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國時報「開卷」版舉行年度好書頒獎,會場中,84歲的林良不僅是最年長得獎者,而且人氣最旺,許多從小就是林良迷的在場作家紛紛前來致意,連現場負責外燴的老闆都忍不住拿出紙餐盤請他簽名。對他們來說,林良不僅是傑出的文學家,更形塑、改寫了一整代人對「家」的想像。
瘦瘦個子,一頭微鬈短髮,一張瘦削的臉,高挺的鼻子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臉上老是掛著親切而謙和的笑。說起話來永遠慢調斯理,抑揚頓挫有條不紊的,一看就讓人感覺到,他如果不是教書的,就一定是搖筆桿的──這就是林良,典型的中國書生。
每次見到林良,總是想到《小太陽》這本書,以及書中散發如溫煦陽光的親和力。《小太陽》散文集從1972年出版,36年來,歷經純文學、麥田、格林文化3家出版社,共印行了上百刷,發行量近30萬本,成為國內少見的長銷書籍。
《小太陽》甫出版就成為暢銷書,36年來甚至在不同出版社編輯下出了多種不同封面的版本。右上為格林文化出版,下圖自左而右分別為:2006年大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簡體版、麥田出版、純文學出版。
心中有個小太陽
《小太陽》的第一篇作品〈一間房的家〉,1956年發表在聯合報的「聯合副刊」,寫的是林良新婚的小洞房。林良在《小太陽》中,以前後14年的時間,記錄了他人生中許多可貴的「第一次」,包括結婚、成家、成為3個女娃的父親。這些生活中不能重來、可貴感人的片段,透過林良的流暢文筆與詼諧筆觸,一一刻畫出來,紀錄了一個小家庭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中,耐人尋味的幸福。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不久,人心驚惶未定,民生物質匱乏,小嬰兒的來臨,為初為人父的林良及太太帶來種種現實問題。尤其陰雨天氣連綿不絕,在那個沒有洗衣機、烘乾機的年代,讓室內尿布成災。林良把女兒的尿布描繪得極為風趣:
她的小被窩裡好像有一部小印刷機,印出一份一份淺黃潮溼溫和的尿片……我們的臥室開始有釘鎚的響聲,鐵絲安裝起來了,一道,兩道,三道,四道,五道,六道。她的尿布像一幅一幅雨中的軍旗,聲勢浩大的掛滿一屋。我們在尿布下彎腰走路。……書桌的領空也讓出去了,我這近視的寫稿人,常常一個標點點在水上,那就是頭上尿布的成績。
在尿布的迷魂陣中,林良把女兒櫻櫻比喻為濕冷天氣中苦苦企盼的「小太陽」;而隨著二女兒琪琪和小女兒瑋瑋相繼報到,這個家愈來越熱鬧,趣事、鮮事(和麻煩事)也越來越多。
左手寫童詩、右手出散文,林良作品琳瑯滿目,充分滿足兒童的想像。由左至右為:2008《金魚一號•金魚二號》、1993《林良的詩》、2008《彩虹街》、2000《淺語的藝術》(以上均由國語日報社出版),以及2006《小動物兒歌集》(民生報出版)。
柔情大丈夫
當年《小太陽》一出版即造成轟動,算是文壇的異數。作家丘秀芷指出,早年傳統大男人觀念很濃厚,認為「婆婆媽媽」有損男性威嚴,所以,即使非常愛家、愛孩子的作家,作品也很少涉及家庭瑣事。
對於這一點,林良坦承,大男人寫「家」的確需要勇氣,但自認「非常男子漢」的他表示:
我心目中的「大丈夫的畫像」,並不是橫眉立目,聲色俱厲,手握巨斧的那一型。我是甯靜的,雖然在少年時也經歷過貧苦的生活,但是心中並沒有一絲絲的「挫折感」。天地之大,竟沒有什麼是我要報復的對象。
林良認為,大丈夫的「大勇」應該表現在諒解、堅毅、勤勉、有恆,跟忍受肉體痛苦的能力上:
