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德編舞家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舞蹈藝術總監8年,今年10月她以作家李昂的小說《彩妝血祭》為靈感發想的舞作《新娘妝》,入圍德國最高藝術榮譽「浮士德」獎,這也是該劇院百年來首次有作品入圍該獎項。
出身蘭陽舞蹈團的林美虹,去國30年,一直以跨文化的創作風格享譽歐陸;可以說,台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兩位編舞家,一位是林懷民,另一位就是林美虹。
舞台上穿著白色新娘衣的舞者痛苦驚恐,來自當局的訊息,如針般刺向她,新婚沒多久她就成了政治迫害下的犧牲者,一位年輕的寡婦。數十位身穿黑衣的受難者家屬,或捧親人遺照,或手持黑傘,或舉暈黃水燈,一步步地走上舞台......。
林美虹重新詮釋一個悲劇歷史下一位命運悲慘的母親心中的愛與苦,外電報導形容,「完全不同的文化圈撞擊出如詩一般的畫面。林美虹突破了東方式的和諧、內斂與沉默,融入歐式的美感與直接表達,讓舞者發出吼叫、狂笑、吱吱笑。」
這個故事題材,林美虹籌備了3年,在她看來,國際間政治壓迫的殘酷事實現在仍存在,包括茉莉花革命、格達費政權垮台等,世界和平尚未真正來臨。而「為台灣發聲」,雖然是她的創作動機,但也因作品沒有文化與國界的隔閡,更能打動人心。
林美虹是德國最重要的舞蹈藝術家之一,而直到去年3月國內觀眾才有機會欣賞到她的舞作。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一段不肯放手的愛情,一個分不清虛幻與現實的悲劇。」獨自在歐洲奮鬥多年,林美虹首次帶著作品《天鵝之歌》回台演出,她以6段不同場景的雙人舞呈現愛情的不同面貌,迷離淒美,深刻多層次的表現,獲得國內外藝評家和觀眾高度推崇。
《天鵝之歌》改編自1892年比利時作家羅登巴赫的小說《布魯日,死城》,故事描述喪妻的男子來到布魯日療傷,遇見一位酷似亡妻的年輕舞者,瘋狂地轉移情愫,卻又因耽溺於逝者的意象而悲痛不已。
這部小說是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源,包括歐裔作曲家康果爾德的歌劇《死亡之城》,電影大師希區考克的《迷魂記》等;林美虹則透過舞作呈現男主角被過去制約、抗拒現實的糾葛情緒,她在舞作中使用了許多歐洲文化符碼:如從天而降、敲響死亡喪鐘的繩索,有錢寡婦集結的修女社群,但林美虹強調,作品追求的是一種跨越形式的普世情感。
「重點不在故事本身,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人的『放不下』,什麼樣強烈的意念會引領著一個人不斷追尋,甚至超越死亡。」
原作的故事場景是19世紀末的布魯日,布滿教堂和運河,還有很多天鵝。當天鵝用盡全身力氣喊叫時,代表牠即將死亡,象徵意義清楚,形容作品的絕響、純潔和不變的愛。
「我總覺得,沒有痛過,不知道什麼是快樂?在作品中我會用戲謔、反諷和影射的手法,讓觀眾體會快樂的意義。」
林美虹擅長以隱喻手法表現細膩的心理和情感,以致有德國媒體稱她為「舞劇界的李安」。
「我非常喜愛李安的作品,我們都是有東方文化背景的人,又在西方領域裡,詮釋非常西方的東西,但最終講的還是人的故事。」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今年50歲的林美虹,出生在在宜蘭羅東,與宜蘭大部分的女孩一樣,受當時成立不久的蘭陽舞蹈團影響,也喜歡跳舞。10歲時,跟著姊姊一起進入舞團習舞,成為第一屆出國表演的團員,接受密集訓練,2年後,就隨著舞團到各國演出。
