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造階梯教室出發,也為了提供學生更良好的上課視野,1963年,建築師陳仁和受高雄三信家商創辦人林瓊瑤委託,克服了結構、成本的種種難題,一幢獨創的波浪大樓拔地而起。
從外觀來看,由走廊延伸到教室的T型小梁,以90公分的間距依序排列,穩定結構之餘,也漸進式地調整樓地板的高低起伏,形成了波浪律動的建築體。走廊上配合波動的水泥座椅,及左右兩側連接各樓層的半弧形螺旋梯,更在樸實的混凝土結構中創造韻律的線條。踏入內部空間,教室空間以浪低點作為講台,浪升處設置學生座位,相鄰的隔間以相對方式配置,巧妙安排出一間間適合授課的教學場域。
建築師以精細的工程技術,創造出波浪大樓連續律動的動態空間,融合了教育機能與特殊造型,是台灣頗具特色的校園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