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個充滿特殊民族風情的國家,擁有典型的熱帶景觀與四時宜人的氣候,每年都吸引大批觀光客前往。
本刊此次派員赴印尼採訪、報導我國駐印農技團與榮工處時,足跡亦遍至當地各主要城市,雖屬走馬看花,亦深為沿途景緻吸引。其中最值得介紹的名勝古蹟,除上期報導過的峇里島外,還有:佛羅浮屠、三保廟與縮影公園。
佛羅浮屠位於爪哇中部,古城日惹附近。此名出自梵文,「佛羅」意為佛教寺院,「浮屠」指在某物上方,佛羅浮屠即為建在高處的寺廟。實際上佛羅浮屠並不具殿、堂等一般廟宇的建築形式,而是依山闢建、層層疊疊、數以千計的石雕佛像,非常壯觀。
印尼佛羅浮屠約建於西元八世紀,與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及印度泰姬馬哈陵並稱世界四大古蹟。
為什麼在以回教為國教,絕大多數國民為回教徒的印尼,有這麼浩大的佛教遺址?而且這個遺蹟為什麼埋在土下數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才為人發現?
圖4:由山下仰望佛羅浮屠,非常壯觀。(鄭元慶)
佛羅浮屠有一段悲壯的傳說故事
據印尼官方資料記載:爪哇島中部為印尼文化發源地,曾繁榮一時,佛羅浮屠即過去的宗教中心。後來發展重心漸移至東爪哇,佛羅浮屠隨之沒落;又在一次火山爆發中,被岩漿淹沒,經百餘年後,岩漿風化,上面長起野草與雜樹,佛羅浮屠就完全被遺忘了。直到十九世紀初,附近居民開墾山林時,才發現這巨大的佛教遺址。
上述資料雖說明佛羅浮屠被遺忘、掩埋的原因,但並未解釋印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佛教遺蹟。因此,當地居民更相信、也更樂意道來另一段悲壯的故事:
據說,印尼原始土著都是佛教及印度教徒,擅於雕刻。八世紀時,為表示對宗教的虔敬,他們搬運石塊,沿山堆砌;集合族內雕刻家,在此一刀一錘地雕造,耗時數十年完成滿山石雕佛像,視作「國寶」,此即佛羅浮屠。
十一世紀時,阿拉伯人入侵,土著不敵,預備全族大逃亡。為恐「國寶」遭致破壞,離去前以土覆蓋其上,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再來膜拜。
但是,後來阿拉伯人、馬來人的移民日漸增多,勢力愈來愈大,印尼成了回教國,土著再也沒有機會回去尋訪、朝拜佛羅浮屠。據說他們逃到了峇里島,保留了印度教的信仰及擅雕刻的才能。而佛羅浮屠則埋在土下,渡過了黑暗的八百年。
圖2:山上有許多石雕的鐘型塔。(鄭元慶)
滿山盡是石雕佛像
佛羅浮屠的構造為金字塔型,規模十分浩大。它高四十二公尺,共分十層,底層為四方形建築,每邊長達一百一十公尺。
一至六層為正方形建築,每層皆有圍牆,牆上鑿有拱形洞穴,每洞置一坐姿石佛。洞與洞間刻滿華嚴經中記述的釋迦事蹟,及神話中的仙女、怪獸圖像等,雕工十分精細。
七至九層為圖形構造,每層規律地排著數十個圓壇,壇中有尊高約一公尺半的大佛。佛像手勢變化多端,有的在胸前合十;有的手指交叉平放腿上;有的一手置於腿上,另一手指向東方,還有的指向西方、南方、北方……。
為保護上述三層的大型石雕佛像,近年印尼政府在每個圓壇上覆蓋一鏤空的鐘形塔,遊客僅能由鏤空處窺望神像。傳說如能摸到塔內佛像腹部,可保大富大貴,因此幾乎每個遊客都企圖把手伸入塔內觸摸。但塔壁與佛像距離頗遠,不太可能摸到。
頂層為一大型、密封的鐘型塔。拾級而上,至此下望,不僅滿山佛像令人嘆為觀止,而且山下是一望無際的熱帶椰林,但見綠樹掩映中,散佈著尖頂、紅磚屋舍聚集的小村落,在幽靜中透出一片祥和,令人心靈澄靜,暫將塵世間的恩怨情仇、名利紛擾……拋在腦後。
圖3:整山皆是石雕佛像。(鄭元慶)
屢經破壞,極待修護
以今人眼光來看,佛羅浮屠的規模之大、雕工之細,仍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寶庫;何況它建於一千多年前,尤具歷史價值。
可惜的是,這個在佛教及藝術史上佔重要地位的遺址,並未受到良好的維護及保存。埋藏數百年,有些部分難免遭受侵蝕、毀損;出土之後,還有不肖者盜取石像出售。此外,一來因印尼人多是回教徒,並不把佛羅浮屠當宗教聖地;二來過去保護古蹟的觀念淡薄,因此十九世紀末有位泰國國王來訪,參觀佛羅浮屠後,表示十分喜歡那些石雕佛像,當時的印尼政府便慨然砍了許多石像送他,為佛羅浮屠帶來另一場浩劫。
