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種的特色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長陳述表示,台灣位處亞熱帶及熱帶,不僅可以種植熱帶果樹,還成功栽種低需冷性的溫帶果樹,果樹物種齊全,她自信地說:「未來我們可能會成為溫帶果樹最南端的種原保存基地。」
陳述並分析,台灣作物面臨高溫及水資源短缺的挑戰,當極端氣候來臨,水資源不均,需高水量灌溉的水稻就有生長危機,因此,選種以耐乾旱、抗病蟲害的作物為目標,該中心就蒐集台灣原生的山地陸稻、野生水稻,它們可能適口性不佳,易被棄種,但這些地方品種,有不怕蟲、不怕病,缺水、淹水也能存活的特性,「它們身上有很多寶藏,經多次雜交、選拔,就有機會選出能適應未來環境的新種原。」
目前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成功保存一萬種台灣的水稻品種系,不僅有山地陸稻、野生水稻、全球最南端的稉稻,遭台灣農民棄種的亞麻種子、上百種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小米品種,也通通收進種原庫。
台灣保存的水稻種原也提供其他國家應用,作物種原組技佐魏趨開說,印度水稻的育種清單中,就有很多種原來自台灣,我們也將水稻種原送到位於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進行穿梭育種。
大理石打造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挑高兩層樓建物,10萬份穀類、蔬菜等種原,依使用目的、保存目標,就存放在短、中、長期庫房。短期庫種子供研究之用;中期庫做為交換、繁殖與評估,並定時試種在保存田間、檢測發芽率,長期庫以攝氏-20℃的低溫、低濕環境永久保存種子,依作物別可保存50至100年。
921大地震時霧峰災情嚴重,農試所距車籠埔地震帶僅500公尺,陳述回憶,大門前的馬路因地震擠壓而隆起,但種原庫僅一個貯存架因擠壓而扭曲,「一粒種子都沒有掉出來。」顯見政府建造種原庫時,就有耐震與防護的先見之明。為了確保種子安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也將水稻、雜糧、蔬菜等約1.2萬份種子備份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種原庫。
種原中心成功栽種低需冷性的溫帶果樹,若全球暖化持續發生,這些在台灣的種原將能提供高緯度地區國家種植。(莊坤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