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2021年光華翻譯座談

2021年光華翻譯座談

跨文化傳播之翻譯實務

2021 5月

想成為譯者嗎? 翻譯的工作總是令人著迷,而能輕鬆駕馭多種語言的譯者們,平常都在做些什麼?他們為何踏上翻譯之路,他們有哪些生活日常?平時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好的翻譯不只能準確地溝通訊息,更能傳遞文字背後的弦外之音。

與談人名單/綜合座談
陳彥豪/國立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教授(兼主持人)

Robert Taylor/《光華》英文編譯

Temmy Wiryawan/《光華》印尼文編譯

山口雪菜/《光華》日文編譯

翻譯實務討論面向

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的陳彥豪教授,推薦《光華》是學習翻譯很好的教材,並用光華雜誌的英文書名panorama來提醒同學,要放寬眼界學習。

If we don’t have “panorama”, we will be narrow-minded.

參與國際談判經驗豐富的陳彥豪教授也表示,《光華》報導與優秀翻譯工作的條件,是要達到to inform, to instruct, to persuade, and to entertain

座談會中邀請《光華》資深譯者分享

  • 英國籍的英文編譯Robert Taylor從事翻譯工作超過30年,是中、英、法、德流利的語言高手,他認為:

進行翻譯工作時,在看完中文的文章後,一定要放掉所有的中文結構,寫出像英文的英文,才能讓以英文為母語的讀者看得懂。

  • 翻譯經驗超過30年的日籍編譯山口雪菜分享:

譯者要思考讀者是誰,例如要翻譯「釣魚台」這樣的文章時,考慮到讀者是專業人士,因此她翻譯成釣魚台,而非尖閣列島,是全面思索下的決定。

  • 14年翻譯經驗的印尼籍編譯陳德銘說:

每天面臨跨文化轉換的考驗,如何正確傳達台灣的資訊給印尼的讀者知道,例如選戰時帶來的韓風、這個人很「台」、大甲媽祖遶境等語句,一定要很了解雙邊的文化,才能做出最好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