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podcast上線了 一起聽那些讓台灣發光的故事 2021 2月 分享: 想知道台灣除了小吃之外,還有哪些驕傲可以跟世界分享嗎?何不跟著金鐘獎導播李正純,每週用10分鐘的時間,聽光華雜誌「最在地」的報導,深入台灣每個角落,尋找我們在歷史洪流與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認識那群低調卻又熱血的台灣人,透過創意與專業,在各領域追求突破。 節目資訊:線上收聽:每週四晚上8點,央廣《光華在線》 Podcast收聽 Apple: https://reurl.cc/raxYqy Spotify: https://reurl.cc/WEdOKx Sound on: https://reurl.cc/5olR96 EP1:尋回世界角落的台灣檔案-國家寶藏計畫 有一群人,義無反顧地踏上尋寶的路,只是他們尋找的不是深藏在洞穴裡、金光閃閃的珠寶財貨,而是藏在美國國家檔案局裡一張張一片片關於台灣的史料。這些寶藏無法使人致富,卻能讓台灣人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因為定錨過去,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堅定。 EP2: 米食復興運動-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 台灣人吃米的量屢創新低,從六、七○年代,每人每年動輒80~90公斤的量,到如今降至將近一半,甚至米麥的食用量即將呈現「死亡交叉」。這不僅是從以勞力為重的農業社會,進展到工商社會的必然流變;也是由於美援時代,麵粉大量輸台,影響國人飲食口味,繼而造就今日米麵雙主食的結果。 大趨勢看來,米消費量正在減少,但細觀,民間不少米農、米職人與餐飲業者,從產地到餐桌,異業合縱連橫,他們想為台灣米另闢出路,也為這一段「從吃飽到吃巧」的過程,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EP3: 「蔬」醒人心-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 全台各地不定期舉辦的「草獸派對」或是「無肉市集」,各式漢堡、鹹水雞、大腸包小腸、章魚小丸子等台灣小吃,通通變身為素食,讓人看了食指大動。由於人潮擠爆,有耐心,還要有策略地排隊,才能買到素食名攤的產品,無肉市集甚至必須事先自備餐盒,但卻有一群忠實粉絲全台北中南跟隨,市集到哪裡,他們就逛到那裡。 EP4: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 台灣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位於雲林四湖,一個靠海的小鎮,卻吸引許多外國客戶來談生意。董事長謝奇峯20年的經驗裡,幾乎沒有他做不出來的產品,從雞塊、東坡肉到鰻魚與草蝦,最近他還想研發素煎包,吸引老一輩品嚐植物肉的美味。 EP5: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非典型里長方荷生 在台北市極其弱勢、貧窮的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正努力一步步地實踐「是謂大同」的世界。在這個已有57年的老舊社區,雖然違建老舊,但在里長方荷生的號召下,各人發揮所長、在能力所及之處合作互助,有著暖暖的人際互動。 EP6: 享樂在流行-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這座結合音樂與文化的複合型園區,以流行音樂聚落的理念籌建,環繞式廣場空間規劃,將表演、文化、產業融合為一。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由流行音樂產業出發,創造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要用寓教於樂的文化渲染力,將流行音樂的軟實力,推向國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