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日本文壇一部描述年過30歲而不婚、無子嗣女性的書籍《負犬遠吠》,引發當地女性的熱烈討論。
所謂「負犬」,是相對於順利在30歲前嫁給高薪丈夫、育有子女的「勝犬」婦女,也就是「敗下陣來的狗」。作者酒井順子觀察到,日本社會對於未婚女性有非常嚴重的偏見,即使「負犬」女性大多是經濟獨立,且擁有超強的消費能力,又喜歡名牌精品、美食和旅遊,卻仍然承受了家人催婚與社會輿論的沉重壓力。
也是「負犬」一族的酒井順子,在書中自述:「負犬」女性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只想找到情投意合,又能共享生活樂趣的伴侶;雖在結婚的戰場上打了敗仗,卻讓「負犬」們更坦然面對共同的處境,並依循自己的步調活出自我,其實是雖敗猶榮。
但同樣的場景轉換到台灣,這裡的「負犬」族女性,多半選擇壓抑與沈默。她們不輕易表露心情和心聲,而社會給予她們的關注和幫助,也少得令人心酸。
最近媒體以「新三不主義」──不婚、不立、不生來形容青壯世代,其中「不婚」似乎是罪首。再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92年,台灣35-39歲的女性「有偶率」僅76.8%,等於每4位女性中,就有一位在接近40大關前是處於失婚狀態(以未婚為主,亦包括離婚和喪偶)。這個數字不僅較民國70年的92.4%低了許多,也低於日本(86.2%)和香港(85.4%),比起韓國的96.7%更是相差甚遠。
現代台灣女性,真的會因為自主意識高漲而選擇不婚嗎?觀察周遭,許多未婚熟女不僅不是不婚族,相反的,她們對婚姻的渴求與熱望,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可惜現實狀況是無情的:越是高收入、高學歷的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越難把自己嫁掉。
「這是個失衡的社會,男女的際遇不是平等的,」單身關懷協會理事長劉怡君說,傳統擇偶條件的觀念依然裹束著台灣人:高學歷、高收入、高齡的「三高」未婚女性,很難找到和自己年紀相符、社經地位相當的異性來匹配;但同屬「三高」的男性卻越老越吃香,可以不斷往下尋找年紀比自己輕的女性共享婚姻生活。
國科會「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研究就清楚指出,40歲以上的女性碩、博士未婚比率已上升到16.24%,但同齡的碩、博士男性,只有5%未婚。
另一方面,觀察台灣未婚男性的大宗族群,則會發現他們絕大多數位居社經地位的底層,很難與「三高」的熟女配對,但至少,他們還可以娶外籍新娘。而未婚的熟女除了不婚,還能有什麼選擇?
走在街頭,形形色色的美麗女子,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對於一向沈默壓抑的未婚熟女,社會實在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把自己嫁出去!」