如果他是班超,志在西域,他用不著「擲筆」。他會含笑輕輕把筆放在桌上,不必製造噪音,不會驚動任何人。他也有劍,但是劍僅僅象徵鍛鍊。他佩劍像基督徒佩帶十字架。
正因為大丈夫在本質上是孤獨的,因此,妻子的關懷,兒女的親切,特別容易激動他「感激」的心情,英雄兒女,兒女英雄,自古以來莫不如此:
家庭本來就是為英雄準備的,英雄為什麼不能寫家庭?只有家庭才能使英雄的劍光不晦暗,才能使英雄強而不暴,遠離邪惡。
林良獲得2008開卷獎的《林良爺爺寫童年》。
願你也是愛家人
懷著這種寫作信念,《小太陽》之後,接著的《和諧人生》、《在月光下織錦》、《茶話》、《爸爸的十六封信》,題材都來自家庭中的種種瑣事,一本本「家庭流水帳」在他的筆下,都化成了妙趣橫生的優美散文,不僅讓讀者讀來淚中帶笑,而且忽然間,彷彿打開了另一隻眼睛,對自己習以為常的家有了全新的看法。
的確,林良寫「家」並不是為了自己。他說,他無意向讀者報告他的家事,畢竟聽一個大男人絮絮叨叨地談自己的太太小孩,甚至家中的白狗斯諾,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他寫作的出發點,無非是認為每個家庭都有其可愛之處,希望讀者受到感染後,也能夠深深愛上自己的家。就這個意義來說,他是「帶領一家人跟一條狗,為讀者服務」。
林良也認為,他之所以筆耕不輟,主要是來自興趣,並不是為了要在文學史上留名,因此也沒有那些「因寫作而生」的煩惱。
「有人寫文章一定要選擇奇特的題材,要寫個人獨特的經驗,或是發掘一個特定社會中的秘密。但我個人覺得,作品只要有文學趣味就夠了,捉住什麼題材都一樣。」
林良認為,寫作的樂趣主要有兩種:一個是運用語言文字作各種新的組合,表達各種感受,就像畫家玩色彩線條、音樂家玩音符節奏一樣,趣味無窮;另一種樂趣則是為了醞釀寫作題材,讓他必須更仔細地去體會人生中的各種心得,寫作也成了督促自己成長的方法。
《小太陽》甫出版就成為暢銷書,36年來甚至在不同出版社編輯下出了多種不同封面的版本。右上為格林文化出版,下圖自左而右分別為:2006年大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簡體版、麥田出版、純文學出版。
請你當我爸爸!
林良是個萬能老爸,平日在國語日報擔任編輯,回家後要趁深夜伏案寫稿,此外還要照顧3個女兒,生理、心理、課業等問題都一手包辦,還常以有限的預算帶孩子出外旅行。難得的是,這麼勞心勞力的老爸,當孩子漸漸成長時,他也懂得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
《爸爸的十六封信》就是他為孩子解答疑惑,讓孩子學著長大的一本書。
當初林良寫這些信的動機是,大女兒櫻櫻小學6年級到中學這段時間,他的工作忙碌,常為了趕稿、開會而成了「不回家吃晚飯」的爸爸,父女經常兩三天沒見面,只能藉著紙條來溝通。有時為了回答櫻櫻的疑問──像是「為什麼大家都不理我」、「為什麼別人和我不同」等等,他只好熬夜寫長信給女兒。
恰巧當時省教育廳編輯小組負責人、同為作家的潘人木來邀稿,希望他寫一些與青少年討論人生未來的文章,他不想說教,於是套用這種形式,藉著女兒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了這本至今仍在中學校園裡流傳甚廣的好書。
今年58歲的作家小野就表示,他在青少年時期接觸林良的作品,幾乎不敢相信天下會有這麼好的爸爸。
「當時的父親大多是外表威嚴,不擅於溝通和表達情感,連吃飯時都不准家人講話。可是林良先生卻好像永遠笑咪咪的,比媽媽還溫柔,對孩子從不施予壓力,教育、溝通的方式非常理性。」這使當時父子關係有點緊張的小野十分嚮往,也從書中得到不少安慰。
林良也透露,當年有許多小讀者看了他的書後寫信給他,不少人還想認他做爸爸呢,可見孩子的心是很易感的,只要善待孩子,孩子就會用滿滿的愛回報。
