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在餐桌上總能嚐到伴隨香菇的佳餚;生鮮香菇最能保留營養及原始美味,用薑拌炒就很好吃,香Q有嚼勁的乾香菇應用廣泛,是逢年過節的高雅禮品。
喜歡香菇的你,可能不曉得,我們對乾香菇的味覺記憶,其實長年被「台中新社」這個單一產區所左右;新社生產的香菇占全台一半以上,國人吃到的國產乾香菇,更有8成來自新社。
看似不起眼的小香菇,為新社帶來18.5億元年產值,更創造了富麗農村的景象。且來看看小小鄉鎮如何成就香菇大業!
初秋時節,若你專程前往台中市新社區拜訪名聞遐邇的「香菇」,菇農可能會帶點歉咎又流露放鬆神色地告訴你:「現在已經是採收的尾聲啦!你若提早來,最好是端午節後,夏菇的『爆發力』正強,朵朵圓厚漂亮,不過,那時全庄人都忙翻了,恐怕也沒時間接待你!」
話雖如此,走進這個即將邁入休耕期(每年中秋到農曆11月)的香菇重鎮,仍感受得到一股勤奮的活力。
收成較晚的菇農,自家院埕內從早到晚都圍坐著三五位中老年人,他們不是在閒坐抬槓,而是俐落地持剪刀剪菇腳,只因上午採下的香菇,若不立刻整理、烘乾,就會喪失新鮮度。
剪菇區的後方,一台台熱風烘乾機正隆隆作響;800公斤香菇歷經20小時低溫烘乾(最高70度),累積的濃郁香氣隨爐門乍開傾洩而出,要立刻加以包裝才能封藏這香氣並確保乾燥。
下午4點,採菇作業二度上演,「若菇傘上午只有5分開,就留到下午7分開時再來採,拖到隔天就會變得太開,味道會變差,」新社水井庄的菇農魏美玉解釋。
向晚時分,雲霧四起的小鎮仍有人在奔走,只見市街這頭,盤商的貨車正逐戶詢價收購剛出爐的乾香菇,沉睡中的空蕩菇舍也可能突然亮起,原來上萬包剛接種完、從附近「太空包製造廠」送來的太空包準備入庫,眾人合力鋪排一番,接著就是漫長的養菌期──菌絲要花4個月才能「走」遍整包培養土,屆時俗名「黑早」的高品質冬菇,又將成為菇農們一日三顧、又愛又恨的麻煩寶貝。
新社近年也朝向觀光休閒發展,除了到觀光農園體驗採菇趣,優美的庭園餐廳也值得造訪。左頁: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材,清炒、涼拌、燉煮皆宜。
根據農業試驗所統計,新社的香菇栽培面積達200公頃,居各鄉鎮之冠,供應全台香菇(含乾燥及生鮮)的5~6成;且新社集中火力在生產高單價的乾香菇,乾香菇平均每公斤批發價為800~1,200元,是生鮮價格的10倍,香菇為新社帶來18.5億元的年產值,占當地農業總產值的43.3%,也創造了源源不絕的就業機會。
「在新社,只要有拿剪刀的力氣,就不怕沒頭路,年輕人也都樂於接棒經營菇業!」新社菇類產銷班第二班班長陳瑋婕說。
陳瑋婕解釋,菇類栽培有別於一般傳統農作物,屬於精緻農業,具有專業分工與勞力密集的特性,產業鏈由上至下分別是:「太空包製造廠」負責製作香菇栽培介質並植入菌種,接著由農戶進行養菌、出菇管理、採收、剪菇、分級到烘乾,使用殆盡的太空包還有專門的「廢包處理廠」來回收,避免汙染環境,又能再製成堆肥。
上述種種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雖以時薪計,工作時數及收入卻很穩定。舉例而言,採菇的臨時工,時薪100元,農忙時期可以月入2~3萬元;陳瑋婕說,「老練的採菇工比頭家更知道哪時要趕工、哪時能喘息。」
而在「太空包製造廠」替太空包套上頸環,由於需要眼明手快與持續力,「勤奮一點的人月收入可有4萬多元,鄰近鄉鎮的婦女及年輕外配都搶著做。」
除了經濟上的誘因,六字頭的陳瑋婕自承,她11年前甘願放棄都市上班族的工作,嫁來新社邊緣的水井庄,「是香菇特有的清淨氣息,以及全庄人通力合作的氣氛吸引我。」
熱心公益的她,積極運作產銷班,有三分之一的班員都是接棒的第二代,最年輕者只有23歲。大夥兒志趣相投,平日除了參加栽培講習會共同成長,相互切磋栽培上的難題,農忙時也會換工及共用機具。
今年8月,由新社區農會舉辦的第一次(乾)香菇評鑑,評審群包括農糧署、農試所、大學食品系及園藝系教授、台灣菇類發展協會的專家及飯店主廚,評分項目則看外觀、重量、厚度、香氣及浸泡後的色澤口感,最後由陳瑋婕在全區29位參賽者中奪得冠軍。
