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島嶼行旅

如果敵機來襲……

如果敵機來襲……

文‧薛爾門口述/鄭元慶整理

1991 4月

薛爾門(邱瑞金攝)(邱瑞金攝)

台灣海峽最窄的地方僅一百三十公里。如果中共要武力犯台,佈署在東南沿海的一千四百餘架飛機,從海峽中線算起,只要三百秒就可以飛抵台灣本島上空。

台海兩岸的距離之近,更凸顯預警系統及迅速應變能力的重要。如果中共空軍來襲,我們如何立刻發現?如何迅即反應?軍事分析專家薛爾門對此做了一次實戰演習式的說明。

若中共真的進襲,第一步,我們依靠「天網」雷達系統,及美國將要售予我們的六架空中早期預警機,來發覺敵蹤。

由於敵機來襲的預警時間不到八分鐘,飛行員與戰鬥機必須廿四小時都處於待命狀態,隨時預備「緊急升空」。(邱瑞金)

「天網」恢恢

「天網」是由散佈在台澎、金馬的廿一個雷達基地,以互相重疊掃瞄的方式,將地形死角減至最少,以察覺不明飛行物體進入的綿密偵測網。由於雷達掃瞄範圍廣達直徑五、六百公里,進入台灣海峽的敵蹤,很難不現形。

近年來,空軍已完成「天網」的自動化。每個基地有二至三組自動化雷達,偵測到的資料,經由電腦處理,自動傳輸到台北的空戰管制中心。同時,每個基地除了都有反電子干擾的設備外,還有防空火砲掩護;萬一不幸被攻擊,另有機動性的雷達接手執行任務。

至於即將配備於空軍的空中早期預警機,是從空中向地面、海上偵測,搜索範圍比地面雷達更廣。由於中共空軍很可能利用貼地、貼海飛行技術,避開防空雷達,進行奇襲,這種擁有最新電子偵測設備的預警機,將使貼地、貼海飛行的戰機無所遁形。

優異的飛技,是克敵致勝的先決要件。(雷虎小組提供)(雷虎小組提供)

「長白」鎖控、「天弓」摧毀

一旦雷達發現敵蹤,把守第一道空防關卡的天弓二型中程攔截飛彈主控中心即展開行動。

這種與波灣戰爭最出鋒頭的飛彈之一——美軍「愛國者」類似的飛彈,是在民國七十八年九月由陸軍部署完成。它的彈體和四枚一組的飛彈發射箱,幾乎是「愛國者」的翻版。由於設計時間較晚,天弓二型能利用更新的電子零組件、電腦硬體和導控軟體,使射程遠達一百四十公里。天弓飛彈也將逐漸取代現役的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

「天弓」的耳目是「長白」雷達。「長白」具有多波束、多目標、可搜索和追蹤敵機,以及具備電子反制能力。在敵人的電子干擾下,仍可同時導引廿四枚天弓二型飛彈,發揮攔截功能。

當然,中共戰機來襲勢必也會利用電子干擾、或大幅度的升降、轉變方向等欺敵方式,來避開我們第一線的防空飛彈火網。所以,這一道飛彈防線,最多只可使中共戰機損失百分之五至十。

優異的飛技,須靠平日勤加訓練。除了實際在空中演練,教官的講解、分析也不可或缺。(邱瑞金)

IDF戰力強

不過,在「天弓二型」發射之時,我們的攔截機,如IDF、F-104和F-5E也已升空,在台海上空接戰敵機。

這些輕型攔截機是第二道防線。由於來犯的敵機,在閃避飛彈攔截後,必須重新編隊;此時,我們的攔截機即可趁對方未能保持隊型,進行一對一、二對二的攔截。

F-104及F-5E的性能一向為人稱道,可是因出廠年代久遠,零件替換較難、電子系統逐漸老舊,未來勢將全由IDF取代。

IDF是種高科技的電子戰機,速度雖稍遜於中共殲八乙型,可是採用最先進的「線傳飛控」操縱系統,靈活度大為提高,可補速度之不足。

IDF的標準配備為天劍一型短程、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及廿釐米加農砲。天劍一型類似美國的響尾蛇飛彈,天劍二型則近似美製麻雀飛彈,具有熱追蹤及自動雷達尋標裝置。我國空軍在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中,曾以F-86戰機攜帶響尾蛇飛彈,創下一天之內擊落十四架米格十七的輝煌紀錄。

先進的操縱系統和強大的火力,加上素質精良、訓練有素,並經過「假想敵中隊」磨練的飛行員,在我軍熟悉的台海空域接戰時,這道空防力量,至少可使敵機再折損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下了飛機,聚在一起討論剛剛的模擬戰況,戰技與默契就是如此培養出來。(邱瑞金)

追蹤、低空截擊

經過兩道防線,尚能向著目標進行的敵機,接著便遇到第三道防線——天弓一型低空防空飛彈。

國軍自行研發成功的天弓一型,是用來取代早期的鷹式飛彈。它以四枚為一組,也採用雷達鎖定,在高速精密的微電腦主控下,能迅速的升空截擊。

天弓一型和二型相同,也具有可多枚同時發射、追蹤不同目標,及反制電子干擾的能力。

在這個階段,大概又可打下至少百分之五至十的敵機。

每一個隊徽都是各中隊自我期許的精神象徵。(邱瑞金)

彈幕重重,難以穿透

最後一道防線是部署於台澎、金馬各地,對低空轟炸機威脅最大的防空武器三五快砲。由於它造價不貴,數量多、連發速度驚人,經過電腦設計形成的交叉火網,對入侵戰機有極大的殺傷力。

以這次波灣戰事為例,美軍進行轟炸時,都採高空投彈,避免低空轟炸,為的就是躲避防空快砲;而英軍在開戰初期,旋風式轟炸機仍使用低空進入方式,而造成六架的損失,逼得英軍只好改弦易轍,改由海賊戰機代替,在高空投彈。

而在英、阿福克蘭戰役中,阿根廷戰機共損失近一百架,其中半數是被低空防禦武器打下。

在這個階段,敵機的折損率也約為百分之五至十。

台灣領空不大,每次頂多只能有二百架敵機入侵。而在彈、機、彈、砲的四重防禦網下,每一次攻擊,必將耗損四分之一的戰機。當敵機退卻時,我們的低空、高空飛彈和IDF戰機,還可乘勢追擊。

因此,在敵機每次攻擊可能耗損四分之一的情況下,大陸沿海的一千四百架戰鬥機輪番上陣,以一天攻擊四次來算,兩天半後,可能只剩下一千架左右。而根據以阿戰爭、福克蘭戰役來看,當一方空軍戰機損失四分之一時,大概都會歇手停戰。

空軍官校是培養戰機飛行員的搖籃。圖為空官學生課餘學習擊劍,練身手。(本刊資料)(邱瑞金)

指管通情系統乃決勝利器

當然,上述的防禦體系和應戰能力,是以我軍各個指揮、管制、通訊、情報系統都完全正常的情況來估算;而真正作戰時,敵人是很有可能利用電子干擾,來使我們的防空系統「當機」。

根據各媒體的報導,這次波灣戰爭,美國使用了非常多的電子干擾戰術。它的電子作戰機、電子干擾機和電子反製作戰機,使得伊拉克軍方的電子通信、情報系統完全停擺,指揮官根本無法下達正確的作戰指示。

在未來,我們應更加強反電子干擾系統的研究。幸好國內電子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子工業的蓬勃,是我們空防的一大助力。

〔圖片說明〕

P.19

薛爾門(邱瑞金攝)

P.21

優異的飛技,是克敵致勝的先決要件。(雷虎小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