「寧缺勿濫,沒有好男人就絕對不嫁。」還在等待婚姻的方婷(化名)即將步入40大關,自3年前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後,就與狗兒子共伴生活。方婷並非交友圈狹隘,反而因在大企業從事公關工作,而結識了不少異性朋友。但是這些男性友人,要不把她當成幹練的職場搭檔,要不就是已婚或有固定女友,方婷不想當第三者,也懶得談不以婚姻為終點的戀愛,因此始終和這些男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曾有朋友要幫我介紹一位年近50的企業小開,雖然他相貌堂堂,卻是帶著孩子的失婚者。」方婷斷然拒絕,卻引起朋友的質問:為何不能接受離婚的人?她很難說清自己的感受,卻有種莫名的委屈;明明自己是未婚的「清白之身」,難道只因為年紀大了,就只能匹配離過婚的人?而且儘管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第二次婚姻的幸福感程度普遍高於初婚,但她總認為,離婚可能代表人格或感情處理上不夠成熟,而且再生家庭人際複雜,她也不願意當個吃力不討好的「後娘」。
住在台北都會區的方婷,雖然沒有和父母、親戚同住,而不必天天面對「關切」的壓力,但每次和家人聚餐時,還是免不了聽到父母親的埋怨:怕自己太老抱不動孫子、擔心她高齡生下不健康的孩子、憂心她的房子及儲蓄沒人繼承……。
剛開始,方婷還會反駁:「婚姻大事怎麼急得來?張伯伯的女兒婚後不幸福;李媽媽的女兒不也離婚了嗎?」她知道父母還活在過去「嫁雞隨雞」的婚姻觀裡,無法理解這一代的女性對婚姻品質的要求,但是她所追求的,絕不是一個有名無實或明知不可能長久的假婚姻。
「我一定會把自己嫁出去的!」方婷堅信在世界的另一處,必然也有位和她一樣渴望愛情、願意好好經營婚姻的男性在等著她,只是還沒有機緣相遇。
多方行善求姻緣
像方婷父母這樣熱心女兒婚事的,雖然困擾但卻溫暖,不像李麗(化名),今年39歲的李麗在醫院工作,每天總是把自己打扮得清麗可人,獨居的小公寓也弄得一塵不染,她覺得自己完全做好當一個好太太、好媽媽的準備了,唯一就是至今還小姑獨處。每次下班回家打開燈的那一剎那,面對滿室孤寂,她就覺得心頭哽咽。尤其看到電視裡的激情鏡頭時,不敢上情趣商店、更別提去夜店消磨的她,只能悄悄靠著枕頭或水柱來消解全身飢渴。
有次李麗假裝不經意地說起自己的渴婚心情,沒想到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的妹妹竟然說,「拜託啊,妳是不是沒有男人就活不下去?」讓她狂怒不已。
「或許是因為我太『好用』了吧,所以我的家人好像有意無意地,都在暗示我不必結婚,就這樣過一輩子算了。」李麗說,自己外表開朗積極,事業和理財都很有一套,父母有病是她去請印尼看護,弟弟週轉不靈是向她調頭寸,妹妹也把她當成最佳臨時保母,這些她都做的心甘情願,但想到自己的婚事無人聞問,她就覺得心情很冷。
另一位已年屆50的美君(化名)則始終不認輸。打從二十多年前進入職場的第一天,美君就是以「找丈夫」的心態在工作,每當她發現「目標」後,就邊編織著婚姻的美夢邊上班,一旦發現「目標」已婚或有女朋友了,她就換公司。儘管她曾經一年換了24家公司,「目標」也一再更替,卻始終只敢站在角落裡暗戀對方,最後只好眼睜睜看著對方被同事或第三者「橫刀奪愛」。
「我實在不懂,自己的姻緣路為什麼這麼坎坷?」出生在南部的美君,很羨慕小時候的友伴一個個成婚生子、甚至抱孫了,而她竟連談戀愛的對象都沒有。
多年來,美君為婚事求遍各廟宇,也走遍大小算命攤,但答案幾乎都一樣:她這輩子無緣結婚。奇怪的是,她雖百般不願承認這種論調,但心理卻難免受影響,因為前年她終於結交了第一個男友,卻在她認定不會有結果的陰影下,戀情很快就降溫而結束。
「我已經不抱生孩子的希望了,但還是懷有結婚的夢想。」美君現在多方行善,希望不婚的命運能就此終止。
「男有分,女有歸」,在傳統觀念中,女性屬於夫家而不屬於娘家。為求終身有託,許多女性燒香拜佛,求神問卜。
書中自有金龜婿?
