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活躍在唱片界幕前幕後的工作者,如蘇來、梁弘志、葉佳修、羅大佑、李宗盛、李壽全等,都是民歌手出身,他們將演唱的熱情同樣投注在幕後創作,這股音樂創作人的風潮,讓台灣唱片圈在短短幾年間,成為亞洲音樂市場的流行指標。
據估計,當時國內一年出版的唱片超過200張,競爭相當激烈,無論抒情歌星、民歌手、青春偶像、動作派歌手……灌錄的唱片各有愛好者。
1984年《光華》的報導採訪了這百家爭鳴的榮景,以及多位從事唱片幕後製作的重量級人物。
其中,李宗盛以處女作〈小雨來的正是時候〉一炮而紅,成為唱片製作圈中的後起之秀,他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至今有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
而原本學醫的羅大佑投入音樂創作,作詞、作曲、編曲到製作,都由他一手包辦。著重詞曲內涵、不特別講究音質與技巧,歌聲或許不「美」,但羅大佑的〈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至今仍廣為人傳唱,報導中以「衣帶漸寬終不悔」來形容他獨樹一格的創作歷程。
掌聲、鎂光燈、喝采,在當年或許與這些幕後英雄的傑出表現不成比例,然而其實他們才是真正引領歌壇潮流的主力。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梁弘志〉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李宗盛〉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李泰祥〉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羅大佑〉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蘇來〉
民歌運動時期的許多創作人,後來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稱霸華語圈的重要推手。〈齊秦〉
80年代唱片百家爭鳴,豐沛的 創作能量為台灣音樂產業打下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