林良文筆了得,畫畫功夫亦不容小覷。右頁圖為台灣麥克出版的《林良的私房畫》一書,書中有北京冬天的街樹,也有躲在被窩裡看書的夜讀,所有圖文都由林良獨力完成。
國語日報一世緣
原籍福建廈門、童年曾在日本福岡度過的林良,很早就開始寫作。1942年,林良在廈門「青年日報」做記者兼「青天」副刊編輯,不論詩、散文、短篇小說他都寫,還畫得一手好插畫。1946年林良到了台灣,進入「國語推行委員會」研究組,做的是國語和閩南語對照的研究工作。之後在電台主持國台語對照教學,教台灣民眾學「北京話」。
兩年後,林良到師大國文系就讀,最後拿到淡江文理學院(現已改制為淡江大學)英文系的畢業證書。在讀大學時,林良的年齡比同學都大,也比同學更刻苦用功。1948年,國語推行委員會創辦了國語日報,林良主編兒童副刊,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為兒童寫作,直到今天。
由於喜愛孩子,林良經常和孩子接觸,和孩子聊天、為孩子講故事,因此日後寫起童書來毫不吃力,甚至他的散文中也有許多「童話」,描寫得生動而真實。
很少人知道國語日報的「看圖•說話」,一直是由林良執筆。與林良同事多年的專欄作家薇薇夫人表示,每次讀到林良為孩子寫的「白話詩」,就欽佩他多年保持的赤子之心,看到一幅給孩子的畫,就能用孩子的歡愉眼光,明暢地說出來。有時不經意的押韻就是一首「口語詩」,孩子可以琅琅上口。她特別舉了一個例子:
蝴蝶飛過來了/花貓等著他
等他飛近了/就要捉住他
蝴蝶飛過來/以為花貓是朵花
知道花貓不是花/
蝴蝶就飛開了/
捉不到蝴蝶/花貓也走開了。
短短幾行,就把花貓和蝴蝶間的互動寫得極有童趣。
左手寫童詩、右手出散文,林良作品琳瑯滿目,充分滿足兒童的想像。由左至右為:2008《金魚一號•金魚二號》、1993《林良的詩》、2008《彩虹街》、2000《淺語的藝術》(以上均由國語日報社出版),以及2006《小動物兒歌集》(民生報出版)。
右手寫童話,左手寫散文
1967年,國語日報家庭版開設「茶話」專欄,由洪炎秋、何凡和林良3人輪流撰寫,而林良的創作力因此源源產生出來。林良喜歡用筆名「子敏」寫散文,用本名寫兒童文學。散文作品有《小太陽》、《和諧人生》、《陌生人的引力》、《淺語的藝術》等8冊,兒童文學則有《我是一隻狐狸狗》、《小紙船》、《一窩夜貓子》、《第二隻鵝》、《彩虹街上》等,加上翻譯作品《聖誕禮物》、《流光似水》、《烏鴉愛唱歌》等,將近兩百冊。
林良的文風獨樹一格。例如他在國語日報發表一篇題為「中飯」的文章,刊出後大受歡迎,其中有這麼一段:
我覺得我能疼愛我的孩子的日子太短了。她們長得太快,使你不能不認為「生孩子的氣的日子」、「責備孩子的日子」,都是時間的浪費。孩子像在你面前匆匆開過的列車,你應該雙手捧好準備的「愛」;看準了,趕快向車窗扔進去。遲了一步,車子就開過去了。童年的黃金就開過去了。
無疑的,林良的童心是他最可貴的特質,而他作品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寫給小孩看的兒童故事,一種是寫給成人看的兒童故事。
而且林良人如其名,總是用美好、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世事,即使是繁雜瑣碎的開門七件事,到了他的筆下也變成可愛的。
黃昏夕陽豔,幸在日未斜,林良伉儷深情,恩愛之情令人羨慕。
心情不好不寫作
林良不否認他對人生是採取肯定的態度,對人生的根本是不懷疑的。他認為人與人可以和諧生存,社會就如同一個林場,林中的每一棵樹都可以自求向上發展,而不一定要侵吞旁邊的樹。人與人不爭,也能生活得很好。他的《和諧人生》就是從這個觀念出發的。
