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藝術中心
2015年,簡文彬喊出「眾人的藝術中心」的口號來定位衛武營。
這與打造衛武營建築的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的設計理念相呼應,她從在地的榕樹群得到靈感,設計的單一平面大波浪屋頂形同榕樹群樹冠相連的樣態,根鬚盤錯形成的樹洞,成了屋頂下的通路與休憩空間;透過天井射下的光線,形似陽光透過樹梢撒下的氛圍;因為風洞效應,樹冠下的廣場不時涼風習習;場館的平面坡道與衛武營都會公園的步道相連,自然而然地邀請民眾進入到榕樹廣場,共享這半戶外空間的舒適愜意。
流線曲面的屋頂下,室內空間則涵括了兩廳兩院──音樂廳、表演廳、歌劇院、戲劇院。
全台灣唯一採葡萄園式設計的音樂廳,讓聽眾形同圍觀著演出者,柏林愛樂音樂廳、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東京三得利音樂廳、巴黎愛樂音樂廳等都採類似設計。廳內設置擁有9,085支發音管的管風琴,是亞洲最大規格的管風琴。
表演廳作為室內樂及獨奏會的演出場地,環繞空間的反音板、吸音簾、菱格牆面等設計,只為營造最佳的聲學效果。
要等到12月雲門舞集45周年「林懷民舞作精選」才正式曝光的歌劇院,是全台最大的劇場,廳內以台灣紅為主色,馬蹄形的席次安排,最多可容納2,260席。
戲劇院以台夫特藍為主色,舞台可視需求調整為單面鏡框式舞台及突出式的三面舞台,後者拉近觀眾與演出者的距離,觀眾能近距離感受表演者的喜怒哀樂,深刻體會戲劇張力。
國際級的規格,南台灣同樣也值得享受世界級的表演場地;但另一方面,簡文彬並不希望藝術就此被高高拱起,「我希望這邊會變成大家會喜歡來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殿堂』。」因此,他們在榕樹廣場舉辦「衛武營樹洞」計畫,邀請民眾一起來做瑜珈、盪鞦韆;也曾舉辦「樹洞窺電影」,讓民眾悠哉地躺在榕樹廣場下,欣賞投放在鋼板曲面牆上的電影。而且衛武營沒有大門,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平面空間,民眾可從四面八方接近,歡迎用各種方式親近衛武營。
每年舉辦的「衛武營藝術季」,國際論壇第一場一定是公民論壇,邀請各行各業來討論思考衛武營與自身的關係,試圖勾勒衛武營發展的服務,如何與外界連結?
踱步在場館中的時光迴廊,細讀衛武營的歷史,才知曉這廣域的空間從清領至日治時期就是軍事要地,戰後轉為新訓中心,1979年軍方釋出,1992年由曾貴海醫師等民間力量推動衛武營公園化,開始十餘年的南方綠色革命運動。2003年政府通過「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計畫,在都會公園內保留10公頃為作藝術中心用地,至2018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落成。這歷程一如總統蔡英文在啟用典禮致詞所言,代表台灣在空間解嚴與文化平權的努力。
旅歐多年的簡文彬回到台灣,把衛武營當作他另一個新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