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希望這是座「活的博物館」,而不是死的展覽場,所以每一樣展出品都儘量讓小朋友去摸、去碰。
一日千里的科技文明,為人類創造了愈來愈便利與舒適的生活環境,人們也就在豐裕的物質享用中,漸漸無法想像前人親近自然、征服自然與運用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感情上,人會對過去產生好奇和依戀,也會希望藉著對歷史與文化傳統的瞭解,能夠好好把握現在與創造未來。為了讓現代兒童從觀看、觸摸和使用先人的日用器具中,以瞭解舊日的生活型態,並略窺我國歷史文化悠久豐富的內容於一二,一羣有心人於去年十二月初在台北市的六張犁,成立了一座有趣又有意義的兒童博物館。由崇她社策動與執行
發動成立兒童博物館的有心人士,是崇她社台北三社的四十餘位社員,她們多是年輕而事業有成的婦女,因為有服務社會的共同信念而參加這個國際性婦女社團組織,台北三社是新成立的分社,充滿幹勁和理想的社員策劃一聯串的社會服務活動,中華兒童博物館是她們的活動項目之一。
中華兒童博物館最初的構想,來自「漢聲雜誌」去年兒童節前後全省巡迴的中國童玩展。在這次展覽中,漢聲雜誌製做出數千件完全屬於中國傳統的兒童玩具,吸引了近百萬的羣眾參觀。展覽結束後,這些東西一直缺乏適當的場地繼續陳列展出。
漢聲雜誌的總編輯吳美雲也是崇她社臺北三社的社員,她覺得如果能成立兒童博物館,展出傳統的童玩和其他有關中國文化的東西,將有助於兒童心智的成長和對自己文化的認識。
這個構想很快地得到第三分社其他社員的支持,她們組成執行小組,擬定計畫,並到處遊說、募捐,獲得各界熱心人士的贊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臺北市政府也慨然提供場地,騰出和平東路三段黎忠市場二樓四百多坪的空間,經過重行隔間、整修後,作為展出的場所。
從這座傳統四合院建築的模型中,可以看出中國建築運用庭院採光,和不用鐵釘等特色。
地點雖不很理想,卻可收深入民眾之效
這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座落在市場樓上的博物館。樓下的黎忠市場是一個公立市場,也是附近家庭主婦常到的地方,博物館設在這裡雖不甚理想,卻可以收深入民間之效。
走進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的模型。這座模型所需的木料是一位羅東的木材商,在偶然的機會下聽到吳美雲的演講,覺得這個構想很好而慷慨捐出的。
臺北工專設計科的兩位老師利用這些材料,以兩個多月的時間製作出這個精緻的木屋模型,它是板橋古厝林家花園定靜堂的縮小,比例為十比一。從這個四合院的小模型中,可以看出傳統中國建築如何利用庭院採光,和不用鐵釘等特色。
參觀完傳統建築的外型構造,旁邊佈置有一個傳統家庭中代表權威的「中堂」。中國傳統生活中,中堂是一家最高的權威所在,任何人做錯事都被帶到中堂接受責罰;而重要的節慶祭典,也都在中堂舉行。祖父母、父母在中堂各有固定的位置,別人不可亂坐。中堂中還有祖先的靈位,優雅的字畫等。
在中堂旁邊又佈置了一個古色古香的臥室。小朋友最喜歡到那張木床上躺一躺,然後發表感想說:「床很漂亮!只是比我們現在睡的彈簧床硬多了!」
古色古香的臥室佈置,也是展出內容之一。
瞭解先人器用,揣度舊時生活
廚房中展出的有爐灶、有石磨、有簡單的竹製飯桌、碗櫃,和掛在牆壁上的蓑衣等。這些東西對四、五十歲的人來說,不但不陌生,而且還有份親切感。他們喜歡帶小孩來看這些他們小時候用過的東西,讓他們推推石磨,體驗一下上一代人的生活。這些東西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早已看不到了。
在穿著方面,養蠶、紡紗、織布的全部過程,都有義務工作人員示範。小朋友還可以坐在織布機上實際操作,從中體會前人織布的辛苦。另外還有古代的衣服,可以讓小朋友試穿。
除了讓小朋友瞭解先人的生活以外,博物館還陳列許多古代的科學發明,有指南車、量雨器、濕度計等。這些儀器都是今人根據考證製作的,它奇特的外型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所運用的原理更具啟發性。
