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倒數計時」,
美國人會想起第一次發射的太空船,
中國人想起當年的大專聯考,
韓國人則想起即將舉辦的亞運與奧運。
這座大競技場可容納十萬觀眾,將是一九八八漢城奧運點燃聖火的地方,連韓國人都自各地前來觀光。(張良綱)
一場不許失敗的考試
從漢城街頭到處林立的「倒數計日」牌,以及蠶室運動場軍人荷槍把關所透出的緊張氣息來看,奧運對韓國,確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考試」。
據漢城奧運委員會估計,一九八八年,全世界將有一萬三千名運動員、七千名記者、五千名代表,以及廿七萬觀光客同時湧到。
除了這將近卅萬的「目擊者」之外,透過衛星轉播,全球更有數以億計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這小小的半島國家上。
「沒有任何廣告會比這效果更好」,這是韓國Nassar網球製造廠在解釋他們為何積極爭取「奧會指定用球」資格時所說的一句話,卻同時詮釋了韓國決心舉辦奧運的原因之一。
運動場區美則美矣,卻是門禁森嚴,充滿緊張氣息。(張良綱)
終於戰勝日本
為了爭取奧運主辦權,韓國煞費苦心,未雨綢繆了許多年。
要辦奧運,首先得樹立體育大國的形象。
韓國一向重視體育,不但對經費來源、運動場的設置、選手的培育,都有強制性的法令規定;自一九七三年起更開放香煙廣告,將收入全數充做體育振興基金。
在多方條件配合下,韓國的女籃、男籃、足球、射箭、排球等項目,果然多次在國際體壇獲得傑出的成就。
然而光有「架勢」還不夠。要主辦一場國際性的運動盛會,運動設施的質與量是否合格?食宿、交通的安排是否能令各國運動員與觀光客滿意?視訊技術能否應付全球轉播的需要?在在都是問題。
要辦好這些事,錢不能少。經過仔細估計,以韓國現有基礎去辦一場奧運,大約仍需籌措卅億美元。這筆不小的數字對已負債四百多億美元的韓國來說,真是難上加難。
幸而經濟企劃院(地位相當於我國的經濟部加經建會)把難題一肩擔下。韓國奧委會解決了後顧之憂,便在一九八○向奧運總會提出主辦的申請,同時大量趕建運動設施,終於在次年擊敗日本的名古屋,贏得第廿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
「那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提及五年前的往事,漢城奧運委員會常勤委員全祥振仍掩不住得意。
(左)漢城街頭,奧運「吉祥物」——卡通老虎隨處可見。(張良綱)
紅色的一九八八
如果說,一九九七是個「灰色」的數字,正惶惑著香港人的前途;那麼,一九八八必然是相反的「紅色」——它正激昂起韓國人的自負感,要在那年漢城奧運時,向全世界證明:韓國是個一等國家。
要成為一等國家,先要有一等國民。因此,韓國政府特別從國民的表現與形象著手。
為了迎合世界先進國家保護自然生態的觀念,漢城自一九八四年五月開始,便全面禁止販賣狗肉、蛇湯等傳統性的「珍餚美味」。原來賣這些食物的餐飲店,都被要求關門或遷到漢城以外的地區,否則將被起訴,並斷絕水電的供應。
與觀光客會有直接接觸的大飯店與計程車司機,在衛生與禮貌方面,受到了更多的要求。
現在,漢城各地的計程車司機在政策的執行下,都穿戴著乾淨的白襯衫、白手套,確實讓觀光客留下很好的印象。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對英語一竅不通,使外籍乘客大傷腦筋。
(上)在未來的奧運會場做練習,選手怎麼可能不精神抖擻?