林良認為自己的作品接近「健康寫實」路線,他也常提醒自己,心情不好時不要寫作,不要把壞心情帶入作品中。因此,碰到心情欠佳時,他常常睡一覺,或是到居家附近的植物園走走,看看荷花,等心境平和下來再動筆,如此,滿腦子就是「好」點子了。
林良常說:「文學的美趣要在『靜』中尋求。只有寧靜的心境,才能使我們『心細如髮』。」對讀者來說也是如此,「文學使人心靜,心靜才能接近文學。」
寫作、看書幾乎是林良下班後的生活全部,他所採取的讀書方法是「大量閱讀」。林良表示,他習慣每一本書一定要看完,即使再吃力再艱澀也要讀下去,要像「檢閱儀隊」一樣,一個字都不放棄。
初春午後約林良爺爺在自宅拍照,溫煦的陽光襯托出他溫文儒雅的學者形象,帶著日本血統的五官,猶見年輕時的俊帥模樣。
憶童年,盼傳承
2003年,年屆80的林良獲得新聞局頒發的第27屆金鼎獎 「終身成就獎」(原為「特別貢獻獎」),他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人。當時有記者問他感想,林良的回答很妙──「這個獎來得稍微早了一點!」他語出驚人地告訴對方:「年紀大的人不應該想得獎!應該多給年輕人鼓勵和機會。」
對於兒童文學的熱情,林良一生不改其志。2005年春天,林良從國語日報董事長的職位退休,但仍持續寫專欄。早已升格爺爺的他,除了一如初為人父時的愛孩子之外,也有傳承與交棒的殷殷囑咐。
就像獲得2008開卷年度好書的《林良爺爺寫童年》書中,他描寫自己5個不同階段的童年,有父親母親的溫暖教誨、戰亂逃難的驚惶,也有初出社會的苦澀與自我激勵,他為自己的童年而寫,也為了所有正在長大的孩子而寫:
從小到大,你一直在成長。慢慢的,你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別人;懂得關心自己,也懂得關心別人。你學會了自己走路,同時也準備隨時伸手攙扶別人。
讓每個孩子都走好路,做好人,有良善而充實的一生,這,就是林良最期盼的吧。
林良文筆了得,畫畫功夫亦不容小覷。右頁圖為台灣麥克出版的《林良的私房畫》一書,書中有北京冬天的街樹,也有躲在被窩裡看書的夜讀,所有圖文都由林良獨力完成。
左手寫童詩、右手出散文,林良作品琳瑯滿目,充分滿足兒童的想像。由左至右為:2008《金魚一號•金魚二號》、1993《林良的詩》、2008《彩虹街》、2000《淺語的藝術》(以上均由國語日報社出版),以及2006《小動物兒歌集》(民生報出版)。
《小太陽》甫出版就成為暢銷書,36年來甚至在不同出版社編輯下出了多種不同封面的版本。右上為格林文化出版,下圖自左而右分別為:2006年大陸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簡體版、麥田出版、純文學出版。
左手寫童詩、右手出散文,林良作品琳瑯滿目,充分滿足兒童的想像。由左至右為:2008《金魚一號•金魚二號》、1993《林良的詩》、2008《彩虹街》、2000《淺語的藝術》(以上均由國語日報社出版),以及2006《小動物兒歌集》(民生報出版)。
3個寶貝女兒的到來〈左為櫻櫻、中為瑋瑋、右為琪琪〉,引發林良文思泉湧,家裡的點點滴滴、生活瑣事,全成了他筆下令人讀來笑中帶淚的趣事。
左手寫童詩、右手出散文,林良作品琳瑯滿目,充分滿足兒童的想像。由左至右為:2008《金魚一號•金魚二號》、1993《林良的詩》、2008《彩虹街》、2000《淺語的藝術》(以上均由國語日報社出版),以及2006《小動物兒歌集》(民生報出版)。
有了外孫女之後,林良爺爺自有另一番忘年風景,每天跟外孫女彤彤的互動中,《彤彤》一書自然水到渠成。
林良文筆了得,畫畫功夫亦不容小覷。右頁圖為台灣麥克出版的《林良的私房畫》一書,書中有北京冬天的街樹,也有躲在被窩裡看書的夜讀,所有圖文都由林良獨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