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您好!貴刊今年三月號(國外版)刊載的「拼音大戰」,對台灣未來極為重要,我是一個非常關心台灣的馬來西亞華人,在這裡有幾點建議想提出。
我認為台灣的街名、路名的中文譯音必須要統一,並且應考慮採用中國的漢語拼音作為標準才是明智之舉。中國在國際間大力推廣漢語拼音,我國(大馬)和新加坡的華文教學也相繼使用這系統了。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要與國際接軌,還是要選擇台灣優先,故步自封的把自己孤立起來,這就完全掌握在當政者的一念之間。
至於通用拼音,自然十分重要。我認為研究台語通用拼音應完全以台語作為考量才對,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套獨立的系統,台語的拼音系統是獨特的,以台語為基準的通用拼音應該納入台灣的教育系統,將其作為國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因為台語是台灣主流社會的地方語言,所以台灣的少數族群應在熟悉自身母語後,同時也要積極使用通用拼音來學台語,畢竟台語是台灣大多數人口使用的語言,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能說、聽台語,讓族群更為融合。相信族群的尖銳對立,將會隨著人人都通曉台語而逐漸緩和、消弭,台灣社會內部的安定乃至於融合共事,是可以樂觀期待的。
藝術多元,盼廣為報導
英國 Jenny
編輯先生:
很高興貴刊經常不定期地介紹台灣的畫家,使讀者能對台灣的藝術發展有所了解,只可惜看了這麼多年的光華雜誌,除了特別的聯展有不一樣的報導外,貴刊的專題報導始終集中於台灣的寫實畫家,很少提起抽象畫家或是新生代的藝術創造者。然而時代在改變,藝術也在演變,當代繪畫早已超越了寫實或賞心悅目就是好的時代,現今的藝術是多元的,除了欣賞寫實畫外,我們是否也應該多一些機會去接觸、嘗試了解不一樣的藝術作品呢?
編按:
台灣在藝術創作方面,的確已有多元化的發展,也有可觀的成績。本刊將加強這方面的資料蒐集與採訪,並於適當時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