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裡的台灣元素
1920~1930年代,爵士樂進入搖擺舞時代(Swing Dance),人們自由地擺動身體,享受爵士樂與藍調的節奏。泥灘地浪人的〈跳舞時代〉正是「Swing版」的台灣民謠,David說:「在搖擺舞時代,台灣很可惜沒有在這個歷史脈絡裡,所以我將爵士元素加入台灣早期民謠。〈跳舞時代〉的原版是Foxtrot(狐步),本來就可以跳舞,只是比較單調、有規則,改編成Swing後,變得比較活潑。」
無論他們在碧潭河邊,或是大稻埕街上表演這首歌曲,總是吸引眾人圍觀,不僅是因為一群外國人能演奏台語經典歌曲,更是因為台灣人記憶中那首老歌變得如此輕快,讓人忍不住跟著節奏擺動。
母語為英文的David挑戰用台語演唱:「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torotto,我上蓋愛」。Zach吹著薩克斯風,Cristina拉小提琴,有時候二人的孩子會坐在嬰兒車裡,望著他們表演。Conor吹口風琴,TC演奏小號,Tim刮著鐵製洗衣板,敲著鈴鐺,擅長踢踏舞的Will手舞足蹈。
大部分團員來台已經20~30年,都有自己認識台灣的方式。Tim喜歡在台灣騎單車,將所見美景分享於社群媒體。TC放棄美國國籍,在台灣當兵,還將經歷出書《台灣饅頭美國兵》,平時喜歡用鏡頭記錄台灣街頭。Cristina是音樂老師,喜歡嘗試各種樂器,在錄製專輯《擒虎記》接觸到嗩吶後,便開始學習。
近年推出的專輯《擒虎記》,意指:抓住那隻老虎,是向早期爵士的經典歌曲〈老虎散拍〉致敬。這張專輯許多歌曲,展現1950年代二戰後,美國興起「垮世代(Beat Generation)」, 反對標準答案與物質主義,也開始研究東方宗教,於是專輯裡出現一些宗教元素,像是歌曲〈禪宗散拍〉、〈宮廟藍調〉,後者更加入了廟會表演常用的樂器:嗩吶與笙。
同張專輯裡的〈沒在怕海〉,雖然是英文歌詞,但寫的是David祖先與兄弟渡海來台的故事,除了那位祖先成功抵達台灣,其他人都落海去世。為了營造航海冒險的氛圍,這首歌曲還加上大鼓、笙和嗩吶,David還帶著團員奮力吶喊。聆聽時,彷彿能看見他們在大浪中航行的英勇畫面。
泥灘地浪人成團即將滿19年,問起他們在台灣玩樂團的感想,大家笑著說:「謝謝台灣人,願意聽我們奇怪的音樂。」團員也表示,台北是個國際化都市,生活很方便,文化很豐富,在這裡可以與許多音樂人與樂團合作。他們也希望透過其音樂,讓台灣人認識豐富的音樂類型,最重要的是,在這塊自由的土地上,盡情地隨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