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絕的創意
當七年前,潘子村因養家壓力,嘗試重回職場,從事過保全警衛、黃金回收買賣等工作,最後無疾而終,窮途末路之下,攜家帶眷搬回宜蘭老家,一向對於國際思潮相當敏銳的他,也在此時認識到了彼時興起的「自造者」(Maker,又稱「創客」)風潮之下當紅的新世紀樂器──天鼓。
他跟家人借了幾千塊,買下最基本的切割機、砂輪機,在自家頂樓開工,取廢棄的瓦斯桶為材料,參考網路上的資料、影片,將瓦斯桶去頭去尾,切下桶身的兩端,再重新焊接,切割出音舌,再經過調音,完成最粗糙的原型。
「所有靈感都來了。」潘子村這樣說。即使沒有人從旁指導,全憑己力摸著石頭過河,但手作所帶來的愉悅,依舊讓他感到躍躍欲試。尤其天鼓製程繁瑣,變化性高,如何兼顧實用、美感與品質,關乎到素材的選擇、外觀造型,還有舌片的排列、音符的選擇等因素,雖然其中勢必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重來,但也提供了創作者許多寬廣可供創意揮灑的空間。
從初期,他主要使用老舊瓦斯桶來加工創作,但因表面鏽蝕嚴重,雖能呈顯出另類的美感,在品質上卻無法耐久。希望客人買回去就能「一勞永逸」的潘子村,陸續試過黃銅、紅銅、青銅、304不鏽鋼等不同材料,最後拍板定案,採用最高等級的醫療級不鏽鋼。
後來,為了與工廠量產的平價產品競爭,他進一步從網路、原文書中搜索資料,自學源自歐洲宮廷的「仿飾漆法」(Faux Paint),取壓克力漆來模擬各種礦石的紋理,冷硬的金屬煥發出更融入居家空間的自然美感。「每一個作品都是真愛。」每每為了創作挖空心思的他感性地說著。
向來不喜束縛,甚至過去為此困擾的潘子村,終於在這份工作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雖然現在,因品牌茁壯,邁向與工廠合作量產半成品,每一顆天鼓仍有省不了的手工工序。在創作當下,摒棄所有雜念的極致專注,為他帶來有如「動態靜心」的平靜與療癒,推動他持續不輟至今,「過去從來沒有一個工作能夠持續做到五個月,但天鼓卻讓我不知不覺地投入,到今天已經滿七年。」潘子村說。
天鼓結合了金屬與樂器工藝,工序複雜,加上潘子村個性縝密,每一個販售的作品都經過無數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