日本的王銘顯解釋,當時日本建築師深受歐美的思潮影響,身在台灣的梅澤肯定也搭上這波風潮,設計出如此高度的作品,「而如今這棟建築成了美術館,我們也想要回應那樣的高度。」黃明威說。
改建的重點工程其一是建築立面的接續。菸酒成品倉庫因為先天結構耐震力不足,建築師把水泥外牆拆除,改以CLT(Cross-Laminated Timber,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技術重塑外牆。一來減輕建築的重量,強化建築的耐震度,同時木料能讓室內空間冬暖夏涼,符合節能減碳的時代訴求。「另外用上大量的木料是希望能呼應嘉義當年木業興盛,被稱為『木都』的時代。」王銘顯解釋。木頭外牆加附上玻璃帷幕,並延續古蹟棟立面開窗的規律,接續在新立面上或高或低、或長或寬的開窗,形如音樂的變奏,讓建築的表情更添豐富。而當立面拐到另一轉角處時,建築師刻意創造的圓弧角度,與古蹟棟L型的轉角圓弧呼應,是向前代建築師致敬的一隅。
從設計圖理解嘉美館三棟建築不連續角度的座向,及置入三角形空間後,串聯起三棟不同年代建築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