16歲時,林美虹在蘭陽舞蹈團的協助下,申請到獎學金,前往義大利羅馬國家舞蹈學院進修,主修古典芭蕾。原以為,這種要求肢體精準、挑戰完美的芭蕾,將征服她的一生,但即將畢業前,她改變了對於舞蹈的想法。
當時劇院正在上演國際舞蹈大師碧娜.鮑許的作品,她深感震撼;原來,舞蹈可以藉由戲劇的呈現,深刻解剖人性;舞者的肢體可以如此揮動、扭曲,展現內心深處的感情;現代藝術可以融入舞作之中,演繹出另一種貼近生活的藝術。
她才知道,被譽為舞蹈劇場大師及推動者的碧娜.鮑許,其前衛的理念與表現手法,建立出獨特的舞蹈劇場形式,並且讓德國舞蹈的面貌徹底轉變,這是她所不知道的舞蹈世界。當下,她決定到德國學習與美國後現代舞、日本舞踏並列為當代三大新舞蹈的舞蹈劇場。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在習舞之路上順遂的林美虹,滿懷夢想進入德國艾森福克旺學院,卻初遇坎坷。
「這裡完全不重視技巧的追求,」林美虹自認承繼了芭蕾最好的血統與技巧,以為當了碧娜.鮑許的學生,能學到更深層的舞蹈技巧,但老師卻要她放掉一身的舞藝,從頭學起。她不瞭解老師要求她探索心中最原始、純真的感受,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剛開始,林美虹不太能適應學校的教法,甚至萌生退意,但隨著時間流逝,她逐漸理解到舞蹈劇場的精神;她褪下古典芭蕾技巧與完美訓練的基礎,轉而舞出生命中真實的美感。
畢業後,尚未決定留在哪裡發展的林美虹,先返回台灣思索下一步。1999年,她為由劇作家游源鏗編劇的《噶瑪蘭公主》編舞,故事描述東海龍王的獨生女與龜將軍一段不為族人接受的淒美愛情,是蘭陽平原不朽的神話傳說,首演4場,場場爆滿,被喻為宜蘭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這部蘭陽舞蹈團的經典作品,至今仍持續在國內外演出。
2年後,林美虹與德國夫婿幾經考慮,認為留在德國,更適合兩人發展彼此的興趣,也因德國的劇院系統完整,軟硬體完善,藝術家能專心創作,而不需旁騖於行政事務。
林美虹的最新舞作《新娘妝》,舞台上身穿白色新娘衣的舞者,露出驚恐表情,重新詮釋一個歷史悲劇的母親心情,入圍德國最高藝術榮譽「浮士德獎」。
林美虹在德國第一次編排舞劇,就大展才華。2003年,她執導由音樂劇作家韋伯與橫跨影壇、劇場的班艾爾頓聯手創作的音樂劇《美麗遊戲》,讓許多劇評家吃驚於這位編舞家,竟能執導音樂劇。
這齣描述一位神父培訓青少年足球隊的故事,交織了球員與女孩的真愛、政治與宗教暴力、無名小卒成名的經歷,以及身為愛爾蘭共和軍成員的球員,面臨的「忠誠」難題等複雜情節,在林美虹的編排下,呈現出另一種女性細膩的情感。
有了《美麗遊戲》的成功經驗,她再度挑戰德國艾福特劇院每年夏天所舉行的「教堂階梯音樂節」,接下改變劇場生態的重要作品《萬世巨星》的編導工作。
這齣韋伯於1971年創作的搖滾劇作,根據耶穌基督的生平故事改編而成,除了將彌賽亞救世主的觀點自舊約轉向新約聖經,並顛覆以往音樂劇的形式,改以沒有對話的方式呈現劇情,是音樂劇史上最具原創力的作品之一。
林美虹必須在連結艾福特聖母瑪麗教堂與聖塞維里教堂的80層階梯上演出全劇,且因故事快速緊湊,演員多達一百多名,編制龐大,場景與服裝必須快速變換。當燈光投射在兩座壯觀的大教堂間的露天舞台,全場屏息,視覺效果相當震撼,《萬世巨星》於2005年登場,總共演出14場,每場都有數千位觀眾捧場,顯見林美虹的編導實力。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旅居異鄉30年,林美虹認為自己很幸運,可以在德國持續創作。
「同一段時間,不是只創作一個作品,而是3個。」尤其2004年出任達姆國家劇院舞蹈藝術總監後,林美虹除了維持尚在演出的作品、排練即將推出的新作,還得籌劃下一部作品,幾乎沒有休息的空檔。
