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位美術編輯有天騎著摩托車,在馬路上被另一輛摩托車攔下來問路。她看見對方從頭到腳一副『T模T樣』,不假思索便掀開機車的座墊,從行李箱中翻出一本『女朋友』送給對方。當時雙方都心照不宣,事後卻成了朋友。這種交朋友的方式很有創意。」
──「女朋友」雙月刊第八期
台灣第一個同志團體
與歐美國家同志運動由男同志社團主導的情形相較,台灣同志團體的興起有很大的不同──是由女同志開始發起的。國內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於一九九○年二月成立,至今已經歷八個多年頭了。從早期初創的篳路藍縷,到現在已略具女同志公共論壇的雛形,之間的努力與成長,全來自於「我們之間」的溫暖同志情誼。
台灣同志歷史田野調查工作者鄭美里在《女兒圈》一書中提到,台灣的女同志因為在性別與性取向──女性與同志身份上的雙重弱勢,在社會上受到更大、更多的壓力,而較難看到她們,與聽到她們的聲音。然而,國內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卻全然打破這樣的困境,不斷成長,儼然成為台灣同志論述與運動的重鎮。如:一九九二年,在台灣同志運動尚未蓬勃之時,「女朋友」就曾率先針對「台視新聞世界報導」偷窺T-bar、欺騙採訪形象中性的歌星潘美辰,發表抗議聲明,在社會上引起普遍迴響,最後,新聞評議會裁定「台視新聞世界報導」新聞處理不當。
由於同志多少都有著「曝光」的壓力,所以他們多以團體的方式現身發言,相對的,也因此有著一層淡淡的神秘感,但我這次和「我們之間」接觸與採訪的過程中,卻接受到她們無比真誠與熱情的回應。
「我們期待平等的尊重與對待,所以也樂於伸出友誼的手。」接電話的義工如此說。
國際視野
「我們之間」對外發言的義工魚玄阿璣剛參加在美國召開的第二屆「亞裔暨太平洋島嶼女同志、雙性戀者大會」與「第一屆華人同志大會」歸來,她在會議中發表專題演講,介紹台灣同志運動及「我們之間」的發展情形。
「他們聽說台灣竟然已有許多同志團體,同志的空間也拓展許多,都怳斃撜Y與興奮。甚至有一些華僑同志滿心期待,認為可以回到充滿包容與關懷的台灣生活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魚玄阿璣說。「害得我只好勸他們別貿然行動,雖然目前台灣已有同志的社群與社交生活,但還得考慮自己工作上的生涯規劃呢!」說著,魚玄阿璣和另一位義工一凡都笑了出來。
其實這並不是「我們之間」第一次與世界性的同志團體進行交流,早在一九九○團體成立的那年,她們就參加了在曼谷舉辦的第一屆亞洲女同性戀大會,甚至在一九九五年她們還以地主國的身份,參加在台北主辦第三屆的亞洲女同性戀大會。
「從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中,我們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也更清楚地看到,台灣的同志生活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魚玄阿璣說。
「女朋友」的感覺
她們帶了幾本社團的刊物「女朋友」來。出刊已至二十三期的「女朋友」是台灣同志論述與女同志社會評論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刊物,刊物曾辦過多次座談會,進行許多台灣女同志歷史的田野採集,發表過多項的社會評論與同志議題意見。比較有趣的專題如:和異性戀握手、情變、同女話高潮、愛恨雙性戀、假面的結婚(與男同志假結婚之利弊)、少女薇特的煩惱……等都曾引起熱烈探討。
「我們將『我們之間』期許為運動性與聯誼性質兼備的團體,因為我們相信運動是需要群眾的,而群眾需要以聯誼的方式維繫情感,所以我們選擇以辦刊物,來作為『我們之間』活動的主要方式。」魚玄阿璣說。
她也指出,「女朋友」期待透過文字的傳播,建立社群的感覺,使這本雜誌成為女同志的公共論壇。例如:「命名權」問題一直是台灣同志論述中討論的焦點,由於過去同性戀被污名化的結果,加上對性別議題更具包容力的要求,台灣除了「同志」一詞外,尚有「酷兒」(QUEER)、「同女」(女同志)、「拉子」(女同性戀)等等名詞為論述者廣泛使用,而因應國內不同性別角色的定位,如:T(BUTCH)、婆(FEMME)、不分(ANDRO),「女朋友」也經常使用這些名詞,強調更多的平等與包容,創造更豐富多元的同志文化。
「我們之間」的經費來自於會員每年繳交的會費,而「女朋友」的發行收入也剛好能夠打平,並沒有造成「我們之間」的經濟負擔。「『我們之間』的運作全靠義工支援,所以減去了人事上的開銷。」魚玄阿璣說。
目前「女朋友」的發行量為二千本,是我們之間發言的主要管道,另外,「女朋友」的編輯群也在「自立早報」開闢一個「我們之間1998週記簿」專欄,和社會進行溝通。
聰明、勇敢的台灣女兒
與其他同志團體相較,「我們之間」的構想更活潑、慧黠、吸引力怢活C
「在同志運動中我們曾提出一些有趣的構想,如一九九六年『同志彩虹情人週』我們便主辦了『同志資訊中心展』活動,並共同提出『同志夢中情人票選』的構想。我們甚至提出,希望在彩虹情人週,全國的同志及支持同志的人可以每天依序穿著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來表達同志旗幟『彩虹旗』所代表對和平的崇尚與對平等尊重的期待。」魚玄阿璣說。
台灣的女同志人口到底有多少?沒有辦法做出精確的估計,但「我們之間」從成立至今,曾經參與或接觸過的女同志估計已有一萬多人,分布在全國各個角落。
「『我們之間』的存在,讓全國各個角落的女同志不再有孤單的感覺。『我們之間』是一個女同志的支持團體,對女同志全然開放,只要與我們聯絡,就一定藉由義工組織來協助需要幫助的女同志。」魚玄阿璣說。
她也充滿信心回應鄭美里的說法:「社會上加諸在女同志身上的是『女性』與『同志』的雙重壓迫,然而這種雙重的弱勢也讓我們更活躍!更積極!」
p.107
「我們之間」的女同志以團體的方式發言,避免個人身份曝光。(邱瑞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