指南車是最能引起小朋友興趣的。每一位小學生都知道指南車和火藥、紙,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他們可以在這裡看到指南車的具體形狀,並從旁邊的文字說明中瞭解早在五千年前,黃帝就用這種車在大霧中辨方向,因而打敗蚩尤。指南車是利用齒輪傳動的方法,使車上的人像指示出方位,與現代磁羅盤原理完全不同。這座指南車是故宮博物院根據古書記載做成的。
竹製的桌椅、櫥櫃,和磚砌成的爐灶,是昔日中國傳統的廚房設備,中老年人看起來頗有親切感,孩子們則感到新奇有趣。
看古代發明,念先人智慧
與指南車同樣造形奇特的是濕度計,它形狀像天平,但兩端分別懸上羽毛和木碳,這是西漢時代的濕度計,它兩邊的重量相等,如果天候潮濕,木碳吸了空氣中的濕氣,就會變得比羽毛重而往下垂,可測出空氣中的水份增加,反之則減少。西方一直到西元一四五○年,才知道利用這種原理,而以羊毛球和石塊做成濕度計,比中國晚了一千餘年。兒童博物館中的這座濕度計是由劉昭明教授所考證設計的。
另外經過考證設計的還有東漢張衡所發明的風向標,在古代叫「銅鳳凰」,又稱「相風銅鳥」或「銜花鳥」,放置在五丈以上高的屋頂,除了可以測風向外,還可以測風速,一千年以後歐洲才有類似的儀器出現。
其他還有傳統的造紙機等。這些具體的東西,不但可以引發兒童的求知心,促使他們去研究、思考,也可讓他們瞭解我國古代科學進步的情形。
在童玩展的地方,展出各種利用自然界的東西製造出來的玩具,有樹葉編織成的鴿子,有豆子和牙籤串成的各種小玩偶,有椰子葉編的螳螂,以及捏麵人、吹糖人……等,對玩膩了電動玩具的現代兒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可以跟在現場服務的工作人員學習製造各種玩具,發揮思考和實地製作的能力。
竹製的桌椅、櫥櫃,和磚砌成的爐灶,是昔日中國傳統的廚房設備,中老年人看起來頗有親切感,孩子們則感到新奇有趣。
有多種書籍供小朋友閱讀、查考
當小朋友看完、摸完各種展覽品之後,如果他們對某其中一樣有疑問,或是想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可以到小型圖書館查閱有關的書籍。
圖書館收集的主要是與展出品有關的書籍,也有其他種類的兒童讀物,這些書籍多是出版界支援的,市立圖書館也提供了兩千多冊。這小型圖書館經常是博物館內最熱鬧的一個角落,常常擠滿了小讀者們。
兒童博物館內還有一部錄影機,可以定期放映益智錄影帶,為小朋友講解有關中華文化的各種知識。
中華兒童博物館所展出的東西,都儘量讓小朋友能夠去觸摸、去操作。館長鄧佩瑜說:「我們希望這是一座活的博物館,而不是死的展覽所。」然而也因為如此,展出品的損耗率相當高,這些東西都需要有人不斷的整理、補充。
目前館內正式編制人員只有館長一位,職員兩位、和工友一位,人手相當缺乏,於是整理讓兒童試穿的古裝、講解紡紗織布的過程、示範做童玩……等工作,就有賴於義務工作人員的支援。
五十餘名熱忱而有社會參與感的家庭主婦,已經志願加入這個社會服務的行列,她們經過館方的訓練後,每個星期抽出一天或兩天到博物館與小朋友共處。一些學生和職業婦女,也在假日抽空前往服務。
目前大家都用電動輾磨機來磨製豆漿或米漿,這種石磨子只有在博物館中才看得到了。
這是一個開始,盼有更多人跟進
除了市政府提供場地、水電以外,博物館的人事費用由崇她社負擔,其他一切費用則來自募捐和門票收入。由於熱心參與的人多,使得這座位於普通社區中的博物館辦得有聲有色。
這個博物館從十二月初正式開放以來,每天都吸引數百位兒童前來參觀,星期假日更是擠得水泄不通,有時一天多達數千人。團體參觀的時間也排到好幾個星期以後了。
從反應的熱烈,我們可以瞭解到今日國內兒童對這種博物館需求的迫切,我們相信中華兒童博物館只是一個引子,它將會刺激更多有心人成立其他各種型態的兒童博物館,讓小朋友看到更多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東西,以激發更活潑的想像力,進而創造更豐富的生活。
經過義務工作人員的講解之後,小朋友可以坐在織布機上,實際操作,體驗古人織布的情形。
博物館內還有許多古代的服裝讓小朋友試穿。
鄧佩瑜館長希望中華兒童博物館的成立,能刺激更多人注意到兒童的啟發教育,成立其他各種形式的兒童博物館。
經過考證設計的濕度計和風向標,可以讓小朋友瞭解我國古代的許多科學發明,較西方早數百年甚至千餘年。
博物館開放以來,每天吸引上千的兒童前來觀賞,其中小圖書館是最令兒童留連忘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