「這份榮譽是全班共同打拚來的,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提升品質,」陳瑋婕笑著說。
新鮮香菇要立刻整理、分級、烘乾,剪去的菇腳是重要素料來源。經過20小時的烘焙,色香味俱全的乾香菇出爐。這一季的辛勞都濃縮在倉庫裡,就等盤商來批得好價錢。
根據文獻記載,台灣人工栽培香菇最早始於1909年的南投埔里,由農業試驗所日本技師改良接菌技術,並以「段木」栽培,方法是截取一段一公尺左右的樹幹,打洞後植入香菇菌種,澆臘封口後置於陰涼處所,經12個月後菌絲長滿段木體,再澆水、敲打即可長出香菇。
農試所植病組「菇類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呂昀陞指出,台灣香菇產地集中在新社及南投的埔里、魚池等山區,原因是香菇屬於低溫型菌類,真菌要發生子實體(即「出菇」)需要低溫刺激生長, 15~20℃之間最宜,成長環境還要維持陰涼通風。因此氣候溫和、日夜溫差相距10℃的中部低海拔山區是栽植首選。
回顧新社栽培香菇的歷程,令人好奇的是,地處偏僻、開發較晚的新社,為何能躍升為台灣香菇產業的龍頭?
呂昀陞解釋,首先,論氣候條件,新社比埔里或魚池更勝一籌;由於新社西北部為河階台地,東南部倚靠山區,比起盆地地形的埔里及魚池,能夠兼有來自河谷的地形風及從台灣海峽吹拂而來的東西向風,「因此新社的菇寮都採取坐北朝南、東西向開窗,充分享受白天的涼爽,夜間降溫也更快。」
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暖化還沒衝擊香菇產業之前,新社菇農都體驗過難忘的豐收盛況。
陳瑋婕記得,當年夏季和煦,每到端午過後,「只要下一場雨,一周後肯定戶戶豐收,」一天工作15小時、連續採收十幾天是常態,開出的香菇大朵又厚實,「大夥兒雖都忙翻了,口袋裡的現金卻也油利利!」
其次,新社菇業的大躍進,也與太空包的研發推廣有關。
早在1970年代,國人就研發出太空包,並幾經改良。目前最佳做法是,將木屑堆置一個月,期間混入米糠、玉米粉、黃豆粉等,並用水灌溉,使木屑能儲蓄未來香菇生長需要的養分。接著將木屑以高溫殺菌,以避免有雜菌滋生。然後將木屑通過機械化製包機,仿段木壓製成外覆PP塑膠袋,高約25公分的圓柱狀,人工加上瓶口套及棉花後,移入蒸爐內以高溫蒸氣二次殺菌,移出蒸爐自然冷卻,再移入接菌室,將香菇菌種植入瓶口的棉花內即可進行養菌。
4~5個月後菌種即成熟,割下袋口後可以進行4~6回的採收,每次出菇到可採收約1 周,又以第一次出菇的質、量最佳。
由於產能高、管理更便利,十多年前太空包就全面取代段木栽培。如今只有少數原民部落為了觀光目地仍保留香菇的段木栽培。
呂昀陞說:「到底是誰『第一個發明』太空包已成為羅生門,新社業者、農試所、中興大學都說是他們自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共同開發』,因為當時這票人都往來頻繁、互通有無。」
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出身的台灣菇類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宗明,回憶1970年代中期持續到1990年代初的香菇熱:當時有人抱著玩票心態,也有人抱著大筆資金認真投入,「只是初期太空包技術不夠成熟,菌種存活率不高,鎩羽而歸的人也不少,通過試煉的人就像打敗了雜菌的香菇真菌一樣,越長越蓬勃。」
也因為新社的開發比埔里慢,小農反而容易逐步擴大栽培面積,自然有機會朝向資本密集的烘乾香菇路線發展。
有趣的是,當地許多創業者是台中師院出身的老師,例如現任理事長詹賢通,原是小學教師,十多年前搭上了養菇潮,每天早晚課就是到與親友合資興建的菇舍巡邏、灌溉、開關窗控制溫溼度,摸出訣竅來,在差半年就可優退的情況下毅然辭職,全心投入香菇事業,如今已是菇業界的大老闆。
