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山的天敵:土石崩落與蟲害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有兩大保存目標,一是地景,二是馬尾松天然林。
火炎山的土石崩落是自然現象,然而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雨量極端,許多專家擔心火炎山會加速崩落,甚至消失。
「火炎山的邊坡每年平均後退1.5~2.5公尺,部分地區甚至達到3公尺,」林俊全說,他的研究團隊從1986年開始,長期觀察火炎山的沖刷情形,並與林務局合作取得空照圖,建構3D模型,從多角度觀察邊坡後退情形。「相對於其他地區,這樣的後退速率是非常快的。」其中又以2002年的變遷幅度最大,主因是受前一年的桃芝颱風及納莉颱風影響。
火炎山會因此消失嗎?林俊全指出,在邊坡下方,崩落物質會堆積成新的崖錐,彼消此長,自然平衡的奧妙,莫此為甚。然而,人類行為卻可能破壞這個平衡,「一旦崩落下來的土石被挖走,火炎山很可能會逐漸消失不見。」林俊全強調,設立自然保留區的目的就在於杜絕盜採砂石,讓一切回歸自然法則,尊重自然演替機制。
另一方面,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調查隊於2002年進入山區調查,發現馬尾松正面臨滅絕危機。
生態學家陳玉峰指出,由於外來物種松材線蟲危害,192株馬尾松,僅有中小型的11株尚未出現感染症狀,也就是說約95%的馬尾松都已染病。
由於自然保留區的管理標準比國家公園更嚴苛,禁止人為改變保留區的自然狀態,必須完全尊重自然演替法則。
難道就此放任馬尾松滅絕?
為避免從冰河時期便遺留下來的物種絕跡,林務局決定在不違背自然保留區宗旨的情況下,搶救瀕臨滅絕物種,同時也從中汲取對松材線蟲的防治經驗,以保護其他樹種免受其害。做法是一方面蒐集種子,建構基因資料庫,以維持物種存續;另一方面,在火炎山東北角嘗試野外種植復育。
大火背後,生意盎然
《西遊記》裡,火焰山附近的村民,要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驅除火氣,才能耕作,三義火炎山卻活脫脫是一座生態寶庫。
火炎山有南北兩端的水氣滋養,北側未崩塌處其實綠意盎然,只因南側地形太過搶眼,而少有人關注。
這裡不僅有低海拔天然林場,還有人工造林的相思樹、油桐,與台灣特有的金毛杜鵑、鮮豔的桔梗蘭,為山林添色。
火炎山也是保育類動物石虎的主要棲地,由於生性機敏,行動迅速,野生石虎極少被鏡頭捕捉到,火炎山地區設置的紅外線攝影機,久久才能拍攝到一次珍貴畫面。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之前曾收容過一隻兩個月大的石虎寶寶,推測牠的棲地可能因附近開發案被破壞,才與母親失散。
三義火炎山看似不毛之地,背後卻滿載生機,或許大地之母,正是要用這大火般的樣貌,來保護它珍貴的兒女,不受人類肆意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