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於1996年8月就曾刊出一篇專文〈亞特蘭大‧台灣原住民發聲!〉,報導當時美國亞特蘭大奧運宣傳短片中使用的音樂,逕自擷取台灣阿美族的歌聲,所引發一連串著作權的侵權問題。不論是原住民族口耳相傳的歌謠,還是台灣頗具獨立音樂特色的歌唱比賽、音樂節、唱片行或展演空間,這些都是台灣原創音樂的珍貴資產,值得我們來捍衛與珍惜。
如同蒂摩爾古薪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Ljuzem Madiljin)受訪時所提:「排灣族文化最美的,不是大家刻板印象裡的節慶祭儀、唱歌跳舞,反而是這些文化的細節,以及裡頭人跟人的情感交流。」原創──來自於這塊土地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來自人與自然與萬物間的深刻互動與體會。而想要對台灣獨立音樂有所了解的讀者,不妨翻閱本期《光華》相關報導,相信能帶給您不同以往的音樂體會。
透過「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而「語言」則是不同族群間,最直接的溝通方式。此次《光華》翻譯座談在台師大圓滿落幕,有來自中山女中、明倫高中與建國中學等校師生的共襄盛舉,座談內容探討翻譯實務與技巧和跨國文化的分享與學習,尤其三位外籍編譯:Robert Fox(美國籍)、山口雪菜(日本籍)與陳德銘(印尼籍)生動活潑的分享,獲得與會師生的廣大迴響。已連續舉辦兩年的《光華》系列翻譯座談,今(2021)年會以何種形式呈現?與會來賓又會分享哪些勁爆有趣的內容?敬請期待。
而《光華》本期「島嶼行旅」單元,除了帶給大家台灣鐵道南迴線的故事,還有涵蓋荷西、明鄭、清領、日治、戰後等時期的基隆歷史場景再現,再加上台灣第一位女樹醫詹鳳春與國家鈔券雕刻師孫文雄等的精采專訪,套用紀錄片導演蕭菊貞於受訪時所說過的一句話:「台灣大概40歲以上的人,所有的離家,不管讀書、當兵,或是工作,幾乎都跟火車回憶是關連的。」而《光華》則是許許多多遠赴海外,不論是為了學業、工作,還是華僑的第二代、第三代,維繫「台灣」情感與回憶的最佳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