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人亞里斯多德曾為「正義」下了一個定義:「每個人得到其應得的部分。」相信對「正義」的追求,是大多數人所嚮往的目標,但何謂正義,以及是「誰」的正義,則是經歷了漫長的辯論、發展與演變。17世紀以降,洛克的天賦人權思想,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礎,「自由人權」的理念亦是各時期人們前仆後繼、努力不懈的核心精神,而台灣得之不易的民主果實,除了呼應世界的民主化潮流,也是在地人們追求「正義」、「人權」與「自由」的具體化呈現。
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人們對於「正義」、「人權」的追求不曾停歇,如國家人權博物館在景美園區所舉辦的「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特展,透過放映會、工作坊與集章活動等方式,讓台灣的「人權教育」向下扎根;來自南台灣的龐克樂團「滅火器 Fire EX.」,在社運期間,透過生動的詞曲創作,表達對群眾運動訴求的支持;位於台北民生社區的「食憶大齡食堂」,則讓退休長者走到料理台前,展現好手藝,重拾人生價值,打破高齡者重新參與職場的刻板限制。
在這自由民主的土地上,也孕育出如台青蕉樂團、生祥樂隊等為在地發聲的樂團,以及造就出如桑布伊、阿爆等將原住民歌曲發揚光大的歌手;而位於北投的鳳甲美術館,則藉由文獻史料、田野踏查及遊戲體驗等不同方法,喚起大眾對於地方的關切;此外,台灣還組成醫衛國家隊前進東南亞,向友邦展現精湛的醫術與醫療實力。
在現今大量的網路資訊中,或許縮小了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但在沒有親自到訪之前,所有的異地文化,都還只是存在於圖片、影片、文字及自己的想像當中,也唯有親身經歷的真實觸感,才能紮紮實實的交織成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經驗與回憶。
「這是我與台灣的緣份。」屏科大教授、多米尼克籍的邱亞伯說道,本期《光華》有來自多米尼克及印度籍人士的專訪,由他們的口中來述說當初來台的種種緣由,以及在此所結下的深厚情誼,也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來一趟台灣,感受一下這裡的美好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