「單身關懷協會」理事長劉怡君從事婚姻介紹已經15年,她發現近來報名參加婚友社的會員數,女性比男性成長了數倍,「她們多是護士或美容從業者,因為職業環境多屬同性,而且得輪值夜班而沒有社交的機會及時間。」依她觀察,這些女性一旦步入32歲後,倘若身旁尚未有理想的結婚人選,就會開始拉警報而參加婚友社。
低社經地位的女性成群結伴前來,「去化」的速度也快,反倒婚友社中年齡層最高的,幾乎都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熟女。還有教授、博士級的女學者,多年來把青春投擲在書本裡,待學成、工作穩定後才驚覺到社交的重要,卻已經時不我予,畢竟「年齡」就是一項最殘酷的現實。
「很多徵友的男性一看到年齡欄裡的數字大過自己,就先退件了!」劉怡君說,即使現代美容醫療很進步,可讓女性的外貌「鎖」在某個年齡層,但生理老化的現實,還是讓適婚男子裹足不前。「『姊弟配』雖在國外蔚為風尚,但在台灣還是被視為交往的禁忌。」劉怡君認為姐弟戀往往被社會譏諷為「養小白臉」,讓自尊心也高的三高熟女不敢貿然嘗試。
除了年齡,學歷也是一道關卡。對於高學歷女性來說,如果沒有在研究所階段及時覓得良人,一旦進入職場或學術界後,週遭環境將只有已婚的男同事或者年輕的學生,而且在「男尊女卑」的傳統情結作祟下,只有少數男性願意接受比自己學歷高的女性,讓高學歷女性更感到「高處不勝寒」。可悲的是,許多父母從小鼓勵女兒專心念書,不要打扮,更不准亂交男朋友,卻沒有告訴她們未來可能面對的、為學業而耽誤終身的嚴重後果。
在北部知名大學教書、外表修長秀麗的張美(化名)就是個典型例子。她從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一晃眼擔任教職也有7年了,教書與論文升等的雙重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但真正常讓她胸口窒息的,卻是「心靈伴侶何在?」的敲擊聲時時響起。
篤信佛教因果與輪迴的張美,常拉著朋友去找一位據說可預見未來的靈姑算命,前幾次靈姑信誓旦旦地說,有緣人不久就會出現,但儘管她熱中參加各項婚友社活動,無奈時間到了還是毫無訊息,讓她常遭朋友取笑。
40歲生日前夕,張美又拉了朋友去算命,結果這次靈姑看了她的生辰竟改口斷言,「沒有,妳這一生沒有姻緣,難道要我騙妳嗎?!」一句晴天霹靂,讓她當場傷心痛哭,她自問這一世沒做過對不起他人的事,只想要有個屬於自己的家,為什麼就這麼難呢?絕望之下,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來這一世的目的究竟何在?」
石頭越撿越小
高學歷女性姻緣路所以不順遂,有其主客觀因素。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沙依仁有感於校園內未婚女博士愈來愈多,兩年前在校內開起婚友社,免費當月下老人。結果雖然介紹了數百對高學歷男女約會,但男生太挑、女生眼界也高,二年來只有一對成功踏上紅毯,其餘都功敗垂成,讓她不禁大嘆,「男的古怪,女的也怪,真是氣死人!」
沙依仁分析,首要原因在於,等待有緣人的性別數目並不平等──婚友社的女性會員近80人,男性卻是個位數,讓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其次,過了30歲還沒有對象的女性,往往不是個性太保守,就可能是太挑剔,「一路撿石頭,結果發現可撿的石頭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
此外,「走不出前任男友的陰影,也是許多女性未婚的主因,」劉怡君舉一名四十多歲的女性副教授為例,她外型姣好,又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曾結交一位多金又高帥的男友,但分手後,總覺得再交往的男性都相形見絀,始終找不到更出眾者,即使請婚友社協助,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條件好的熟男,不太願意放下身段參加婚友社,他們自有親友會幫忙張羅相親,要不,他們就寧願單身一輩子。」劉怡君的婚友社裡僅有幾位高學歷、高收入的熟男,這些熟男仗著「物以稀為貴」而自視甚高,像有位身高不滿165公分的男性,竟只願意結交170公分以上的女性;而另一位在職場上活躍的熟男,卻只想與乖順而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女性成婚。
為了化解「三高」壓力,許多女性還刻意模糊自己傲人的學經歷和財力,像是民國38年次的麗香(化名)擁有碩士頭銜,卻曾「降級」以學士的名義參加婚友社。年輕時的她不想婚,因為從小看到離異的父母經常爭吵,讓她對婚姻失去信心;後來從好友的夫妻生活中重新認識婚姻,也開始嚮往婚姻,卻因已蹉跎太久而困難重重,尤其現在繼承了逾億元的遺產,讓她更小心翼翼,深怕交上愛情騙子,人財兩失。
