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台灣插畫創造力
除了嘗試多元題材,專業的編輯團隊也是台灣繪本出版不可或缺的一環。創作雖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但也是需要將技法用色、敘事結構、個人風格等基本功練穩,有了工夫才有機會發揮創造力。在插畫家個人的創作外,編輯就像是教練。
鄒駿昇以自身與國際出版社合作的經驗為例。在國外,會分別由文字編輯與圖像編輯對文字及插畫的作者分頭聯繫,以確保提供專業意見,專業的圖像編輯如同藝術指導,能提供插畫家精闢的見解,雙方討論時更能激盪火花。
為提升國內童書的國際競爭力,取經國際出版專家的編輯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台灣繪本美術館特別規劃了「國際出版品計畫」,邀請國際顧問針對3本進行中的作品,當面座談諮詢,給予創作者及編輯建議。不僅讓規劃中的出版品與國際接軌,更希望提供台灣編輯人才觀摩的機會。
柯倩華表示,幾次的諮詢也發現台灣創作者的侷限,其一即是目標讀者不明確。若以國際讀者為出發,有時本土性過高的作品便不容易獲得國際市場青睞。柯倩華認為,好的出版品應具備下列三種條件之一,「要有文化特色,但不要文化障礙」、「原創的藝術性」、「用新角度詮釋舊主題」。
柯倩華以插畫家林小杯的作品《喀噠喀噠喀噠》為例,小女孩請奶奶用裁縫車為她縫製表演服,裁縫車卻在表演前一天壞了,小女孩傷心地哭,結果奶奶連夜手縫趕製,讓女孩能穿上演出。一般故事只到這裡就結束,但林小杯延續了情節,讓小女孩跟著爸爸秘密計畫,將奶奶的裁縫車,改裝成桌子,繪本的結局留在小女孩與奶奶開心的在新桌子上喝午茶的畫面。
林小杯以模仿兒童繪畫的筆觸,展現女孩的天真活力,透過文字與圖畫來表現裁縫車縫製的聲音,且鼓勵兒童珍惜舊物、發揮想像力,因而容易獲得國際共鳴。
又或是今年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文學類首獎的作品《A Child of Books》,創作者用40部經典名著的英文句子,去拼湊大海、高山等圖案,直接將文字寓意於圖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每翻一頁都有不同驚喜,以全新的創意表現徜徉書本的閱讀樂趣,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繪本創作儘管故事簡單,也可以暗藏深厚的人生哲理,鄒駿昇今年獲得拉加茲獎的作品《禮物》其創作背景來自英國藝評家約翰‧伯格的著作《觀看的方式》,以繪本來表現藝術欣賞的無限可能性,放眼國際皆準的題材,已有多家國際出版社與他接洽版權。
鄒駿昇回憶2008年第一次參加波隆那兒童書展,當時插畫生涯剛起步,抱著觀摩的心態,他認知到自己只是眾多插畫創作者的一個小點,受到激勵而更努力。創作至今已邁入第10年,鄒駿昇認為自己的作品尚未成熟,還在多方嘗試各種藝術表現。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一次得獎並非一定能在插畫領域順利發展。他鼓勵創作者多參加國際比賽,例如美國3×3、AI、CA、英國AOI等國際插畫家協會或藝術雜誌舉辦的比賽,必須磨練自己,打開國際視野,不斷累積實力,才有機會被看見。
自28年前台灣創作者首度出現於波隆那插畫展,歷年來都有繪本創作者持續投入,努力站上國際舞台。而今從創作者到出版者,若有更多人投入繪本創作行列,定會為台灣插畫持續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郝明義邀集民間團體前進波隆那,將展覽的畫作留在當地富有文化意涵的圖書館,名揚海外。 (郝明義提供)
郝明義邀集民間團體前進波隆那,將展覽的畫作留在當地富有文化意涵的圖書館,名揚海外。 (莊坤儒攝)
《A Child of Books》以文字拼湊圖像,嶄新手法令人驚艷。
《A Child of Books》以文字拼湊圖像,嶄新手法令人驚艷。 A Child of Books, by Sam Winston and Oliver Jeffers, has illustrations assembled out of letters; the technique is an astonishingly effective new departure.
柯倩華期望台灣的繪本持續提升品質,創造更多具原創性的亮眼作品。
持續耕耘不輟,鄒駿昇屢屢在國際獲獎,讓他贏得許多國外合作的機會。
鄒駿昇插畫作品 《Highest Mountain, Deepest Ocean》
在眾人努力下,台灣插畫家充滿創造力的作品,將持續在國際發光。 (郝明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