幾經破壞,佛羅浮屠的數千佛像中,現已少有完整者。遠觀尚可見其規模,懷想舊日諸神安坐、信徒朝拜的盛況;近看則佛像缺頭、斷手者所在多有,斷垣殘壁,不忍卒睹。罩在鐘形塔內的佛像,在未受保護前,亦已遭破壞。
近年來,印尼政府已注意到古蹟保護,並將佛羅浮屠闢為名勝區,現正計畫進一步修護。希望在印尼政府的努力下,這個具宗教、藝術與歷史價值的文化寶藏,能早日恢復舊觀。
圖5:牆上雕滿華嚴經上的佛教故事,雕工精細。(鄭元慶)
三保廟香火鼎盛
三保廟供奉我國明朝時下南洋的三保太監鄭和,廟內香火鼎盛,信徒以華僑居多。
鄭和小名三保,人稱三保太監。明成祖時,他奉命七下南洋宣揚國威,於西元一四○六及一四一六年,兩度到印尼,於爪哇島北岸的西蒙安登陸,為中印兩國接觸之始。此後,漸有國人移民至印。為紀念鄭和,他們將西蒙安稱為三保瓏,隨著華僑日多,三保瓏之名也就流傳開來,現已成為正式地名。
一九六○年,三保瓏華僑集資建三保廟,廟堂建築與內部陳設,均採純中國式。門上有中文對聯,右聯「滇人明史風來世」,左聯「井水洞山留去思」,橫聯「德綏威服」。大殿建築屋脊高聳,木柱上也盡是聯句。
大殿前部上方懸有紅幔,繡著「三保大人」四個大字,大紅供桌上,燃著大紅蠟燭,善男信女不斷前來上香、祈願,殿內煙霧繚繞。
印尼縮影公園。圖1.2:公園中有個鳥園,飼養百餘種各國鳥類,遊客可入內參觀。(鄭元慶)
異國見中華文物,別有一番滋味
三保廟正殿供奉鄭和,偏殿則供奉孔子、土地公及一個古錨。古錨已鐵鏽斑斑,大部分以紅布包紮。據說此即鄭和停泊印尼所用之錨,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在異國見著我們先人的遺物,尤其引人發思古幽情,忍不住輕輕觸摸船錨滿是鏽痕的粗糙表面,卻遭廟中服務人員(皆為男性,並非和尚,穿著印尼傳統花布長裙)制止。然後他雙手合十向古錨一拜,嘴裏念念有辭,再拿起一副筊杯,拋在地上;結果茭杯一正一反,按國人習俗,那表示神明首肯,他果真上前解開紅布,讓我們看個仔細。一切動作都很地道——純中國式的。
環顧廟中服務人民與香客,多是黃皮膚、黑頭髮的炎黃子孫,陳設也極具中國風味,供奉的更是我國先人。可是服務人員、信徒幾乎都不會講華語,聽著他們用印尼語交談,不免覺得有點彆扭,似乎與廟中氣氛不大協調。
殿外庭院種有幾株榕樹,其中一株不知怎的藤蔓竟結成鍊條狀。信徒以為,這象徵綁住船錨的鐵鍊,亦為「三保大人」有靈的明證,三保廟因此更是聲名遠播,信徒廣佈。
印尼縮影公園。圖1.2:公園中有個鳥園,飼養百餘種各國鳥類,遊客可入內參觀。(鄭元慶)
縮影公園展現各省建築特色
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近郊,距市區約四十分鐘車程,為觀光客必至的旅遊勝地。
縮影公園並非將各種建築物按比例縮小,而是將印尼全國廿七省的特殊建築,在此處照樣興建一番。園內分成許多單元,每單元表現一省的建築風格,各單元之間有草地、道路或圍牆相隔。
縮影公園中,峇里島兩門對稱、滿布雕刻的寺廟;圓形尖頂的清真寺;底層為柱、二樓才供人居住的屋子;以茅草、瓦或岩板為頂的房舍……,比鄰而立,極為可觀。可惜園內沒有說明書,遊客無法進一步瞭解各省建築特色形成的背景。
園中還有一個鳥園,飼養百餘種各國鳥類。遊客可入內參觀,享受那種鳥兒從頭上掠過、腳邊走過的山野情趣。
圖3:公園中心的人工湖,湖中有許多小島,係按印尼國土形狀及方位排列,圖中遊客正乘汽艇遊覽。(鄭元慶)
以小見大,好比遍遊印尼一遭
公園中心是一個人工湖,湖中有眾多人造小島,係按印尼國土的形狀及方位排列。湖邊有汽艇出租,遊客可乘艇快速地由爪哇至蘇門答臘、再至婆羅州……,還可搭乘纜車,由空中鳥瞰「印尼全境」。
印尼國土廣大,島嶼繁多,遊客不易遊遍。到縮影公園看看各省建築,搭汽艇穿梭各島,或坐纜車俯瞰,再至園內出售各省特產的商店中買些紀念品,只要一天功夫,也算小遊印尼一遭了。
圖4:縮影公園中,有印尼各省建築的「樣品屋」,可看出各地的建築特色。(鄭元慶)
印尼當地有名的華人廟宇——三保廟,圖1:三保廟中紅幔高懸,燃著大紅蠟燭,陳設、氣氛均與國內廟宇相若。(鄭元慶)
圖2:廟中偏殿供奉一古錨,據傳此錨為鄭和停泊印尼所用之錨,已有五百年歷史。(鄭元慶)
圖3:廟外有株榕樹,藤蔓結成鍊狀,信徒認為這是三保大人顯靈的證明。(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