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球高單價自行車的研發與製造重鎮,其中巨大機械的捷安特與美利達工業旗下的「MERIDA」兩大品牌,並稱自行車雙雄,是精銳中的精銳,每年皆為我國創造新台幣數百億元的出口產值。
相較於鋒芒耀眼的巨大,「老二」美利達的企業作風低調,很少成為媒體焦點。但近兩年來,卻屢屢交出讓「老大」深感威脅的成績單。
該公司的股價不但在去年曾超過巨大機械,也首度擠入由經濟部工業局遴選的「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的前十強。究竟這家已有40年歷史的自行車老店,如何擦亮招牌,讓企業攀上高峰?
對國內的自行車業來說,去年的大事之一,就是美利達首度登上自行車股王寶座,雖然股王坐不了多久就還給了巨大機械,但「老二」美利達,居然能與身為台灣自行車代名詞的巨大捷安特平起平坐,甚至連前3季的每股淨利(EPS)都高達7.92元,勝過巨大的7.05元,讓外界十分驚奇!
美利達的營運表現氣勢如虹,主因在於其自有品牌及代工的高階自行車,廣受全球市場歡迎。根據統計,該公司在2013年已出貨250萬輛自行車,整車出口平均單價更高達537美元,約為台灣自行車出口平均單價的1.5倍,亦是國內自行車平均出口單價最高的品牌。
焊接、噴漆、組裝,美利達將高階自行車的生產線根留台灣,也造就了中彰地區上千人的就業機會。
美利達工業是由已在2012年辭世的台灣第一代機械工程師曾鼎煌創辦。曾鼎煌年輕時曾是機車零件的供應商,1970年代,某次因公赴美時,無意間發現美國的自行車店拒修當時品質不良、風評欠佳的台灣製腳踏車,深感屈辱的他,下定決心爭一口氣,自此跨入自行車的領域。
1972年,曾鼎煌成立美利達工業,深受日本技職教育影響的他,對技術、產品的要求一絲不苟,逐漸打開歐美大廠的自行車代工市場,198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英國品牌「來禮名車」,其實就是美利達自行車的化身。
秉持著「好天要存雨來糧」哲學,曾鼎煌是標準的「敢衝型」創業家,他曾力主美利達應朝功能性更強大的高階自行車發展,方能提高產品毛利。因此早在1996年,美利達即開發「Robotwelded」自動焊接技術,成為全球首家將機器人焊接技術導入鋁合金車架生產的廠商;它也致力嘗試新材質與新技術的應用,並成為我國第一家推出電動自行車,且為全球首家具量產鎂合金自行車技術的業者。
熱愛自行車運動的美利達董事長曾菘柱認為,自行車已成為台灣的代名詞!
1988年,美利達推出自有品牌「MERIDA」自行車,特別選擇北歐挪威為出發地,避開美國、西歐等主要客戶市場。不過,品牌剛起步時,美利達的營運方針,仍在代工與品牌間擺盪,儘管曾鼎煌有心強化自有品牌,卻又擔心客戶抽單。當時公司絕大比重的營業額,來自替Schwinn/GT、Specialized及Scott三家歐美大廠代工;以歐洲為主要市場的自有品牌MERIDA,僅占總營收的10~20%。
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美利達最大客戶Schwinn/GT宣布重整,致使公司瞬間失去35%的訂單,甚至被倒了台幣數億元的應收帳款,美利達也陷入了成立28年來首度虧損的危機。
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2001年,美利達的第二大代工品牌Specialized,也傳出財務危機。這一次,美利達決定主動出擊,一口氣買下Specialized 49%的股權,換得參與Specialized的品牌決策權與100%訂單生產權,並同意MERIDA自有品牌決不進攻美國市場的交換條件。
這項策略性投資影響深遠,自此美利達確立了MERIDA與Specialized「雙引擎」的成長策略,揮別了「隨時擔心客戶轉單」的噩夢;更藉助早已身為全球高價自行車領導廠商的Specialized品牌力量,協助仍在摸索市場的MERIDA,建立研發生產與品牌行銷的專業分工。
這場成功插旗頂級品牌的關鍵戰役,也成為美利達在過去10年營收大幅成長的主因。
焊接、噴漆、組裝,美利達將高階自行車的生產線根留台灣,也造就了中彰地區上千人的就業機會。
很多人好奇,美利達為何選擇入股而非併購的方式經營Specialized?其實這是經過縝密計算的商業決策。
「就像美國血統的IBM筆電,掛上中國大陸的Lenovo品牌後,很多歐美的死忠消費者就不埋單了;若是源自加州的Specialized也變成台灣品牌,難保原本穩定銷售的北美市場不會產生變化,」美利達發言人、副總經理鄭文祥解釋。
