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但是精緻
毓繡的展覽,常在觀眾的心裡留下鮮明的驚嘆。好比歷年的藝術家個展:尼古拉‧薩莫利「食人之道」、楊北辰「沉靜蒼茫」、須田悅宏「花 | 非花」、奧德‧賽德盧姆「混沌之界」……。不論是國際級的大師,或者國內實力堅強的中生代和新銳,每一檔都深獲好評。
毓繡的展覽之所以格外好看、觸動人心。首先必須歸功於葉毓繡的開放態度,願意把舞台讓給藝術家與參觀的民眾。另一個原因,與李足新將美術館定調在推廣「當代寫實」,不無關係。
所謂寫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狹隘,既不是古典,也不是樸素,更不是老派。寫實,是藝術的基本功,也是心靈風景的直接映照。尤其對觀眾來說,寫實藝術因為直接與生命、生活發生聯繫,不如抽象藝術、概念藝術的晦澀與破碎,更容易閱讀,讓人心領神會。
立足在這樣良好的基礎,加上團隊反求諸己的態度,「我們雖然小,但總希望能把每個地方的能量都做到最大。」毓繡美術館總監黃翔說。
毓繡誠然是一所中小型美術館,但格局從來不小。邀展的藝術家人選,無論國內外,非得一流不可。策展時間,細活慢工,動輒以「年」計算。展場空間,依據藝術家需求,客製化打造,讓展品與空間渾然一體──這種細緻,在須田悅宏「花 | 非花」看得格外清楚,栩栩如真的木雕花,猶如真實植物一般,靜靜綻放在窗畔、屋角,大幅留白的空間,共同形塑出觀展經驗的一部分。
當期展出的珍奈特‧勞倫斯「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這應是歷年來最「費力」的一檔展覽。奠基過往與藝術家深度溝通的經驗,進一步挑戰美術館、策展人與藝術家,三方的協力與默契。在開展前一年,由藝術家來台實地場勘,返國後,策展團隊按藝術家列出的素材需求,向台大動物博物館、植物標本館、地質標本館,以及特種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商借物件,直到開展前兩週,藝術家才又抵台,駐館兩週進行佈展。這樣高風險的挑戰,成品相當精采,堪稱成功。
毓繡美術館是個有機體,不斷地要求自我提升、進化,誰也不知道它要往哪個方向。但就如李足新的手稿所述:「未來的幾年,還會有更多令人期待的國際級藝術家來到毓繡和台灣藝術家在此交會,要讓民眾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與無限可能,就先要讓美術館形塑成一座自由的美術館。」
沒有設限的美術館,只以精益求精為目標。畢竟,在這裡,讓所有人感受到美,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本地的植物,經過藝術家珍奈特‧勞倫斯重新陳列、布置,展現出詩意的魅力。(林旻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