「書」到用時方恨少
英語不好,不是計程車司機才有的困難。韓國由於樸正熙總統時代抵制外文(英文與中文),又一直禁止國民出國觀光,所以一般人對英文都不太重視。
過去與外國人的接觸少倒也罷了,但眼見一九八八年就要來臨,那時漢城到處都是問東問西的老外,英語不通問題就嚴重了。
因此,不但韓國各級學校開始在上課時間教英語會話,電視、報紙開闢學英文的時段與專欄,連計程車司機,都人人發了一本英文手冊,讓他們「抱抱佛腳」。
為使觀光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韓國更打算在奧運時,把韓國的傳統文化呈現出來。
在這方面,除了漢城奧運選用韓國傳統美術中常見的老虎作為吉祥物外,還在地下鐵的壁面、運動場的外觀上,大量運用八卦、傳統樂器、兵器的造型做為設計重點。
傳統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表演與展覽,更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到十月底止,安排了十七場公演、十五場展示會,稱為「奧林匹克藝術文化節」。
下)奧林匹克公園已規劃完成,靜待一九八八的來臨。(張良綱)
上天下地興土木
為了提供一流的場地與設備,韓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破世界紀錄的高速度、低費用,來進行各項建設。
像漢江,原本因長年汙染而變成一條「死河」;為了奧運,韓國以三年時間救活它。不但攔截汙染源,使漢江重見游魚,還把挖起來的淤泥,建了一條由金浦國際機場直通奧運會場的「奧林匹克」六線大道。
漢城原本只有一條建於一九七一年、長僅七.八公里的地下鐵;為了配合奧運,又在七年時間媦W建了三條。
運動比賽場地與相關設施,更是硬體建設的重點。
據估計,漢城奧運期間,韓國共需提供卅四個主競技場。除原有的十八個場地正翻修與擴建外,漢城還新建了十六個,所有競技場均設置通信終端機,可隨時向採訪人員輸送最新競賽資訊。
這些大手筆均所費不貲。漢江與地鐵,就花了十四億美元;其他運動場、選手村等設施,共花費十七億美元。
其中雖然不乏像釜山水銀灣遊艇場,因設計錯誤而不能使用,及大競技場排氣不良、天雨漏水的失敗例子;大體而言,漢城已經精打細算,儘量把每分錢花在刀口上了。
例如為運動員及記者所蓋的選手村及記者村,就是由民間建設公司出資興建的高級住宅,蓋好後先賣給漢城居民,等奧會結束再交屋。
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舉重場,也經過巧妙的設計。它的更衣室特別安排在後台,平時可供市民觀賞話劇表演。
「現在話劇在韓國很風行,但一直沒有很好的場地」,漢城奧委會國際新聞輔佐官金真鎬說:「所以,蓋這個舉重場並不算浪費。」
類似的情形在自行車競賽場也能看到——冬天只要把跑道內的場地放滿水,就是一座標準的溜冰場。
(右)傳統戲劇也是迎接奧運的重要節目之一。(張良綱)
賺錢花招不少
花了那麼多錢,總要想辦法回收。漢城奧委會除了一般奧運主辦國常利用的固定財源,如紀念幣、紀念品、商標權利金、門票等收入外,還想了各種花招。
其中最特別的一種是,對國民發行的「奧林匹克獎券」。這種獎券一張賣韓幣五百元,第一特獎可獨得獎金韓幣一億元(約十一萬四千美元)。
獎券攤在地下鐵、街口隨處可見。一方面基於愛國心理、一方面心存發財,前來捧場的人還真不少。
不過這些都是「小魚」,漢城奧委會把最大的希望寄託在國際電視轉播的權利金上。
依照韓國打的「如意算盤」,電視轉播金應可收入七億五千萬美元左右。這是根據過去每屆奧運二.五倍的成長率,乘上一九八四美國洛杉磯奧運時三億美元的收入而算出來的。
但是,這回韓國的希望落空了。
根據漢城奧委會電視放映權課長金炳日透露:美國三家電視台中,以NBC出價最高,但也只答應付給韓國三億美元;其餘要再看廣告收入而定;因此,以最樂觀的情況估計,韓國頂多也只能拿到四至五億美元。
「這次由漢城奧委會直接支出的費用是八億美元,和收入相抵,應該沒有赤字」,全祥振表示。
但如果把漢江、地鐵的費用也加進去,就無法再這樣安慰自己了。
奧運設施被要求隨時維修,不得有一絲差錯。(張良綱)
還是赤字
韓國有份新聞刊物曾經報導,漢城地下鐵共負債二兆零九百億韓幣,目前每天能收入三億元,但要攤還的本利卻高達十三億,「這是一個愈滾愈大的雪球」,評論中這樣警告。
然而不在乎的卻大有人在。
「我們辦奧運賠一點無所謂,因為國內本來就需要有地下鐵、運動場」,韓國駐華公使徐世麟表示:「這是投資嘛!」
從「投資」觀點來看,辦奧運所進行的各項建設,不但促進了建築業發展,還吸收因海外工程不景氣而大批閒置國內的人力。
「何況,只要這次奧運辦成功了,韓國在世界上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對我們出口會有很大的利益」,全祥振說。
為了廣闢財源,漢城奧運會已經開始販賣大量的周邊商品。(張良綱)
賠了錢賺得民心
更有利的,是贏得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能舉辦奧運的國家沒有幾個,韓國卻是其中之一」,曾留學美國的金炳日,說出這一代韓國人共同的想法。
正因為這樣的信心,當去年漢城奧委會公開徵求奧運期間的志願工作者時,竟有十一萬六千人報名。
「我們原來只需要三萬人,但為了讓大家有參與感,到時我們會為全部應徵者安排工作」,金真鎬說。
奧運是全韓國的大事,全斗煥政府也進行得有聲有色,所以,現在連反對黨都先偃兵息鼓,靜待一九八八年後再「算總帳」。
一個奧運,竟驅策著全韓國人為它這樣投入,真不免令人想起那則驢子被掛在鼻前的紅蘿蔔騙著跑的寓言故事。但無論「手段」如何,促使韓國現代化的目的若能達到,這也算高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