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控的微縮比例尺
天生雙眼視差超過400度,弱視與近視都有的鄭鴻展,偏偏從小就喜歡模型、設計和繪畫,「而且我還是個超級細節控。」認識他的人都稱讚他個性隨和好相處,殊不知一旦對某件事認真起來,鄭鴻展是個對所有細節都要掌控到100分的人。然而正是對細節有著不放棄不偷懶的莫名執著,使得他至今為止的人生每個轉彎處,都走得比別人艱辛,卻也獲得意外豐碩的成果。
採訪這日,恰逢鄭鴻展的30件經典作品都被「困」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收藏箱內,等著明(2022)年初開放展覽。「今(2021)年疫情變化很大,原本預定的展覽往後延。」工作狂鄭鴻展說:「我當然不會閒著,工作之餘,我又完成了五件新作。」
在近30件經典作品誕生後,鄭鴻展出書公開他個人獨創的製作技巧,並持續製作微縮作品,材料大都從日常廢品或拆解老物件而來,進行塗裝、加工、舊化等細緻工序後,成品甚至讓人看不出來它原本是什麼。
「我是個很念舊的人,媽媽買給我的第一個鬧鐘,到現在都還好好收著,想著哪一天可以將它的零件放進我的作品裡。」他將母親曾經戴的舊錶,放進新作鐘錶修理店《時光似水》(比例1/35)中。那是一座很大的西洋古鐘,是一位知道鄭鴻展喜愛舊時代感物件的日本友人,特地從日本古董鐘錶店淘到,寄到台灣作為慶賀他新婚的禮物。
問他是否養成看到任何東西,都不自覺有「這個可以做成什麼」的習慣?鄭鴻展微笑點頭:「沒錯,沒錯!」他曾經用牙膏管蓋頭上漆後做成料理鐵鍋,把「休足時間」藥用貼布塑膠薄膜做成停車場的水溝蓋等等。微縮模型創作,最大的樂趣就是把不起眼的材料,做成細節逼真的微縮版用品。
鄭鴻展的細節控到什麼地步呢?為了完成作品《韓國成友理容院》(比例1/35),他Google出這間近百年的理容院現實中各角度的老照片,完美複製電線桿上那些韓文傳單和告示、木質牆壁與窗框的剝落,以及屋頂鐵皮歷經風雨的鏽蝕感。
同樣以裸眼進行創作的鄭鴻展,每件作品都像是把場景物件照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一樣,除了視覺仿真度外,還追求精準比例。捲尺和游標卡尺幾乎成了他的隨身標配。「身邊要是暫時沒有工具可以量的話,我會用手掌、手臂、指甲和身高來當比例尺。」把自己變為「人體測量工具」的鄭鴻展,對比例與細節質感有著極高的堅持。
「把能讓你印象深刻或感動你的畫面,呈現在微縮作品裡,那就是表現台灣特色最簡單的方式。」鄭鴻展至今始終堅持相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