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是:一位移民某國,正在坐「移民監」的台灣人,因為受不了平靜無波而單純的日子,雇船偷渡回台灣,享受五光十色、多彩多姿的生活後,再偷偷「回歸」。
有人羨慕移民國外的朋友,「可以天天釣魚,享受人生!」對方一臉無奈,「偶爾釣釣魚很愜意,天天釣嘛則會瘋掉!」
農曆春節後,台北一家浙江老館子高朋滿座,有張十幾個人的大桌子,其中有六位來自溫哥華。他們都是我國移至加拿大的移民,趁著過年回來度假。「還是台灣的家鄉味道地……」
移民,其實不是現代華人的專利,早在清代就有大量的人口外移。移民的原因林林種種,目的都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在一波波移民至五湖四海奮鬥、生活後,新的現象逐漸出現,那就是移民「回籠」。
最明顯的例子是,港、台兩地分別因政治、環境、教育等因素出走的移民,因海外的經濟不景氣或其他理由回流。有的人是全家回來,大部分的人採先生回香港或台灣、妻兒留海外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內在美」(內人在美國)、「太空人」(太太不在家)、「空中飛人」等名詞於焉產生,成了「半移民」的代名詞。
根據統計,一九九二年回流的香港移民,約有一萬人,佔當年移出人數的百分之十六。而一九九三年,回流人數近二萬人,佔移民人數的三成。
台灣地區移民回流人數雖無精確的數字,但據移民業者估計,自一九九○年開始,西方國家經濟蕭條,取得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等國居留權的新移民家庭,在完成報到手續後,有約半數家庭的男主人又回籠。
從人稱「寂寞天堂」的海外飛回港、台「快樂地獄」,想必其中有幾許的矛盾,也有內心反覆的掙扎。本期封面故事特別為港、台地區的共同現象做了連線報導,探討移民回流的原因及影響。
而本刊同時也開放對外徵稿,歡迎您投遞移民歷程的老照片,或告訴我們您移民海外的心情或值得他人分享的點點滴滴。
自光華開闢海外生活徵文專欄後,陸續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文章,讓我們的編輯群十分興奮,也大嘆:早就該開始了!
在幾大類項目中,「我如何教育下一代」來稿最豐,顯示中國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與用心;而「移民老照片」至今仍無來稿,希望讀者能撥冗「翻箱倒櫃」,找出您珍藏的老照片,附上簡單的說明,寄給我們,讓光華的讀者分享您(或您的祖父母輩)移民生涯的珍貴留影。
此外,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的光華,將於今年上半年起展開在「二十周年慶」,其中「尋找老讀者」活動,歡迎您來參加。(詳情請見內頁廣告)
從創刊時的卅六頁到今天的一百餘頁,光華努力從早期所謂的「軍中雜誌」或「政府刊物」努力蛻變成今日的綜合雜誌。除了歷來編輯們及其他工作人員的用心之外,讀者對我們的支持與督促,更是這份刊物持續精進的最大動力。有一位讀者在多年閱讀後,給我們寫了一封信,目的是想捐款給前幾期報導的「地下鄉長」——阿坤伯,希望我們轉交支票讓他濟貧。也有讀者來信要求「放大字體」,因為他們的老花眼鏡對光華目前的字體不管用……。不少在海外留學的讀者告訴我們,他們在作研究或寫論文時,光華的叢書與雜誌幫了不少忙。
讀者寄來的支票,我們已轉交。在放大字體方面,「文摘」已率先採行,細心的您想必已經發現。其他報導性文章因牽涉到篇幅的問題(中外文字體放大後,將加長篇幅),現在編輯部正在研擬可行之道。
對於「捲土重來」的專欄「海內外交流道」,我們也希望讀者若有任何與留學、移民或其他待解的疑難雜症,可以來信告知,我們將蒐集有關的資訊刊登,提供您迅速的服務。
至於一般的報導,也歡迎您提供點子,畢竟編輯部的人力有限,如果能發動光華分佈在全球的讀者群,提供線索,刊物的內容自然更為豐富,可讀性也會更高。
二十周年慶的熱身運動即將開始,光華的老朋友,請務必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