最後的淑女
雖然看到許多熟女在待婚路上奮力前進,但其實,「每個階段的女人,都應該可以擁有戀情及婚姻的,」曾任「閣樓」雜誌中文版主編的簡珍如是說。簡珍長期觀察女性的情愛世界,身邊也不乏未婚的熟女朋友,她發現「三高」女性至今遲遲未婚的原因儘管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不懂得什麼是愛情,也不知道怎樣當「女人」。
簡珍舉一位擁有高官頭銜的女教授,嫁給一位本土望族的男性時,倆人皆年歲已長,平常工作時嚴謹端莊的女教授,卻每回下樓梯或出入座車時,都不忘用嬌嗲的聲音呼喚老公來扶持。
「這位女教授願意撒嬌示弱,當丈夫的小女人,滿足丈夫的男性虛榮;反觀多數三高的熟女,不僅眼光高、理想高,更不屑用手段乞求愛情,難怪在婚姻戰場上會吃虧,」簡珍感嘆。
簡珍有位在科技業服務的女性友人,曾目睹頭等艙中的空服小姐故意潑灑飲料在一位竹科新貴的身上,然後趁機遞名片以示負責,實際上大家心知肚明,這是刻意製造結識的機會。這位42歲、已6年沒交男友的女性友人還向簡珍抱怨:「我們這一代女性最後的矜持,都被下一代女人給瓦解了!」
「熟女並非不能婚,但要有更強烈的企圖心,」簡珍舉例,她的另一位友人以為自己會在35歲以前結婚,待38歲了還沒遇見結婚對象,便鼓起勇氣向週遭好友放話,請大家不吝介紹,果然獲得熱烈迴響,在一年內相親一百多次,終於和一位42歲的未婚男性看對了眼,在今年7月步入禮堂。
簡珍認為,太多一心想嫁人的熟女,就是因為開不了口,只能嬌羞無助地默默祈禱白馬王子突然現身,卻不知時代不同了,現代的王子,是需要公主自己努力去「追」來的。
走在街頭,形形色色的美麗女子,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對於一向沈默壓抑的未婚熟女,社會實在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別為婚姻捨棄愛情
退一步說,「熟女的愛情,不一定要建築在對婚姻的期盼上,」經常發表網路小說的作家張愛認為,戀愛是激起生命火花的能量,只是不同階段的女性追求的愛情結局並不相同;也許20歲時,就是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婚不婚不重要;30歲則需要穩定的夫妻和親子關係;到了40歲,熟女們也許只想要個契合相伴的對象。
46歲未婚的張愛和一位有婦之夫交往多年,她很習慣這種若有似無的情愫,因為不需要對彼此承諾,而能盡情享受單純相伴的片刻。張愛並非沒有其他對象,只是與他相比,那些人顯得視野狹隘而無法深交,她還認為這種不求永恆但濃烈綿密的感情,是她創作愛情小說的泉源。
「有越來越多的熟女想開了,既然得不到想要的姻緣生活,就只要愛情吧。甚至偶爾放縱一下享受性事又有何妨?總之,人生是妳自己的,讓自己活得無憾,才是最重要的!」張愛呼籲熟女們,要努力追求婚姻,但不要被婚姻的渴望綁死。無論婚與不婚,熟女們都要好好愛自己,也勇敢愛別人!
萬一姻緣無望,女性也無須癡守一個空幻的等待,好好愛自己也勇敢愛別人,讓人生無憾,才是最重要的。
萬一姻緣無望,女性也無須癡守一個空幻的等待,好好愛自己也勇敢愛別人,讓人生無憾,才是最重要的。
「男有分,女有歸」,在傳統觀念中,女性屬於夫家而不屬於娘家。為求終身有託,許多女性燒香拜佛,求神問卜。
走在街頭,形形色色的美麗女子,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對於一向沈默壓抑的未婚熟女,社會實在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萬一姻緣無望,女性也無須癡守一個空幻的等待,好好愛自己也勇敢愛別人,讓人生無憾,才是最重要的。
走在街頭,形形色色的美麗女子,各有各的人生際遇。對於一向沈默壓抑的未婚熟女,社會實在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家就是「枷」,家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卻一心渴盼擠進去。未婚熟女的心願,何日才能實現?
如果有幸覓得好姻緣,以熟女的人生閱歷和成熟心性,應該可以將這份幸福延續下去。
家就是「枷」,家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卻一心渴盼擠進去。未婚熟女的心願,何日才能實現?
「男有分,女有歸」,在傳統觀念中,女性屬於夫家而不屬於娘家。為求終身有託,許多女性燒香拜佛,求神問卜。
家就是「枷」,家像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卻一心渴盼擠進去。未婚熟女的心願,何日才能實現?
萬一姻緣無望,女性也無須癡守一個空幻的等待,好好愛自己也勇敢愛別人,讓人生無憾,才是最重要的。