由於栽培管理方式不同,投入香菇產業的農民往往不會貿然轉種其他菇類,況且,生長速度依天候變化的香菇還不算最磨人的菇類,「袖珍菇熟成速度以小時計,生長期間24小時都要待命,那才叫累人!」陳宗明說。此外,香菇具有「可烘乾儲放」的特點,是香菇農的一大優勢。
新社近年也朝向觀光休閒發展,除了到觀光農園體驗採菇趣,優美的庭園餐廳也值得造訪。左頁: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材,清炒、涼拌、燉煮皆宜。
雖有天時地利人和,但新社香菇產業也不是始終一帆風順。
10年前大陸香菇透過走私管道大舉傾銷,就差點全面打垮台灣香菇。迫於時勢成立的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打了好幾場硬仗,也深化了香菇小農的團結意識。
協會靈魂人物陳宗明指出,台灣自從2002年加入WTO後,香菇雖被列為受保護的農產品,每年進口配額僅有220噸,且管制大陸貨不得進口,理應不會衝擊菇農。事實卻是,在入關後的短短幾年,有貿易商刻意玩法,以「調製乾香菇」的名義夾帶超量(曾經一年高達1千噸)的大陸乾香菇進口,甚至有不肖貿易商偽造產地證明,從日、韓轉口大陸乾香菇來台。結果造成當時國內菇價慘跌,消費者卻渾然不知吃進肚裡的油飯、香菇羹湯乃至買來的乾香菇,全包藏未經品管的大陸香菇。
陳宗明解釋,大陸乾香菇的價格只有台灣菇的三分之一,令包裝廠及加工業者趨之若鶩,然而,這些大陸香菇為了方便走私、節省運費,常製成「壓縮扁香菇」或「香菇絲」,水分烘乾偏離標準甚多,容易變質發霉,「但是二度加工後,消費者就被蒙在鼓裡。」
至於參雜在台灣乾香菇包裡的大陸香菇,習慣添加防腐劑,假冒成日韓高級貨的大陸花菇,在栽培過程常以燒煤球增溫,容易有二氧化硫毒素殘留。這些食品安全問題,都因走私找不到負責的進口商而難以被揪出。
為了對付假貨,協會同時向農委會、財政部與關稅總局陳情,透過修法,2003年起讓所謂的「調製乾香菇」正式廢止。
陳宗明與幹部還常親至大賣場「抽驗」乾香菇包裡是否參雜大陸菇,「不肖包裝廠都會把大陸菇暗藏在真空包裝內層,但總有一兩袋稍有漏氣,搖動幾下就能讓大陸香菇現形。」一旦發現走私貨,立即通報關稅局或海巡署查緝。
此外,協會對內大力推動「台灣香菇」標章認證,多年努力下來,大大削減大陸香菇從第三國轉口來台的數量,也營造台灣香菇的優質品牌。
新社近年也朝向觀光休閒發展,除了到觀光農園體驗採菇趣,優美的庭園餐廳也值得造訪。左頁: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材,清炒、涼拌、燉煮皆宜。
展望未來,菌種研發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呂昀陞指出,台灣目前使用的香菇菌種,包括生鮮菇的「921品系」及乾燥菇的「271品系」,都是從日本直接引進,數十年來未經改良,已經出現菌種弱化、產能下降的問題。
再者,全球暖化也對香菇產業造成衝擊。在新社,近幾年常因南方的焚風帶來的高溫,讓菌種直接「熱壞」,要不就是悶死成長中的香菇。相反地,今年初埔里香菇在養菌期因寒流過多,讓需要在攝氏22度氣溫才能孳生的菌種直接「冷死」。
農試所估計,忽冷忽熱的氣候加上菌種弱化,「讓每包太空包的鮮菇產量已從過去280公克,降至如今的150~170公克。」
另一方面,進口木屑、米糠等養分及國際原油價格年年上漲,也提高了菇農的生產成本、壓縮收益。
「根本解決之道,是趕緊研發多種適合台灣栽培特性、且能適應熱環境的新菌種,農試所責無旁貸,」呂昀陞說。
自前年起,農試所菇類研究室從國內外廣泛收集香菇菌種,去年正式進行雜交選育,今年已在實驗室栽培出數個新品種,預計在兩年內就能通過田間試驗,透過無償技轉方式嘉惠全體農友,「新菌種除了耐熱,還希望具備高產能,理想上每包要能產出300克,就能有效節省人力成本。」
此外,為了環保與降低對進口木屑的依賴,農試所也正在尋找替代資材,例如:杏鮑姑或金針菇的廢棄太空包通常還有剩餘養分,若做成堆肥嫌太肥,大可考慮再製成香菇太空包二次使用。
期待孕育台灣香菇的寶庫,再創第二春!
