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奇蹟之書」
勤於筆耕的焦元溥,27歲(2005年)就出版了3本多達63萬字的《經典CD縱橫觀》,在樂評界累積不少知音與讀者;從小學鋼琴的他,更深入鑽研歐美鋼琴學派的傳承和演奏詮釋分析,2007年即完成遍訪全球五十多位頂尖鋼琴家的《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被譽為一本「奇蹟之書」。
為什麼願意花5年時間,穿梭歐美的巴黎、柏林、莫斯科、紐約、波士頓等大城市,紀錄鋼琴家的演奏態度,完成這本重量級著作?
焦元溥說,起因來自「困惑」。「當我在聽音樂會和研究不同版本時,常會有『為什麼不照樂譜演出?為什麼他這裡要這樣彈?』的疑問,最好的答案當然是去問鋼琴家本人,才有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然而,只是名學生、沒有任何組織頭銜的焦元溥,如何說服行程滿檔的知名鋼琴家,接受他的訪問?
焦元溥說,剛開始的前十位鋼琴家最困難,逐漸累積出口碑後,他們會「好康相報」,約訪就順利許多。
同樣是古典樂迷的作家楊照在序中說,除了誠懇與耐心,焦元溥靠的是他展現出的能力,讓這些大師級演奏家,「尊重他的音樂能力,不敢輕忽他,甚至不願輕忽錯過和他談話的機會。……因為他們很快就會在他身上辨識出『同類氣質』。」
「他會在適當的時機,提出關於鋼琴家某首曲子某次錄音精確的問題──『在第2樂章第18小節,你為什麼捨棄踏瓣不用?』」楊照說,當世界級鋼琴家被問到這種問題,也都不得不打起精神來,認真思考。
例如大陸出身的青年鋼琴家安寧(1976~),即因在報上看到他精闢點出自己詮釋意念的樂評而主動探詢:「誰是焦元溥?」兩人從此熟識,安寧也成為他最早訪談的鋼琴家之一。
另一位深受國際樂壇重視,20年來不曾接受訪問的波蘭鋼琴家齊瑪曼(1956~),則是在看到他擬好的三十多個深入問題後,主動把電話號碼留給他,並表示:「除非給我20個小時,才能仔細地回答這些問題。」
在訪談中,兩人談到齊瑪曼被戰火摧殘的童年、蕭邦大賽對波蘭音樂教育的影響、波蘭現代作曲家盧托斯拉夫斯基特別獻給他的《鋼琴協奏曲》作品、15年不曾錄製獨奏曲的原因,以及齊瑪曼公開批評美國入侵伊拉克的道德勇氣等。
這本出版社原以為是小眾、首刷得賣一年的著作,竟在短短5個月就賣了6刷,可見焦元溥的專業功力和文字魅力。
音樂是人生志業
透過著書立說、演講、主持廣播節目,焦元溥努力傳播音樂知識。而他的演講,絕對不是空泛的音樂導聆。「如果我總是在演講時播放《卡農》、《給愛麗絲》,或者談的主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莫札特名曲,那麼聽眾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就會永遠停留在淺薄的皮毛,也不會願意再花時間和心力探索。」
焦元溥將持續進行全球鋼琴家的訪談,他的寫作計畫更已排到6年後。採訪末了,他提及曾拍攝多部音樂紀錄片,並為李希特、顧爾德等已故鋼琴大師留下珍貴訪談紀錄的法國紀錄片導演布魯諾.孟塞傑,頗有「有為者亦若是」的嚮往。
可以想見,在古典音樂找到人生理想的焦元溥,未來也將如孟塞傑般,為當代的古典樂界,留下既豐富又詳實的觀察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