合資入股的策略投資,自此也成為美利達擴展布局海外市場的秘技。有別於巨大捷安特成立100%子公司打自有品牌的作法,美利達會精挑與合作10年以上的經銷商,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或者直接循Specialized模式投資其品牌;而美利達對合資公司的持股,頂多維持3~4成,經營權則交給對方。
這背後的邏輯是,如果美利達掌握公司主導權,合資者將只是打工仔,沒有賣命誘因;但若讓熟悉當地環境的合資者當老闆,他們會努力行銷美利達的產品,業績就能衝刺長紅。
目前美利達在歐洲已有9家子公司,有8家皆採此合資模式運作;其中又以位於德國的美利達歐洲(MERIDA Europe)角色最為吃重。
鄭文祥指出,德國的造車工藝舉世聞名,美利達將研發中心設在德國汽車工業重鎮斯圖加(Stuttgart),可就近延聘世界一流的產品設計師與機械工程師;當德國研發中心接收最新流行的顏色、樣式等市場訊息後,會將其轉化成研發概念,再與台灣總部共同研發最終產品,是帶動美利達自行車設計走向的火車頭。
焊接、噴漆、組裝,美利達將高階自行車的生產線根留台灣,也造就了中彰地區上千人的就業機會。
除了與國外經銷商建立命運共同體的合作關係,美利達將高價自行車的製程關鍵技術根留台灣,更是品牌競爭力始終不墜的關鍵。
2003年,因應台灣自行車產業外移的危機,自行車界的兩大龍頭、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及美利達創辦人曾鼎煌,放下企業競爭的歧見,整合國內自行車上下游供應鏈十餘家零件廠,組成「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傳為業界佳話。
美利達二代接班人、董事長曾崧柱指出,參與A-Team的廠商,彼此無私奉獻、交流管道暢通,如巨大、美利達曾一起赴日參訪,學習豐田汽車的生產模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更大方開放自家工廠產線供對方參觀,共同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高單價自行車的生產基地。
「A-Team整合產業鏈後,真正達到『閉門造車』、『集體練功』的具體成效,也讓業者得以大幅縮短產品交期。像美利達現在每35秒,就能生產一台售價達新台幣十餘萬元的高檔自行車,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競爭優勢,」曾崧柱驕傲地說。
目前美利達出口的自行車,已行銷至全球77個國家,並在台灣及中國大陸設有4個製造廠。2013年集團合併營收(含MEDRIDA、Specialized、Centurion等品牌),已超過新台幣250億元。其中位於彰化縣大村鄉生產高階車種的台灣廠,營收高達160億元,是集團內的研發重鎮與金雞母。
登山車之王,公路車之后優質產品需要有強勢的行銷策略相輔相成,美利達選擇以贊助選手及車隊的運動行銷切入市場,一方面可藉由專業選手的測試建議,不斷改進自行車的功能;另一方面則能因名人加持,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及忠誠度。
目前該公司旗下已擁有MMBT登山車隊(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及Team Lampre-MERIDA公路車隊等兩支車隊,其中MMBT更被譽為是近十年最強的登山車隊,曾囊括雅典奧運金銀牌、世界錦標賽冠軍、歐洲錦標賽冠軍、世界盃巡迴賽冠軍等多項榮譽。
Team Lampre-MERIDA則是美利達去年起贊助的公路車隊。鄭文祥指出,過去美利達主打登山車,公路車銷量約僅佔品牌營收的15%;未來幾年,將更積極布局公路車,目標是繼「登山車之王」後,再贏得「公路車之后」的美譽。
繼巨大機械之後,美利達今年也被經濟部工業局評選為足為其他中小企業表彰的「卓越中堅企業」。自行車雙雄都獲得殊榮,顯示自行車早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利基產業之一。
「想到汽車就想到德國、想到時尚就想到法國、想到鐘錶就想到瑞士,而自行車的代名詞正是台灣,這個願景,我們已經實現了!」曾崧柱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