「每部作品的誕生,就像懷胎10個月般艱辛。」在達姆前3年,林美虹要建立舞團的風格,並讓觀眾接納,每次新作的首演夜,她一定與觀眾一起坐在台下,抽離自己的總監角色,重新以觀眾的眼光觀賞,再以劇評的角度檢視整齣劇可以加強、修改的地方。
謝幕後,即使觀眾的掌聲、劇評文字的讚譽,已肯定了林美虹,但她認為,創作者永遠需要內觀,專心默想,回到創作前最單純、原始地想表達的理念。「最嚴苛的評語,永遠發自創作者的心裡。」
林美虹喜歡說故事,她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文學、電影,與日常生活的觀察,由於小時常出國演出,至今仍保持前往世界各地旅遊的習慣,她喜歡駐觀車站、機場裡所上演悲歡離合的每一幕。
她認為,讓人感動的時刻,就是最好的戲。「保持心的柔軟與敏感,就能讓觀眾欣賞到藝術品想表達、呈現出生命中的美。」
她從小學鋼琴,對音樂的詮釋也有自己的見解。當她聽到英國作曲家埃爾維斯•科斯特洛1993年的《給茱麗葉的信》專輯,將每年從世界各地寫信到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發生地的維諾納茱麗葉銅像前,從中挑選出20封信的內容譜成歌曲,深深地感動了她,林美虹於是也以自己的觀點改編成音樂劇《給茱麗葉的信》。
林美虹選的故事,都是愛情極端的表現,例如有位暗戀朋友妻子的人,終其一生困在無法表白愁苦中;出征波斯灣戰役的女大兵,擔心自己是否有明天;喪妻的人,因朝暮思念妻子,最後決定找靈媒引出亡妻靈,一吐相思情;無法與愛人結婚的人,在自殺前寫信給茱麗葉等故事。
在德國努力27年,累積的作品無數,林美虹的事業在2006年達到巔峰,當年被德國劇場聯盟獲選為年度藝術家;今年又入圍德國藝術界最高榮譽「浮士德獎」,實至名歸。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是舞蹈選擇我,不是我選擇舞蹈。」雖然林美虹從小受傳統舞蹈薰陶,又接受西方古典芭蕾的訓練,最後在現代舞蹈劇的洗禮下,發展出自己的舞蹈世界,但她始終認為,自己並非刻意選擇這條路,而是許多機會之門在她眼前開啟,讓她走進去。
「藝術是寂寞孤獨的,每個階段、過程,都有困難與歡樂。」林美虹認為,藝術就是對自己誠實,而且絕對地自由。
與林美虹熟識的作家李昂曾問她,你的台灣特色在歐洲的舞蹈劇場界能否表現出來?
她回答說,「我不需要強調台灣特色,這種文化就在我的血液裡。」
李昂說,舞蹈劇場集結燈光、服裝、布景、聲音、肢體動作等多種元素,但除此之外,舞作的情感是否強烈放射,更為重要;身為一位女性編舞家,林美虹的舞作帶有一種詼諧,以及女性夢想的空間,非常扣人心弦。在《北方旅館》中,魅影在旅館周圍徘徊不去,臉上罩著一塊黑巾,就非常「東方」,也非常「台灣」。「美虹更希望能作為一種管道,經由她,讓台灣的年輕舞者與歐洲的舞劇界接軌,她的舞團就有一位來自雲門的舞者。」
林美虹自認是傳統、古典芭蕾、現代舞的混合體,卻從未偏離追夢的方向,而現在,她仍在這條路上。
宜蘭女兒林美虹,擔任德國達姆國家劇院的舞蹈藝術總監多年,她所編排的舞劇,齣齣豔驚當代歐洲,都有融會東方遇見西方的文化驚喜。下圖為《天鵝之歌》中舞者的曼妙身影。(莊坤儒攝)
從傳統舞蹈出發,又接受古典芭蕾跟現代舞的滋養,林美虹獨自在德國奮鬥多年,揮灑出有自己特色的舞蹈世界,左下圖為有現代味道的舞作《北方旅館》。
從傳統舞蹈出發,又接受古典芭蕾跟現代舞的滋養,林美虹獨自在德國奮鬥多年,揮灑出有自己特色的舞蹈世界,左下圖為有現代味道的舞作《北方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