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拜讀貴刊中英文北美版第九期的附贈建築別冊之時,其中一篇「建築與人的初次對話──金光裕談建築展」的兩張圖片說明疑有錯誤之處:
第4頁的台南孔廟圖片英文說明:
根據黃靜宜及王明雪所主編《台南歷史散步(上)》(遠流出版公司),明永曆三十七年(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入台,當時的先師聖廟(即今台南孔廟)已大部份傾毀。清廷所派的巡道周昌與知府蔣毓英於隔年予以整修,改名為「先師廟」,並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將「台灣府儒學」(簡稱台灣府學)設立於此。直到清末建省前,台灣府學一直是台地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因此博得「台灣首學」的美稱。由此典故,可知「台灣首學」英文翻譯應該是「the top academic institution of Taiwan」,而非「the first school for the children of Taiwan」。
第4及5跨頁的圖片中英文說明:
下圖中的石坊不是如文中所說的「蕭氏貞節牌坊」,而應該是台南孔廟前的「泮宮石坊」(圖片中的「泮宮」兩字經過歲月的磨蝕,至今依然清晰可見)。依據前面所提之書──《台南歷史散步(上)》的記載,清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台南孔廟時,因見大成殿的東北方建有高樓(即文昌閣),於是決定在其東南方建一座石坊,「以壯其制」。全台灣的所有孔廟中,僅台南孔廟有此設施。「泮宮」代表郡縣之學,而石牌坊本身則有表彰至聖先師孔子之意。「泮宮石坊」本來位於台南孔廟的最外出入口,日據時代為了開闢南門路,而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的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難怪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該石坊原是孔廟的一部份。以上說明,敬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