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在關渡平原的國際影展
台灣未來影像發展協會將台灣的動畫作品帶向國際;關渡國際動畫節則在台灣為全球的創作者搭建展示的舞台。
由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主辦的關渡國際動畫節,自2011年起已經舉辦8屆,徵求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畫作品。隨著名聲遠播,徵件數量逐年攀升,本屆(2018)收到來自89個國家,超過2,200部的作品報名,「儼然已是世界知名的國際動畫節。」影展總監暨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主任史明輝表示。
經過系上老師們無數次的討論與交叉評選,最後選出83部競賽作品及54部觀摩片,並在動畫節期間放映。其中有不少已獲得國際獎項的作品,例如甫獲得安錫動畫影展評審獎,克羅埃西亞導演Veljko Popovic的《Cyclists》,讓觀眾在台灣就能一睹國際優秀作品的風采。
做動畫要創角色,史明輝也將這概念放入關渡國際動畫節,取關渡的英文KuanDu諧音為Kuan Dog,以關渡狗作為動畫節的形象,設計主視覺與周邊布置,並在第三屆開始頒發關渡狗動畫獎項。
關渡國際動畫節放映的作品不僅有量更有質,許多影片在入圍奧斯卡前,都曾在台灣獲得關渡狗動畫獎,因而被史明輝笑稱是奧斯卡的前哨站。例如以《Bear Story》獲得201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的智利導演Gabriel Osorio,他在2014年獲得的關渡狗動畫獎是第一座獎,之後陸續在其他國際影展獲獎,最後得到奧斯卡。2016年Gabriel Osorio受邀在關渡國際動畫節演講時表示,「就像是回娘家,意義非凡。」
透過辦展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觀眾放眼國際。動畫節除了放映徵件作品,還有數個國際影展單元,邀請國際策展人安排精采節目,像是本屆的「英國動畫獎」單元就精選了最新發布的英國動畫獎得獎與入圍作品;「捷克國際動畫影展」、「波蘭O!PLA動畫節」也都放映了與國際展會同步的精彩作品。
選手們熱烈地討論要以哪支動畫迎戰。(台灣動畫盃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