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瑪、多」三兄弟,各有特色
莫拉克風災肆虐後,一山沐歇業了2年,2011年年底才重新開張。這時,部落裡已有十多戶人家加入咖啡合作生產,將採收的果實,賣給一山沐。
從咖啡樹的栽培,到咖啡豆烘焙與沖煮技術,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為此,Mege特別安排課程幫部落老人家上課,族人都能認同不噴農藥、除草劑,完全使用人工打草、採收的自然農法。
在把多納打造成咖啡部落的過程中,Isamu與Mege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Mege活潑外向、組織力強,三言兩語,就能把咖啡栽培的重點傳達給部落老人家;Isamu則是咖啡達人,專精於咖啡的沖煮及杯測。
原來,Isamu的排灣族家人在屏東原鄉都是咖啡專家,大哥在德文部落,表哥在瑪家鄉,分別經營卡督夫(Kaduvoo)及嵐雲綠海(La Tuvutulj)咖啡莊園,自創咖啡品牌,小有名氣。
成為魯凱族多納部落女婿的Isamu也不讓兄長專美於前,與妻子Mege打造「多納咖啡」獨立品牌,同時也以「德(德文)瑪(瑪家)多(多納)」之名,聯合行銷部落精品咖啡,大受行家的好評。
紅到夏威夷
Mege說,德、瑪、多三處採收的的咖啡果實,經日曬、發酵等初級處理之後,統一送到瑪家,由Isamu的母親進行豆子烘焙與熟成,保留三個品牌的在地特色之餘,也維持品質的穩定。
Mege透露,前年在台灣舉辦的一場咖啡評鑑比賽會場上,來自夏威夷有機咖啡莊園的業者,驚豔於3款台灣原住民的部落咖啡,其中1款就是「德瑪多」。夏威夷業者實地走訪德文、瑪家與多納的咖啡產地之後,與德瑪多簽訂15年的生豆供應合約,證明土生土長的台灣咖啡豆,也可以征服西方行家的感官。
新建的茂林得樂日嘎大橋今年4月通車,解決了莫拉克風災過後茂林聯外不便的問題,前往多納之路也更加順暢。夾在山谷裡的部落再次揭開面紗,樸實之美依然讓人動容,每到周末,進出的大型遊覽車多達四、五十輛,許多遊客更是衝著咖啡而來。
然而,部落咖啡質精、量少,大老遠上山一趟,還不一定喝得到。慕名來到一山沐的客人指名要喝多納咖啡,若恰巧現場已無存豆,女主人Mege會委婉建議,不妨試試德文或瑪家咖啡,風味或許有別,但誠意不減。
喝出靈魂的味道
來到一山沐的遊客,除了可以喝到德、瑪、多「三兄弟」咖啡之外,還可選擇咖啡果實前置處理的方式,譬如,喜歡咖啡厚實風味者,可點選「日曬法」處理的豆子。Mege表示,咖啡風味因地而易,這種把採收下來的果實連皮整顆日曬的方式,反映南台灣高山豔陽炙熱的天候,最能表現多納豆的特色。
選好豆子之後,就看石板屋男主人的沖煮表演了。咖啡吧檯後方是Isamu的王國,他經手過的每一杯咖啡,都是技、藝的展現。雖然擁有咖啡拉花的好功夫,但Isamu誠摯推薦初次造訪的遊客優先品嚐單品黑咖啡。「有真誠的味道,」Isamu說,這才是他心目中第一名的好咖啡。
因為咖啡,因為Mege與Isamu,多納部落走出了莫拉克風災的陰霾。一山沐的石板屋門口的牌子寫著「Mu-da-a-na」,是魯凱族語「歡迎」的意思,歡迎愛咖啡、瘋咖啡的朋友,不是在多納,就是在前往多納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