優質台灣乾香菇小常識:
1.外觀:菇傘表面呈褐色至深褐色,無裂紋,並呈皺縮狀;菇傘色澤隨季節變化,夏季色澤較淺(如夏天吃到菇傘呈深色的鮮香菇,就有染色之虞)。蕈摺色澤淺黃而非淺褐色,代表新鮮且未受潮。菇體按直徑大小與開度,分成大、大中、小中及鈕釦菇4種等級。
2.重量:冬季香菇因低溫下成長緩慢,菇體較為厚實且細緻,烘乾後的質量更大(同樣重量的包裝內朵數較少)。
3.香氣:優質乾香菇應能將香氣封存在包裝中,一拆封就有撲鼻的濃郁香氣,且烘焙過程嚴謹,不會參入煙味、悶味或油臭味。
4.浸泡處理後的色澤與口感:乾香菇烹調前不需浸泡過久,建議以60℃溫水浸泡20分鐘(小朵者浸泡時間縮短),浸泡後的菇湯水色應該清澈明亮,菇肉保有嚼勁與Q度。
進口香菇比一比
日本及韓國:兩國香菇均屬原木栽培,有花菇(表面有裂紋)及光面菇,菇腳均保留未修剪。一般而言,日本香菇較韓國香菇的菇型大而圓整,香氣也較濃郁。
中國大陸:除了花菇及光面菇,還有壓縮扁香菇及香菇絲兩款。蕈摺色澤呈黃褐色至淺褐色,菇腳有修剪,菇體香氣淡或有異味。因保存不良受潮之故,菇體較濕軟。(陳歆怡整理)
各家太空包製造廠擁有自己的養分配方,出廠的太空包且要保證有90%的存活率。(中)太空包在農家度過4~5個月的養菌期,(右)只見白色菌絲體一天天由上而下蔓延。
各家太空包製造廠擁有自己的養分配方,出廠的太空包且要保證有90%的存活率。(中)太空包在農家度過4~5個月的養菌期,(右)只見白色菌絲體一天天由上而下蔓延。
新社近年也朝向觀光休閒發展,除了到觀光農園體驗採菇趣,優美的庭園餐廳也值得造訪。左頁: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材,清炒、涼拌、燉煮皆宜。
各家太空包製造廠擁有自己的養分配方,出廠的太空包且要保證有90%的存活率。(中)太空包在農家度過4~5個月的養菌期,(右)只見白色菌絲體一天天由上而下蔓延。
新鮮香菇要立刻整理、分級、烘乾,剪去的菇腳是重要素料來源。經過20小時的烘焙,色香味俱全的乾香菇出爐。這一季的辛勞都濃縮在倉庫裡,就等盤商來批得好價錢。
水質清淨、氣候溫和的台中新社台地,是孕育香菇的理想搖籃,密布的菇寮採家庭式經營,平均每戶擁有1甲地。23歲的徐聖傑用心呵護父母傳承的家業,採菇身手一流。
新社近年也朝向觀光休閒發展,除了到觀光農園體驗採菇趣,優美的庭園餐廳也值得造訪。左頁:香菇是低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的食材,清炒、涼拌、燉煮皆宜。
新鮮香菇要立刻整理、分級、烘乾,剪去的菇腳是重要素料來源。經過20小時的烘焙,色香味俱全的乾香菇出爐。這一季的辛勞都濃縮在倉庫裡,就等盤商來批得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