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應「發乎中,形乎外」
「要跳出舞蹈的感覺」是許惠美一再強調的,她也深深感覺到目前國內民族舞蹈多半缺乏內容,形式也多失於呆板,使一般人誤以為跳民族舞蹈就只是「擺擺手」、「踢踢腿」那麼簡單,看起來溫吞吞的,總好像缺點什麼。
「其實,我們的舞蹈不應該是這樣的」,許惠美說:「不管什麼舞蹈,都有它的精神與特色,民族舞蹈也是一樣。我們應該把它跳『活』!」
許惠美特別注重舞蹈的「神」和「氣」。她強調,任何舞蹈,不管現代、芭蕾或民族舞,訓練方式和基本動作或許不同,但最高境界都是在表達舞蹈的「神、氣」,因此所有的動作應該都是「發乎中,形乎外」,不能草率了事。她分別做了一個普通的舉手動作和舞蹈的舉手動作說:「前者平板而毫無感情,但後者帶動整個驅幹和呼吸,還要注意全身肌肉的控制。」
如何跳出民族舞蹈的神韻呢?許惠美指出,首先要把握各地舞蹈的特色。例如蒙古舞的特色在肩部,而且有很多跑躍等豪放的動作;新疆舞的特色在頭部動作,而且小旋轉特別多;至於漢族的舞蹈多半運用紗巾、扇子等道具,動作較小。動作大有大的美,小有小的美,都要把它的美感強化出來。
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在這次公演中,許惠美編了一條「鼓舞」頗受好評。她收集我國各地有關鼓的資料,運用舞蹈手法,系列介紹這項傳統樂器在舞蹈藝術中扮演的角色。這些鼓包括最常見的「大鼓」、好像一面扇子的「太平鼓」、繫在腰間的「花鼓」、也叫鈴鼓的「新疆鼓」、吊在胸前沙漏狀的「傜鼓」、以及賣貨郎叫賣用的「搏浪鼓」。
許惠美說:「編舞有時是為了實現一種幻想。」為了使「天女散花」中的仙女更能表現仙袂飄飄的意境,許惠美在設計服裝時特地把水袖加長一倍,並且採用比較軟的衣料。全舞共分「花籃」、「水袖」、「彩帶」三段,最後一段的彩帶飛舞、蓮步搖曳,把舞蹈帶入「騰雲駕霧」的高潮。
服裝設計也是許惠美舞蹈創作的一環,由於從小興趣廣泛,喜歡畫畫,許惠美對顏色的調配頗為擅長。看許惠美的舞蹈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這種感受除了來自優美的舞蹈動作之外,服裝的搭配出色也是重要的原因。她設計服裝主要靈感來自於歷代服飾,然後再配合舞蹈的需要加以變化,亮麗而不俗氣,古意中亦不失活潑。
要把舞蹈的精神跳出來
由於許惠美的作品都源自傳統民俗舞蹈,所以每支舞中都多少有一段或數段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正因如此,有人懷疑許惠美的作品中「創作」的成分似嫌不足。
關於這點,許惠美的看法是:民族舞蹈創作,不能損及傳統舞蹈的原貌,否則只是一味地為求變而變,民族舞蹈的特色可能就蕩然無存。
她說:「我編的舞看起來似乎都是老題材,但卻都經過新的詮釋與精心的編排。『舊舞新跳』,可看性也就大為提高。」
許惠美最後強調:好的舞蹈不見得要有艱難複雜的技巧,簡單的動作,設計得好也能千變萬化。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舞蹈的「精神」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