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老花磚
好景不長,隨著都市更新與老屋翻修,台灣的花磚老屋一棟棟被拆除。康锘錫領著我們在台北地區東奔西跑,才找到零星幾間花磚建築。內湖的郭子儀紀念堂是二層樓的西式紅磚洋樓,建築立面裝飾了12片花磚;位居內湖工業區內、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林秀俊墓地,曾於1928年遷墓,也用上了當時最流行的花磚裝飾在墓園左右的屈手上;已隱沒在樹叢裡的蘆洲古厝,正立面對稱地貼了滿滿整面的花磚。還有北投中和禪寺內的靈光塔,飾著一對刻畫精緻的孔雀與騰龍花磚,都是少見的精品。
相較於台北花磚老屋零星散落各地,現今保存最好的當屬金門,康锘錫解釋說,當地由於軍事安全而禁建,四十多年來,使其成為花磚古厝保存最完整的區域。康锘錫二十多年來的尋尋覓覓、記錄下這些花磚的影像,但他總擔心,下一回去拜訪時,美麗的花磚老宅就被夷為平地。
除了記錄之外,還有一群人憑著傻勁,衝到拆屋現場,跟屋主溝通商談,請求屋主允許他們保留鑲在屋脊、牆上的老花磚,徐嘉彬就是其中一員。從學生時期就追著花磚老屋跑,他說當時大家只重視老屋的雕梁畫棟,還沒有人了解這批花磚的珍貴,連建築系的學生都不清楚這些花磚的來歷。
早年只能從拆屋現場撿拾尚屬完整的花磚,如今小有經濟能力了,他們一群夥伴,與部分的拆屋業者建立聯繫,當得知地方有花磚老屋要拆,他們便搶先與屋主討論,徵詢保存老屋上的花磚,取得同意後,在怪手落下前,動用吊車把與花磚相連的泥塊取下保存。一次的搶救經費近十萬元,都是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資負擔。
徐嘉彬憶起一回搶救高雄的老屋,拆除的前一夜才接獲通知,讓他們只能徹夜南下搶救。但現場無法動用機具,只能在雨中爬上三合院傾斜的屋頂,一片片把磁磚敲下來。那回他們只搶救了二十幾片花磚,其他一百多片就粉碎在怪手的手下。
拆下來的花磚,後續的整理作業也耗時費力。需先小心翼翼的用電鋸將水泥與花磚分離,花磚上的黴菌是難纏的對手,必須使用化學藥劑和清水經數天循環浸泡,才能再現花磚昔日的風華。化學藥劑的調配也是幾經實驗,比例不對或是時間掌控不足,化學藥劑反而會把釉色吃掉,徐嘉彬說。他們反覆試驗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建立起花磚除菌的標準程序,而且台灣目前也只有他們能做到。
2015年,徐嘉彬與朋友合資買下嘉義市林森西路上一間檜木老屋,整修成為「台灣花磚博物館」,展示收藏多年的花磚,要讓大眾看見台灣曾有的美麗。
日本最初從模仿英國維多利亞磁磚開始,其後自創花色生產,因應各地市場需求,如華人喜歡的蔬果動物,如蘋果(平安)、桃子(長壽)、石榴及葡萄(祈求多子)、魚、麒麟、喜鵲等吉祥物,印度人喜愛的孔雀、象神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