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帶小,攜手邁進
彭啟明表示,以淨零為目標的減碳成本,估計要花上企業營收的1~3%,所以對大部分的企業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壓力。而聯盟成立的目標之一,便是藉由創始成員的示範與提攜,帶動底下數萬家的供應商開始行動。
像是台達電就積極鼓勵供應商節能,除了在「台達供應商行為準則」納入氣候變遷章節,提供專業教育訓練資源,也帶領廠商展開碳盤查。透過ESG問卷發送、供應鏈議合等方式,與供應商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互動,再依其能力與風險等級,訂定下一步推動計畫。
而台積電在全球責任供應鏈管理平台「Supply Online 360」上,建立了開放的學習平台「台積電供應商永續學院」,將公司經營與治理經驗等學習資源分享給供應商與大眾。以互動式的課程設計,內容涵蓋了勞工人權、環境保護、資訊安全、供應鏈永續策略等,還以中英雙語呈現,擴大受眾。
彭啟明表示,聯盟在成立之初,成員間就已有共識,不做張燈結綵的活動,要務實地對淨零做出貢獻。聯盟將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設台灣氣候學院,找來深耕永續的業師,提供產業第一線的資訊,也將邀請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地的國際講師,加深與國際的對話與連結,掌握世界局勢。彭啟明進一步指出,聯盟希望導入碳資產管理的概念。他舉國外的例子,當碳有了價值與市場機制,有空地的農民能透過種植森林,得到額外收益。當把氣候變遷視為產業,年輕人便有機會創想新的科技,促進淨零的發展。
淨零並非天方夜譚,需要新的方法與思維。誠如總統蔡英文在世界地球日的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裡所言,「長期的減碳要依賴新的技術帶來更多突破,台灣的科技優勢具有全球競爭力。」淨零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台灣科技產業組成的台灣氣候聯盟,將齊心加速它的實踐。
台灣氣候聯盟攜手ICT產業的供應鏈,希望能共同扭轉全球氣候危機,引領科技產業從低碳走向淨零。(台灣氣候聯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